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调配的药品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护理人员在病区调配药品的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抗肿瘤药物,处于急性刺激、过敏反应、遗传毒性、致癌与致畸等职业暴露危害中.PIVAS对抗肿瘤药物进行集中调配,可减少其对护理人员的暴露危害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对从事药品调剂的药剂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是PIVAS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作者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IVAS的相关工作经验做一总结,报道如下.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防护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88-03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PIVAS配置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医嘱19900例,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9900例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医嘱中,有221例为不合理用药医嘱。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数目逐年下降,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医嘱包括溶媒选择、溶媒用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其他,溶媒选择不合理是最常见的类型,占58.82%。注射用吉西他滨用量不合理率为21.82%,注射用奈达铂用量不合理率为5.45%;从给药剂量上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剂量不合理率分别为38.89%、27.78%和22.22%。结论PIVAS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类型多样,需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我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调配人员抗肿瘤药物职业暴露状况。方法:以环磷酰胺(CP)与阿糖胞苷(CAR)为标志物,纳入我国十家医院的PIVAS,对其进行环境监测与生物效应监测。结果:(1)环境监测,十家PIVAS工作环境中环磷酰胺(CP)与阿糖胞苷(CAR)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且不局限于药物调配区域;随着PIVAS运行年限的增长,抗肿瘤药物污染向普通控制区扩散的趋势;现有防护装备下,十家医院PIVAS工作人员的手套与口罩内侧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肿瘤药物残留。(2)生物学监测,PIVAS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人员的尿液浓缩致突变率较控制组要高(P<0.05),淋巴细胞总凋亡率也有增高的趋势(P=0.195),然而,这些指标的改变是否意味着遗传毒性反应的发生还需进一步探讨。结论:本课题初步探讨我国PIVAS抗肿瘤药物调配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旨在为政府部门以及行业内制定统一的抗肿瘤药物调配指南与职业防护规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1):40-44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辅助用药调配中的作用,为临床肿瘤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和点评2015年1—12月间PIVAS抗肿瘤辅助用药调配中相关因素,对突出的问题进行干预,评估临床实践中的潜在风险和干预结果。结果:PIVAS抗肿瘤辅助药的调配,以中药注射剂、免疫增强剂和消化系统药物为主;临床药师点评医嘱中与此相关的药品有香菇多糖注射液、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和奥美拉唑钠注射液,其所占比例依次为86.50%,77.50%,43.00%,34.00%和49.50%;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有给药途径不适宜、药物配伍不当、适应证不明确、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溶媒选择不适宜,其分别占总点评总数的11.85%,0.65%,0.85%,2.85%,0.55%,26.05%和0.25%,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秘、腹泻和皮疹最为多见。结论:经过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与2015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和注射用胸腺法新的不合理用药点评例数显著下降,抗肿瘤辅助药物注射剂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淄博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PIVAS记录的不合理医嘱3 655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年11月-2016年12月,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共计909条,其中不合理原因主要分为溶媒选择不合理、溶媒用量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和其他5种类型;以溶媒选择不合理为主,占不合理医嘱的58.30%;注射用卡铂和注射用奥沙利铂的溶媒选择不合理医嘱的构成比分别为12.26%、10.57%;注射用吉西他滨和注射用奈达铂的溶媒用量不合理医嘱的构成比分别为17.26%、16.37%;艾迪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剂量不合理医嘱的构成比分别为31.25%、27.68%、24.11%。结论 淄博市中心医院PIVAS对抗肿瘤药物审核及干预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与完善细胞毒性药物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调配方法与防护措施,为避免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布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工作流程,参照药品说明书等各种标准,探究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及其改进措施。结果:根据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中对人员的伤害,制定医院《细胞毒性药物调配技术标准》《细胞毒性药物操作规程》《细胞毒性药物防护操作规程》等操作规范,确保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配制并避免了对人员的伤害。结论:细胞毒性药物集中调配应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实施科学、标准化管理,降低了职业暴露,确保了药剂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优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调配工艺,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调配工艺,测定成品输液的pH、不溶性微粒及主要成分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变化,考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配伍的稳定性。结果: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效果最佳。4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12 h内pH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在不同溶媒中随着时间的增加均逐渐减少,0~2 h含量减少幅度最小,9~12 h含量减少幅度最大,其中10%葡萄糖注射液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出现10%以上的降解。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最佳调配工艺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作为溶媒稀释10 ml药品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12 h内稳定,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特点、临床转归等,以期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通过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国内相关文献数据库,收集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用法用量、发生ADR的时间、ADR临床表现、累及系统、临床处理与转归等内容,对收集的16例患者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 基于文献的16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发生ADR的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生ADR的用药时间最短可在1 min内,以心血管系统损害居多,通过停药、吸氧及应用激素可使ADR症状得到迅速缓解。结论 临床在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时,应体现中医辨证用药的思维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范围内使用,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配置药物,同时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  相似文献   

9.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解放军第210医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成立于2009年3月,现已对全院27个病区所有静脉用药的长期与临时医嘱进行集中调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流程中细胞毒性药物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通过对细胞毒性药物在PIVAS的工作流程中管理措施的分析,说明细胞毒性药物安全使用管理的重要性。结果通过信息化管理和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实施,降低了细胞毒性药物差错的发生。结论通过细胞毒性药物的管理,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而且确保了细胞毒性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10~2012年本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本院计算机网络系统记录2010~2012年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相关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占全部药品使用金额比例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每年的使用数量、用药总金额都逐年上升,年增长率分别为44.48%、52.94%,占全部中药注射剂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结论本院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总体较合理,一些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兼有增强免疫和镇痛作用的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较多,一些疗效相近的品种、价格低的更为医师和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年武汉市32家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和趋势。方法:对2010-2012年武汉市32家医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总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多样,用药总金额和用药频度同步稳定增长;三七类和丹参类注射剂在武汉地区的占主导地位;血栓通(规格:100mg,属三七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规格:5ml,属丹参类)两个品种应用增长迅速,最具竞争优势。结论:武汉地区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呈增长趋势。应高度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制药企业须努力提高药品的质量及稳定性,临床应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该地区的应用仍有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管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5月1日-2017年11月30日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例333份,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共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合格率为94.44%,溶媒选择的合格率是96.30%,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多集中在10~14 d,占55.60%。结论: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的不合理问题较少,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抗肿瘤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收集静脉用药集中配置中心(PIVAS)各工作环节相关资料和我院近5年抗肿瘤静脉用药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医护沟通记录等,依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及药学工具书等,从合理配置、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要点探讨。结果与结论:为保证抗肿瘤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应从溶媒、剂量、给药方式、给药顺序、给药时间、辅助用药等方面全面监控。我院开展PIVAS集中配置后,抗肿瘤化疗药、辅助用药及中药注射剂使用行为逐步得以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了2015-2018年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选符合要求的不良反应报告,记录相关信息,结合指南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要求的报告有180例,男女性比例接近,>70岁的老年人最多,构成比为24.44%;发生时间在用药10~30 min的构成比最高,达35.00%;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97例(占53.89%),其次表现为全身性症状,有32例(占17.17%);不良反应发生涉及药品共有32种,引发不良反应排前3名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分别为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论 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6.
朱敏 《中国药业》2014,(4):64-66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超过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累及8个系统;活血化瘀类品种涉及不良反应最多,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居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81%,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占21.53%.结论 中药注射剂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建议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黄连、清开灵、穿琥宁3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6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药物成分及制剂杂质、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过敏性休克主要发生于用药30min之内,占总例数的82.74%;死亡9例,占总例数的5.52%。结论:临床应重视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95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6~2008年上报的9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药物热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76例占80.0%;涉及27个注射剂品种,其中冠心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等5种注射剂共诱发63例不良反应/事件占66.3%。结论提倡中药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楠 《中国药物警戒》2008,5(6):365-36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事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药物热为主,共36例次,占52.9%涉及13个注射剂品种,其中痰热清、双黄连、喜炎平3种注射剂共诱发27例不良反应/事件,占52.9%。结论应提倡中药口吸取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使用规章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分析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使用金额排名前5的中药注射剂100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上升幅度不大。康艾注射液的使用量稳居第1位,康莱特注射液的用药金额逐年上升,排名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康艾注射液的DDDs逐年增加,2017年超过参麦注射液,跃升为第1位。醒脑静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的DDC值偏高,连续3年稳居前4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排序比接近于1.00。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结论 2015-2017年辽宁省肿瘤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上比较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继续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处方医嘱点评、合理用药宣教等手段规范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