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考察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THAA)在不同生理状态大鼠体内的吸收特性和转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建立同时测定THAA效应组分群绿原酸,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7个组分含量的液-质联用(UPLC-MS/MS)法,考察比较THAA效应组分群在不同生理状态大鼠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探讨其最佳吸收部位及转运机制,同时选择吸收较好的肠段,考察P-gp外排转运蛋白对THAA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正常生理状态,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异牡荆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6个组分在各肠段吸收顺序为十二指肠 > 回肠 > 空肠 > 结肠,其中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在十二指肠及回肠吸收更好(Papp均大于或等于0.2×10-4cm·s-1);绿原酸各肠段吸收顺序为回肠≥十二指肠 > 空肠 > 结肠,不过吸收均相对较差(Papp均小于0.2×10-4cm·s-1);同一肠段中各组分的吸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病理状态与正常组比较,THAA效应组分群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有增加;其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牡荆苷-2″-O-鼠李糖苷在十二指肠及结肠的吸收显著增加;绿原酸、牡荆苷、异牡荆苷在各肠段的吸收略有提高;效应组分群在各肠段的吸收顺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荭草苷等6个组分肠道吸收受外排转运蛋白P-gp影响显著,炎症病理状态下影响更为明显;绿原酸可能不是P-gp的底物,但在炎症病理状态时,可使其吸收参数PappKaP%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中上段是THAA效应组分群的主要吸收部位;荭草苷等6个主要特征效应组分可能是P-gp的底物,其肠吸收存在饱和性抑制现象,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不仅为单纯的被动吸收,还存在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等吸收特征;其中绿原酸在肠道中的吸收可能为促进扩散式。炎症病理状态下,各组分所表现的肠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机制与正常生理状态相似,不过肠吸收PappKaP%均有一定增加,提示炎症病理状态可能因机体内的菌群发生一定变化、因应激促进效应组分群吸收增加而使转运过程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考察加巴喷丁的大鼠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加巴喷丁在小肠各段(十二指肠段、空肠段和回肠段)和结肠均有吸收.低、中浓度(1和10 mmol/L)时药物在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显著大于结肠段(P<0.05),高浓度(50 mmol/L)时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显著大于结肠段(P<0.05).加巴喷丁浓度对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组小肠各段药物的Ka和Peff显著大于高浓度组(P<0.05),而药物浓度对结肠段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与莫沙必利联用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lsevier Clinicalkey、CNKI、VIP、Wanfang数据库,检索收集有关莫沙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2年4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文献质量。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5 001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观察组肠道清洁有效率、息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P<0.05)。2组结肠镜检查成功率和腺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05)。结论: 相较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莫沙必利联用在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法,以灌流液中剩余药物浓度为指标,考察普拉克索(1)在不同吸收部位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pH、不同药物浓度对1全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h-1)分别为:十二指肠0.295、结肠0.513、回肠0.480 h和空肠0.808 h.药物在大鼠全肠道内的吸收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药物浓度和pH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性影响.1在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采用大鼠在体胃灌注法,以胃灌注液中药物前后浓度变化计算1在胃部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几乎不吸收.  相似文献   

5.
银杏总黄酮苷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考察银杏总黄酮苷(TFG)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4个部位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计算和比较TFG在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2h的累积吸收量。结果 TFG在大鼠肠道各部位的Ka 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下降;在10 0~4 0 0mg·L-1浓度范围内,各肠段TFG的吸收量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 .994 4 ) ,Ka 值基本不变。结论 TFG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6.
硫酸沙丁胺醇大鼠在体肠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法进行动力学试验,从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等方面对药物在体内的各个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不受药物浓度、回流介质pH值等的影响,在分肠段试验中,吸收速率常数Ka(1/h)依次为十二指肠0.052,空肠0.046,回肠0.042,结肠0.030,结肠的吸收显著低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在pH5.4~7.8回流介质中吸收无显著差异,在50~200μg/mL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结论硫酸沙丁胺醇在大鼠体内各肠段均有吸收,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适于制成Tlag<5 h的口服迟释制剂。  相似文献   

7.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蒙药塔布森-2(tabson-2 decoction,TBD)中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C、1,5-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3-羟基肉桂酸、二氢咖啡酸8个苯丙素类成分的肠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检测肠吸收液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在同一浓度下8个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基本为空肠或十二指肠,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相结合。结论:肠道对TBD中8个苯丙素类成分均有肠吸收,空肠和十二指肠可能是其主要吸收部位。本研究可为TBD的药物临床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3种F127/SWCNTs载体系统的稳定性及对小肠P-糖蛋白(P-gp)药泵的抑制作用。方法:将F127/SWCNTs稀释至不同浓度后于4℃放置15 d,检测CNTs含量、粒径、Zeta电位等参数的变化;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以P-gp特异性底物罗丹明123(R-123)大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考察指标,评价F127/SWCNTs对R-123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储存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均表明其中F127/SWCNT-COOH与F127/SWCNT-OH在15 d内4℃放置稳定性良好,无明显沉淀析出,粒径和含量稳定。3种F127/SWCNTs均可在不同程度增加R-123在回肠段的吸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F127/SWCNTs可能通过抑制P-gp药泵作用改善P-gp底物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药物特异性口服应用创造独特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9,(5):687-691
目的考察β-蜕皮甾酮的肠道吸收特性,探究β-蜕皮甾酮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分别考察小肠吸收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药物浓度,灌流液pH值,肠道菌群对β-蜕皮甾酮吸收的影响。结果β-蜕皮甾酮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_a)由高到低依次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以β-蜕皮甾酮浓度为50、100、200μg·mL~(-1)的含药缓冲液在空肠进行吸收实验,K_a和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_(e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的吸收程度在空肠随pH值升高而增加;大鼠肠道菌群失衡会干扰β-蜕皮甾酮的吸收。结论β-蜕皮甾酮在各个肠段均有吸收,但在肠道下部吸收较好;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药物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肠道菌群对β-蜕皮甾酮吸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胰脂肪酶和已上市药物为媒介的药-靶结合动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参数与肠腔药动学构建靶点占有率模型,以评估药-靶结合动力学参数对体内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酶促反应体系测定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和新利司他的半抑制浓度(IC50);通过反应进度曲线测定求解表观速率常数(kobs);采用快速稀释法测定药物-酶解离速率常数(koff);采用非线性拟合求解其他关键结合动力学参数;应用药物肠腔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肠道中不同时间药物浓度;构建体内靶点占有率模型,并计算体内不同时间的靶点占有率。结果:测得奥利司他的IC50为19.1 nmol·L-1,新利司他的IC50为76 nmol·L-1;2个药物与胰脂肪酶呈时间、浓度依赖的缓慢结合反应,且结合反应属于两步结合模式,结合类型为机制B;可逆性研究结果显示奥利司他和新利司他为不可逆抑制;两药的结合速率常数(kon)分别为76.5×104和1.7×104M-1S-1,koff分别为0.33×10-6和8.4×10-6S-1。奥利司他对脂肪酶的靶点占有率在24 h大于90%,新利司他对脂肪酶的靶点占有率在21 h时大于6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药-靶结合动力学胰脂肪酶靶点占有率模型可用于评估动力学参数对体内药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纳米晶体(ABZ-NCs)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尤斯室技术进行肠吸收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BZ-NCs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4个肠段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浓度药物对肠吸收的影响,同时与ABZ片剂(T-ABZ)进行比较.结果:ABZ-NCs不同浓度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describes buccal permeation of chlorpheniramine maleate (CPM) and its transbuccal delivery using mucoadhesive buccal patches. Permeation of CPM was calculated in vitro using porcine buccal membrane and in vivo in healthy humans. Buccal formulations were developed with hydroxyethylcellulose (HEC) and evaluated for in vitro release, moisture absorp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adhesion, and optimized formulation was subjected for bioavailability studies in healthy human volunteers. In vitro flux of CPM was calculated to be 0.14 ± 0.03 mg.h-1.cm-2 and buccal absorption also was demonstrated in vivo in human volunteers. In vitro drug release and moisture absorbed were governed by HEC content and formulations exhibited good tensile and mucoadhesive properties. Bioavailability from optimized buccal patch was 1.46 times higher than the oral dosage form and the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拉菌素(doramectin,DRM)在体内、体外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RM处理Eca109和EC9706细胞,检测细胞在24,48,72 h存活率;药物处理48 h后,观察两种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迁移增殖能力;药物干预48 h后,检测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Cytochrome-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在体内DRM对食管癌是否有凋亡作用,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情况。结果:DRM能抑制Eca109和EC9706细胞增殖,并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其发生凋亡(P<0.01),同时抑制细胞迁移(P<0.05)。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DRM处理后Eca109和EC9706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并出现凋亡小体,而且Eca109细胞经40 μmol·L-1 DRM处理后,其凋亡率(34.02±2.03)%显著高于对照组(2.98±1.57)%(P<0.001)。同时Eca109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P<0.01),Bax表达量上调而Bcl-2表达量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c、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拉菌素在体内同样可以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并促进凋亡蛋白表达,但在转录组测序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RM在体内和体外均能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信号通路转录后调控或翻译后调控相关,DRM可能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考察黄连膏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同时对黄连膏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接收液为30%乙醇生理盐水,以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盐酸小檗碱、芝麻酚、芝麻素及总生物碱的含量,计算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黄连膏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累计透过量及吸收规律;取3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100 mg·kg-1)、黄连膏高剂量组0.075 g·g-1(生药/膏)、黄连膏中剂量组0.15 g ·g-1(生药/膏)、黄连膏低剂量组0.3g ·g-1(生药/膏),每组6只。阳性对照组为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进行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黄连膏对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连膏中芝麻酚、盐酸小檗碱、芝麻素及总生物碱在24 h内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82,4.10,0.78,16.54 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0.125 2,0.181 4,0.034 2,0.745 7 μg·cm-2·h-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连膏高剂量组显著抑制DNCB所致小鼠耳肿胀。结论:黄连膏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性能及抗炎活性,24 h内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随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升高而增加,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精神病院利培酮(risperidone,RIS)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现状,探索RIS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进行RIS TDM住院患者的检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分析利培酮、活性代谢物9-羟基利培酮(9-OH-RIS)以及总活性成分(active moiety,AM)血药浓度值的分布情况,探索日剂量、性别、年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以及体质量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1 007例患者共行RIS TDM 4 458例次,平均监测次数为4.47次,29.99%例次监测结果不在建议的参考范围(20~60 ng·mL-1)内,临床实际RIS血药浓度值(CRIS)、9-OH-RIS血药浓度值(C9-OH-RIS)以及AM血药浓度值(CAM)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45~39.79)、(8.43~74.87)和(11.74~97.23) ng·mL-1CAM与日剂量具有相关性(ρ=0.536,P<0.01),C9-OH-RIS与日剂量具有相关性(ρ=0.570,P<0.01),CRIS与日剂量呈较弱的相关性(ρ=0.192,P<0.01)。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CAM与AM浓度剂量比(C/D)值,不同年龄段患者CAM与C/D值存在差异。体质量与CAMρ=-0.065,P<0.01)和C/D值(ρ=-0.098,P<0.01)呈负相关,与RIS/9-OH-RIS比值(ρ=0.037,P=0.014)呈正相关。BMI与CAMρ=-0.054,P<0.01)和C/D值(ρ=-0.033,P=0.026)呈负相关。结论:临床实际CAM参考值范围相比于AGNP-TDM专家组推荐的参考范围更宽;日剂量、性别、年龄、体质量和BMI是影响CAM以及C/D值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或可以为RIS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并探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芯,以包衣增重、醋酸纤维素用量、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包衣处方,通过薄膜包衣法制备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考察其释放度;分别单剂量给予家兔缓释片和市售普通片,评价其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以天麻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氯化钠(NaCl)和α-乳糖等量递增法混匀,制得片重为200 mg的含药片芯;最优包衣处方为包衣增重2%、醋酸纤维素用量5%、PEG 400用量6.5%。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与参比制剂相比,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12 h内缓慢释药。家兔单剂量给予缓释片和市售普通片后,二者在家兔体内的t1/2分别为4.971 h和1.793 h,AUC0-∞分别为9.405 μg·mL-1·h-1和3.253 μg·mL-1·h-1结论:所制备的天麻素微孔渗透泵缓释片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可以作为天麻素新剂型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达沙替尼-NLCs及其冻干粉末,考察体外释药情况及释药模型。方法: 热熔乳化超声法制备达沙替尼-NLCs,单因素考察固-液脂质比例、药-脂比例、泊洛沙姆188和大豆磷脂比例、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达沙替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筛选冻干保护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制备达沙替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冻干粉末。结果: 按照最佳处方制备的达沙替尼-NLCs,包封率为(74.91±1.53)%,载药量为(2.22±0.13)%,平均粒径为(168.43±8.14)nm,PdI为0.094±0.008,Zeta电位为(-36.0±2.3)mV。3%甘露醇制备的达沙替尼-NLCs冻干粉末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药模型更符合Higuchi模型:Mt/M=0.153 5 t1/2+0.005 9(r=0.991 9)。结论: 达沙替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体外释药缓释特征明显,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的浓度,并对临床应用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Merck Purospher(R)STARLP RP-18 endcapped柱(250 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53∶4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