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1例初诊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3年的生活质量及3年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7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7.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合计1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术后第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个月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29.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存质量高,术后3年生存率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无明显差异,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0例,依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胸将患者分为开胸组(24例)及未开胸组(96例),分析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开胸组年龄≥65岁、肺结核病史、肿瘤直径≥3.5 cm、病变位于肺上叶、胸膜粘连程度≥4级发生率均高于未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既往病史(肺结核)、肿瘤位置(肺上叶)、胸膜粘连程度(≥4级)是影响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年龄较大、具有肺结核病史、病变位于肺上叶、胸膜粘连程度≥4级的肺癌患者需慎重选用胸腔镜手术,以降低术中中转开胸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TNF-α、CRP、IL-6、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TNF-α、CRP、IL-6及IL-10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TNF-α、CRP、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晓琪 《现代肿瘤医学》2021,(20):3568-3572
目的:探究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胸外科确诊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7例早期NSCLC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29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设为肺叶切除组,将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于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1年和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年、3年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患者恢复快,是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原因,以更好地把握全胸腔镜手术适应证及中转开胸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进行的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共1432例,其中98例中转开胸。结果中转开胸率为6.84%,实体肿瘤平均直径为37.4mm(5~70mm)。平均手术时间2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50mL。中转开胸原因包括:血管损伤(占36.8%),淋巴结干扰(占26.5%),致密粘连(占21.4%),其他原因(占15.3%)。结论血管损伤出血和淋巴结干扰是主要的中转开胸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系统评价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两组手术时间(SMD=0.27,95%CI:0.10-0.44)、胸腔引流量(SMD=-0.23,95%CI:-0.45--0.01)、术后住院时间(SMD=-0.25,95%CI:-0.46--0.05)、并发症发生率(SMD=0.51,95%CI:0.32-0.80)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SMD=-0.01,95%CI:-0.22-0.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胸部微创手术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早期肺癌的治疗。VATS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也有研究指出,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存活率不亚于传统开胸手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比了VATS及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一致认为VATS手术能更好地保护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以此作为胸腔镜发挥其微创优势的机制之一。本文从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数目、免疫细胞功能等方面出发,将国内外近几年研究VATS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不同引流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观察组采用16F超细引流管,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1 d、2 d、3 d时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2 d、3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28F胸腔闭式引流管比较,16F超细引流管可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初期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6 月~2009年12 月本组开展的 56 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临床资料,按照国内外成熟的学习曲线例数和个人体会,将最初的 6 个月病例定为 A组(n=26 ),之后的例数为 B 组(n=30 ),分析初期开展此项技术的学习曲线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56 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中无中转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不张、肺梗塞、房颤、心功能衰竭、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漏气时间(>5d)A 组分别为0、0、0、3.85 %、7.69 %、7.69 %、23 .08 %,B 组分别为 0、0、0、0、0、3.33 %、13 .33 %;A 组使用耗材(6.21 ±1.32 )个、主操作孔长度(5.71 ±2.11 )cm、住院时间(12 .91 ±2.52 )d、术后胸管留置时间(6.19 ±2.05 )d 和淋巴结清扫数目(10 .24 ±1.91 )枚与B 组(5.67 ±1.73 )个、(4.32 ±1.63 )cm、(7.33 ±2.26 )d、(4.43 ±1.12 )d、(13 .92 ±2.23 )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 组在出血量(262.46 ±50 .15 )mL、手术时间(209.35 ±21 .71 )min、费用(4.63 ±1.12 )万元明显多于B 组的(147.32 ±22 .55 )mL、(157.34 ±21 .26 )min、(3.52 ±1.51 )万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学习曲线初期研究表明,大量的开胸经验和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是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效价比则更能为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CPSP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肺叶切除术的168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PSP,分为CPSP组和非CPSP组,比较2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分析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CPS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中CPSP发生率为47.62%(80/168),其中45例轻度疼痛,29例中度疼痛,6例重度疼痛。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术前胸背部疼痛史、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镇痛消耗吗啡当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有胸背部疼痛史、开胸手术、住院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术后镇痛消耗吗啡当量高是影响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CPSP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 术前有胸背部疼痛史、开胸手术、住院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术后镇痛消耗吗啡当量高是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CPS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及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CPSP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选择治疗方式的意愿,将其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胸手术,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与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并于手术前后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免疫功能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两组IL-6、IL-8、CRP、TNF-ɑ与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水平比较,术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A与IgM水平有所下降,以IgG下降较为明显,且实验组术后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且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接受肺叶或亚肺叶切除术的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结局的差异,建立针对IA期NSCLC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对SEER数据库于2008~2016年期间记录的IA期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11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开胸组61例和VATS组5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VATS组的淋巴结清扫组数和阳性数与传统开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12.3±2.3)个]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淋巴结清扫时间[(24.9±4.6)min]明显短于传统开胸组,VATS组术中出血量[(231.1±78.3)ml]、胸腔引流量[(1353.5±486.2)ml]和住院时间[(12.1±3.1)d]也明显少于传统开胸组,VATS组并发症也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佳、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是未来胸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10的含量,以辅助判断机体的急性期反应程度,比较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情况。 结果: 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共有65位患者入组,其中行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30例,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35例,两种手术患者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胸腔镜手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服用时间短。胸腔镜手术后1天血清CRP、TNF-α、IL-10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vs65.28±19.80;67.54±18.43vs81.38±21.72;55.49±9.87vs74.28±14.97)。 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小切口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低、对机体的创伤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优于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为肺癌治疗的主流术式,本研究旨在分析单手术组连续VATS肺叶切除术1,350例中转开胸83例的中转原因,以期对常态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更好地把握中转开胸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局限性切除术对老年Ⅰ期NSCLC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NSCLC并行肺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局限性切除术)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肺叶切除术组FEV1为79.27,而局限性切除术组为87.86(P=0.034);肺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局限性切除术组长(123.6 min vs 81.8 min,P=0.001),且失血量更多(121.07 ml vs68.08 ml,P=0.000),但是肺叶切除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3.3 vs 2.9,P=0.000);肺叶切除术组与局限性切除术组相比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4),但是亚组分析显示:当肿瘤直径>2 cm或FEV1>80%时,肺叶切除术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无病生存期(P=0.010,P=00.024)。结论对于肿瘤直径<2 cm且(或)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Ⅰ期NSCLC患者,局限性切除术应该是这部分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69篇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讨论肺叶部分切除术是否适用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方法:使用互联网搜索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肺叶部分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或肺楔状切除术之间相互比较进行生存分析的文献,从文献中提取危险比(HR)和其95%可信区间(CI),使用StataMP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69篇文献,发表日期从1980年至2016年 ,共有患者77 342例。肺叶部分切除术 vs 肺叶切除术中比较无瘤生存的文献共21篇,HR=1.008(95%CI:0.908~1.120,P=0.878),I2=28.8%,P(发表偏倚)=0.353。肺段切除术 vs 肺叶切除术中比较主动部分切除总生存文献共10篇,HR=1.021(95%CI:0.841~1.239,P=0.833),I2=0.0%,P(发表偏倚)=0.163。结论:通过Meta分析我们认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主动肺叶部分切除术可以获得与肺叶切除术近似的疗效,特别是主动肺段切除术。进而我们认为肺叶部分切除术在部分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叶菊花  时红云 《癌症进展》2016,14(6):559-56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全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结束后、手术结束时,全胸腔镜组CI、CO、MA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后7 d NK、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后7 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18%、88.64%,对照组分别为11.36%、25.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侵袭性小,可有效维护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