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黄芩苷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黄芩苷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2∶1)为基质,药物-基质1∶6配比,料温90 ℃,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黄芩苷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基础上制备壳聚糖脂质体载药微粒,建立流感疫苗壳聚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以不同N/P比(壳聚糖中的氮和卵磷脂中的磷比值)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粒.观察形态并测定其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包封率与结合率.通过对比不同N/P比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粒的包封率与结合率等指标,确定流感疫苗壳聚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结果流感疫苗脂质体形态均呈圆或椭圆形,粒度分布较均匀,壳聚糖包覆后脂质体仍为圆形,平均粒径由2.14μm增加到4.05μm.壳聚糖包覆前后流感疫苗脂质体平均包封率由80.41%变为84.37%.比较6种不同N/P比流感疫苗壳聚糖脂质体的结合率,当N/P为5:1时,为壳聚糖与脂质体孵育的最佳比例,结合率为19.40%.结论壳聚糖包覆后脂质体仍接近圆形,粒径增加,包封率提高,当N/P为5:1时,为壳聚糖与脂质体孵育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3.
正交实验法优选左羟丙哌嗪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左羟丙哌嗪(LP)滴丸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和PEG4000为主要基质,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光洁度、丸重差异为主要验证指标,优选LP滴丸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以PEG6000∶PEG4000(2.5∶1)为混合滴丸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凝液,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最佳工艺为:药液温度95℃,冷凝液温度10℃,滴速50滴/m in,滴头内外径为1.2和1.4 mm。结论优选出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LP滴丸质量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3,(12):1865-1866
目的:研究影响满山红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对滴丸的丸质量差异、外观、硬度及崩解时限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基质间比例、基质与药的比例、化药温度和滴头高度等条件。结果:满山红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是PEG4000∶PEG6000∶药物(2∶1∶1)在90℃化药,在距冷凝剂液面5 cm处以每分钟30滴速度滴制,滴头口径45 mm,冷凝剂温度10℃。结论: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滴丸,成型好、均匀,硬度和崩解符合要求,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5.
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制备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的物理稳定性,确定加入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VitE)用量以及在该用量下产品的生物学稳定性。将样品分别储存于(37±2) ℃,(25±2) ℃,4 ℃下,于规定时间取样测定包封率,以此考察其物理稳定性,发现(37±2) ℃下储存14 d内稳定;(25±2) ℃下90 d内稳定;4 ℃下180 d内稳定。脂质体中加入不同量VitE,储存于(37±2) ℃下,于不同时段取样测定包封率和氧化指数,筛选最佳VitE用量为5%,将含5%VitE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于(37±2) ℃储存,于1,14,21 d取样,以含6 μg血凝素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对小鼠肺部灌注免疫后用红细胞凝集抑制法测定抗体滴度,以考察其生物学稳定性,发现该干粉储存21 d后免疫后与免疫前抗体滴度比达19.1,表明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37±2) ℃储存21 d的生物学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势和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药物,UV法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处方为药脂比1:25,磷脂和胆固醇比10:1,温度40℃,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为封闭的多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542±0.04)μm,Zeta电势为-31.68mV,包封率为(77.23±2.51)%,栽药量为(3.60±0.29)%.体外释放可延长至72h,释放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r_α=0.988 6和r_β=0.9874).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褪黑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血浆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用聚乙二醇2000-二硬脂酰磷脂乙醇胺(PEG2000-DSPE)修饰脂质体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脂质体浓度,动态透析法考察其在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足叶乙苷长循环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80±26)nm,含量为(4.78±0.22)mg/mL,药物包封率为(88.71±8.2)%.在大鼠血浆中,普通脂质体和长循环脂质体24 h累积释药率分别为(80.14±1.59)%和(46.72±2.61)%.[结论]乙醇注入法可制得包封率高、粒径小的足叶乙苷脂质体,PEG2000-DSPE修饰脂质体膜可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间、丸重差异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综合评分,运用正交试验优选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制备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最佳工艺为:以聚乙二醇(PEG)4000∶PEG6000为1∶7做混合基质,药物与基质按质量比例为1∶3投料,滴头内径为4.5 mm,滴距为10 cm,滴速为30滴/min,冷却剂温度为8℃。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产品质量较好,为鸡血藤总黄酮滴丸的制备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仙人掌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仙人掌多糖脂质体,以载药量为指标,以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仙人掌多糖的用量和温度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条件进行优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仙人掌多糖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熔融法制备仙人掌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的质量为100mg,胆固醇的质量为200mg,仙人掌多糖的质量为70mg,温度为34℃.结论:仙人掌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 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 配比,料温85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 ℃为最佳条件。结论 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冻融冻干法制备四价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和免疫原性,筛选最佳制备方法;使用最佳制备方法制备不同粒径流感疫苗脂质体,比较包封率和免疫原性,筛选最优脂质体粒径。  方法  采用Lowry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腹腔免疫小鼠,通过脾淋巴增殖实验以刺激指数(SI)为指标进行细胞免疫原性研究;采用血凝抑制实验以免后与免前抗体滴度比(HI)为指标,评价体液免疫原性。  结果  冻融冻干法是制备流感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的最佳方法,以最佳方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7 μm、2.0 μm、1.0 μm、0.45 μm的4种不同粒径脂质体冻干粉,在一个免疫周期内,各实验组能显著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细胞免疫,且3.7 μm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免疫组免后与免前抗体滴度比始终≥4,且3.7 μm组高于其他组,表明其能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  结论  冻融冻干法制备的四价流感疫苗脂质体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原性,其中以粒径3.7 μm的流感疫苗脂质体免疫增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阳离子脂质体DC-Chol修饰的四价流感疫苗的免疫原性。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结合冻融-冻干法制备DC-Chol脂质体,检测其包封率。将小鼠分为七组,为DC-Chol脂质体疫苗组(250 μg/只、500 μg/只、750 μg/只、900 μg/只)、PBS组、中性脂质体组、疫苗原液组(n = 3),通过MTT法确定DC-Chol脂质体的最佳剂量。将小鼠分为四组,DC-Chol脂质体组、疫苗原液组、中性脂质体组以及PBS对照组,腹腔免疫小鼠,于第7天、14天、28天处死,MTT法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实验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观察免疫原性。  结果  MTT实验表明,DC-Chol修饰脂质体的最佳用量为500 μg/鼠(P < 0.05);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实验显示,DC-Chol 阳离子脂质体能明显增强脾淋巴细胞数(P < 0.05)。  结论  与中性脂质体相比,DC-Chol 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四价流感疫苗的佐剂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硫酸氢氯吡格雷水溶性差的特点,通过将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备成脂质体,提供一种可供血管内注射给药的硫酸氢氯吡格雷制剂。  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和pH梯度法制备载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和体外释药行为。采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的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初步考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结果  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工艺为:药脂比为1∶10,磷脂和胆固醇之比为6∶1,十八胺和聚乙二醇400与药物的质量比为1.2∶1和1∶1,孵育时间40 min,孵育温度50 ℃,超声条件为100 W、间隔5 s工作20次,0.1 mol/L柠檬酸pH3.0缓冲液5 mL,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样品,并进行pH梯度主动载药,pH值调至7.5。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微粒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34.13±2.60)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为0.25±0.02,Zeta电位为(2.12±0.23) mV,包封率为(98.66±0.14)%,载药量为(7.47±0.01)%。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72 h内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的累积释放率约66.24%。初步药效实验表明经氯吡格雷脂质体预处理的造模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未经处理的造模大鼠低。  结论  成功制备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脂质体,为开发硫酸氢氯吡格雷注射液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阳离子纳米乳,用于延长疫苗在鼻腔的滞留时间并提高细胞摄取效率,增强鼻腔疫苗免疫效力。  方法  制备表面包裹壳聚糖的纳米乳疫苗;表征其粒径、电位和抗原包封率,考察其稳定性和细胞毒性;测定其在不同细胞上的摄取效率和小鼠鼻腔的滞留情况;最后对小鼠进行鼻腔免疫,检测小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抗体水平。  结果  制备的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平均粒径为(167.2±0.75) nm,多分散系数为0.21±0.01,平均电位为(13.7±0.85) mV,对抗原的包封率为92.7%;该纳米乳疫苗稳定性良好,在犬肾上皮细胞上未表现出明显细胞毒性;在树突状细胞和犬肾上皮细胞上均显示了较高的摄取效率,分别为(49.7±3.45)%和(59.7±2.19)%。此外,阳离子纳米乳也显著增加了抗原在小鼠鼻腔的滞留时间,给药后60 min仍有较多纳米乳疫苗滞留于鼻腔;经小鼠鼻腔免疫后,与游离抗原和未经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比较,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诱导了较高的系统及黏膜抗体水平(P<0.01)。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壳聚糖修饰纳米乳能够增强鼻腔疫苗免疫效力,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鼻腔疫苗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M2e-HA2串联表位的自组装纳米颗粒通用流感疫苗,并进行免疫血清学检测。  方法  将流感病毒M2e和HA2抗原表位与Ferritin蛋白串联表达,非变性条件下提取并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纳米自组装颗粒,经Western blot和电镜验证后免疫小鼠。2次免疫后采集小鼠血清,使用Western blot进行抗原性检测,使用ELISA进行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  成功制备M2e-HA2串联表位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将其免疫小鼠后血清中产生高水平的M2e和HA2特异性抗体。  结论  M2e-HA2串联表位的自组装纳米颗粒可以刺激小鼠产生高水平的M2e和HA2特异性抗体,为通用流感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并表征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D-alpha-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 TPGS)修饰载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 ADI)磺丁基-β-环糊精脂质体纳米粒(TPSG modified ADI sulfobutyl-β-cyclodextrinol liposome nanoparticles, ATCL),并考察ATCL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ATCL,测定ATCL的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氨基硫脲-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测定ADI活性,静脉给药后于设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中酶活性,绘制酶活性-时间曲线,DAS 2.1.1软件分析药动学特征。  结果  制备的ATCL粒径和电位分别为(216.1±13.6) nm和(?19.4±2.1) mV。ADI和ATCL的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相同,均为37 ℃,pH6.5。分析得ATCL的AUC(0~168 h)、MRT(0~168 h)、Cmax、Tmax、t1/2分别是游离ADI的3.99、2.56、1.58、3.2、9.88倍。ATCL相对ADI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98.54%。  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ATCL能够提高ADI酶活性以及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黏膜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H3N2单价流感疫苗脂质体诱发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效果,并比较呼吸道不同部位产生抗体水平的差异。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非脂质体疫苗原液组、脂质体疫苗冻干粉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n=5)。非脂质体疫苗原液组和脂质体疫苗冻干粉组各以每只4μg和6μg血凝素含量(H3N2亚型)滴鼻免疫,同时以非脂质体疫苗原液腹腔给药和脂质体疫苗冻干粉腹腔给药作为阳性对照,以未免疫小鼠(磷酸盐缓冲液给药)作为阴性对照。免疫28 d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呼吸道黏膜sIgA分泌水平。结果脂质体滴鼻给药诱导的黏膜sIgA水平高于腹腔给药免疫组(P〈0.05),上呼吸道(鼻咽部)黏膜sIgA水平明显高于下呼吸道(肺部)(P〈0.01);与非脂质体组滴鼻免疫相比,上呼吸道脂质体组诱发的sIgA水平较低(P〈0.01),而下呼吸道脂质体组诱发的sIgA水平较高(P〈0.05)。结论流感疫苗脂质体滴鼻给药能有效诱发体液免疫和呼吸道黏膜免疫,上呼吸道黏膜免疫水平高于下呼吸道,但与非脂质体相比,脂质体在下呼吸道(肺部)能表现出更好的免疫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在miR-21作用下hTERT的表达情况,探讨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miR-21对hTERT的调控作用。  方法  利用RT-PCR 法及West Blot 法分别检测HeLa中miR-21 的表达,以及h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实验设计,生成miR-21模拟物和 miR-21抑制剂,并分别设立两组的空白对照序列;将空转liposome2000 (lipo2000)设为对照组,利用脂质体 liposome2000包裹宫颈癌细胞株 HeLa并予以转染。在转染后24 h及时检测hTERT及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HeLa细胞株中miR-21及hTERT表达阳性;转染后24 h模拟物组、模拟物对照组、抑制剂组、抑制剂对照组、脂质体组 hTERT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33)、(0.69±0.19)、(1.33±0.39)、(0.83±0.26)和(0.58±0.1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1±0.18)、(0.62±0.18)、(1.45±0.60)、(0.83±0.15)和(0.82±0.30);模拟物组与其对照组及脂质体组相比较,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反,在抑制剂组与其对照组及脂质体组相比较中,hTERT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通过检测发现miR-21及hTERT基因在HeLa细胞株中均呈现高表达状态;miR- 21可以调节hTERT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负向调控hTER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脂质体,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脂质体,采用正交设计确定最优处方,考察工艺条件以及处方组成对主要成分包封率的影响以及脂质体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薄膜-超声法制备的脂质体为小单室脂质体,平均粒径在(2.54±0.5)μm,包封率为(51.20±1.5)%,在4℃下稳定性考察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Rg1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