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白琳  王洋洋  白静怡  闻新丽 《中国药房》2023,(22):2810-2816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停药后不易反复等优势,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代谢组学从整个机体内源性动态代谢角度出发,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有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中药治疗UC的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机体内源性代谢物,作用于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诸多相关通路,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肠道敏感性、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损伤,使机体恢复正常的代谢活动。但相关代谢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筛选与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核磁(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初步探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清代谢物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两组,模型组ip 40% CCl4植物油溶液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的植物油,造模24 h后股动脉取血,常规肝脏病理切片,取血前12 h禁食不禁水。比色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600 MHz NMR波谱仪分析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代谢轮廓,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模型组中ALT的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内形成很多空泡,肝细胞变大,坏死严重,有出血和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1H-NMR代谢图谱中共鉴定了20个代谢物,并确认了6个与CCl4致肝损伤相关的标志物。结论 常规血生化指标和肝病理切片结果与代谢组学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且代谢组学可发现引起肝损伤的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1H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UMS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进行称体质量、旷场实验和糖水偏爱实验验证模型是否成功,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脑组织。采用两相提取法(甲醇/氯仿/水)对脑组织进行提取,得到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应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和代谢通路分析筛选出与抑郁相关的脑内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 行为学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的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显示了抑郁状态。在大鼠脑组织的1H-NMR图谱中共指认出35种内源性代谢产物。脑组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均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分开,与行为学结果一致,表明造模成功;OPLS-DA分析找到9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6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就水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酐、谷氨酰胺、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0.01、0.001),丙二醇、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就脂溶性代谢物而言,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H2) n和-N (Me33含量显著升高(P<0.05、0.001),胆固醇的C18/19甲基、R-CH3、CH2OPO2-、-CH=CH-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5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硫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降解和糖异生通路和丙酮酸代谢。结论 运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粪便中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大鼠粪便中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造模后6条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逍遥散显著回调(2),(3),(5)和(6)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等途径综合发挥抗抑郁作用,为全面、深入揭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炎症,是目前难治性疾病之一。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分析技术在UC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着重综述UC中机体氨基酸、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物质的异常变化,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改变以及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和肠道菌群的共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综述为深入探讨基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主要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基础,为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考察黄芩不同生长部位(根、茎、叶、花)醇提物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尿液中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为后期的抗衰老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从空白组收集的尿液核磁谱图中指认出32种内源性代谢物。对所有组的谱图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合VIP值和t检验找到1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尿液中α-酮戊二酸、马尿酸和3-羟基丁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氧化三甲胺、甘氨酸、丙氨酸、乳酸、二甲基甘氨酸、醋酸盐、丙酮酸、牛磺酸、尿囊素、甜菜碱和N-乙酰化糖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黄芩根、茎、叶、花醇提物能够对衰老大鼠尿液样本中的差异代谢物的含量进行不同程度的调节,对衰老大鼠的代谢紊乱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相较于黄芩根、茎、花醇提物,黄芩叶可以调节更多的代谢物,主要涉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等。本研究为今后黄芩地上部分的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大黄素的肾毒性机制,寻找肾脏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大黄素170、500、1 500 mg/(kg·d)3个剂量组,连续给药16 d,给药结束后收集24 h尿液,血浆及肾组织,测定1H NMR谱,并进行血浆生化指标测定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500 mg/(kg·d)大黄素服用16 d可引起大鼠血肌酐下降,大黄素可导致肾细胞胞浆中出现明显的空泡化改变.代谢成分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液中乳酸、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下降;尿液中乳酸、糖和氨基酸成分增加;肾脏组织中醋酸盐和肌酐/肌酸明显升高,乳酸和胆碱/磷酸卵磷脂水平下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成分比例明显改变.结论 代谢组学分析在识别药物诱导代谢成分改变方面较传统技术更灵敏;脂肪和能量代谢紊乱参与了大黄素的肾毒性,尿液中氨基酸、葡萄糖氧化三甲胺(TMAO)及肌酐可作为大黄素诱导肾组织损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火麻仁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1 g/kg)和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300 mg/kg),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0.5%聚山梨酯80,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0 d。从第4天开始,模型组、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连续7 d饮用4%DSS溶液以建立UC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和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显著增加,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上皮层发生脱落,炎症细胞浸润且入侵黏膜下层,肠腺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上述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DP对大鼠肝毒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广西巴马产火麻仁油、火麻仁蛋白粉与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采用自然衰老小鼠,每日不同浓度火麻仁油(2.5、5、10mL·kg^-1·d^-1)、火麻仁蛋白粉(1.3、2.6g·kg^-1·d^-1)与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提取物(0.11、0.22g·kg^-1·d^-1)灌胃,持续30d,最后检测老年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与肝组织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DA含量,脑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_AOC),肝脏中ATP酶活力以及皮肤中Hyp含量,取少量皮肤制备天狼星红切片。结果火麻仁油、火麻仁蛋白粉与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提取物均能显著提高老年小鼠体内的SOD与GSH-Px活力,增强其总抗氧化能力,降低MDA含量,调节血脂,增强ATP酶活力,改善能量代谢,增加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皮肤天狼星红病理切片也显示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加。结论火麻仁油、火麻仁蛋白粉与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衰老作用,尤其是火麻仁木脂素酰胺类提取物,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树种来源的国产和进口沉香,经水蒸气蒸馏法制取挥发油前后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评价沉香挥发油品质。方法 建立1H-NMR指纹图谱,通过化学位移等信息指认代谢物,1H-NMR图谱分段积分后以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建立GC-MS指纹图谱,鉴定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以GC-MS全谱碎片信息为变量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沉香挥发油及其原药材1H-NMR指纹图谱分别指认24,20个代谢产物,GC-MS指纹图谱分别检出64,112个代谢产物,均按树种来源分为国产和进口2类。沉香原药材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后,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上升,α-愈创木烯、沉香螺醇对沉香挥发油的分组贡献大,茅苍术醇、苄基丙酮、γ-蛇床烯对沉香挥发油的分组贡献小。结论 同一提取工艺条件下,沉香原药材树种来源可影响其挥发油品质,国产和进口沉香挥发油的质量标志物可为其品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PE)与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用药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SPE (250 mg/kg)组、SASP (250 mg/kg)组、联合用药(SASP 250 mg/kg+SASP 250 mg/kg)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其他组均自由饮用3% DSS水溶液,连续饮用7 d,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第1天同步开始ig给药,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便血、便型等症状变化;7 d后断头取血,收集结肠和脾脏,记录结肠长度、脾脏质量变化情况。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NO的表达变化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分析结肠组织上皮细胞中NF-κB-p65、Nrf2、HO-1和Keap-1含量的变化。应用金氏Q值法分析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显著降低(P<0.01),小鼠腹泻、便血症状改善明显,其中联合用药组小鼠体质量较单独给药组下降更缓,小鼠腹泻、便血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各给药组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NO、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SOD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病理组织切片分析发现,各给药组小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显著减轻,其中联合用药组小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较单独给药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也显示,各给药组小鼠的NF-κB-p65、Keap-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调(P<0.01),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联合给药组与单独给药组比较,NF-κB-p65、Kea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金氏Q值法评价两药合用后对IL-1β、IL-6、TNF-α、NO、MDA、NF-κB-p65、Keap-1的作用效果均大于1.15,说明GSPE与SASP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GSPE与SASP联合用药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优于单独给药,联合用药增强GSPE和SASP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GSPE与SASP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进一步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00例,其中41例单纯溃疡性直肠炎为栓剂组,其他59例为片剂组。栓剂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3±s11a)予美沙拉秦栓剂1.0g纳肛,bid,疗程8wk;片剂组(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龄44±14a)予美沙拉秦缓释片0.5~1.0g,po,tid~qid,疗程8wk;疗程结束后复查肠镜并作活检。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肠镜及组织学所见均显著改善,栓剂组总有效率为98%,片剂组为95%,前者无不良反应,后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美沙拉秦治疗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渭南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96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第3、6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对比复发率,第6个月测定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及CRP水平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两组TNF-α、IL-1β及CRP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TNF-α、IL-1β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08%,对照组为8.33%;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UC进行治疗的方式切实有效,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还能够改变其血清内炎症因子的含量,同时降低远期复发率,效果值得肯定,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评价何首乌炮制品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建立何首乌的1H-NMR指纹图谱,对黑豆汁制、黄酒制、清水制、黑豆汁加黄酒制何首乌以及生首乌进行分析,同时考察6、12、18、24、32、36 h炮制时间,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炮制品与生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何首乌生品、炮制品中找到15种差异化学成分,其中苏氨酸、脯氨酸、没食子酸、β-葡萄糖、琥珀酸、乳酸、胆碱、甘氨酸含量具有随着炮制而升高趋势;而γ-氨基丁酸、蔗糖具有降低的趋势;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是先升高后降低。结论基于NMR技术的代谢指纹图谱可以较好的评价何首乌的不同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对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采用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评价NMN的作用.应用DSS对C57小鼠进行造模,给予NMN后观察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体重、疾病评分(DAI)、结肠组织长度以及结肠组织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 NMN对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研究苍术挥发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5%的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0.36 g/kg灌胃),低、中、高剂量苍术挥发油组(分别以1、2、4 g/kg苍术挥发油灌胃),每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大鼠10只(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大鼠每日给药(或蒸馏水)1次,连续10 d。记录各组大鼠模型制备前、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的体质量变化。末次给药后,取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组织中自噬基因Beclin 1和P6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给药后体质量下降,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隐窝扭曲或萎缩,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组织中IL-6和TNF-α含量升高,Beclin 1和P6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LC3Ⅱ/Ⅰ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给药后体质量升高,结肠上皮细胞损伤减轻,结肠组织IL-6和TNF-α含量下降,LC3Ⅱ/Ⅰ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Beclin 1和P6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苍术挥发油能够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IL-6、TNF-α含量,可能与上调Beclin1、P62 mRNA表达和LC3Ⅱ/Ⅰ蛋白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凝血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凝血酶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 UC)的疗效。方法 :将 4 0例活动期 U C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各组又分轻、中、重度。轻度予以氢化可的松 10 0 mg/ d、柳氮碘吡啶 2 g/ d保留灌肠 ,中、重度分别加用甲泼尼龙 4 0 mg/ d或 4 0~ 80 mg/ d,iv;治疗组 18例患者在灌肠液中加凝血酶 4 0 0 U ,疗程 2 wk。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轻度患者血便持续日分别为 ( 6.4 2±1.3 8)和 ( 8.63± 2 .12 ) d;中度患者为 ( 9.2 0± 2 .0 8)和 ( 12 .4 7± 3 .2 3 ) d,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则分别为 ( 1.67± 0 .64)和 ( 2 .61±0 .92 )次 ;重度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分别为 ( 2 7.5 2± 6.87) g/ L和 ( 3 5 .83± 5 .72 ) g/ L ,均有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治疗 2 wk后明显缓解的 10例治疗组 UC患者作治疗前后 SIL - 2 R比较 ,轻度患者无变化 ,中度患者则有显著性下降 ( P<0 .0 5 ) ,分别为( 74 .0 7± 7.4 6) pmol/ L和 ( 5 5 .3 2± 15 .3 8) pmol/ L。结论 :加用凝血酶灌肠对各种严重程度的 UC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