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适应新时代国家创新驱动供给侧人才培养,建设与发展“新工科”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成为工程教育范式改革的重点,作为校(院)重要的培养工程类人才的专业,必须重新审视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明晰学院办学思路,实现医教协同,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医学院校的“新工科”应用型医学工程人才不仅要有工程教育素养,还要有“救死扶伤”“维系健康”“服务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医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文章就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从医学素养、人文情怀及培养方法等三方面展开讨论,就新工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医工理相融合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适应现阶段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都给医学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新医科”建设,提高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势在必行。创新是新医科发展的灵魂,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生命线,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新医科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分析新医科的内涵与特征,探究发展新医科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探索发展新医科和培养创新创业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农科建设对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是未来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趋势。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面向辽宁省畜牧兽医产业的人才需求,结合锦州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梳理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运行现状,把握新农科建设的发展动态和要求,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模块体系、构建“49318”实践培养体系、实施多元化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运动康复属于应用型专业,培养具备较强实操能力的专业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康复行业的发展。为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康复专业人才,满足“健康中国战略”需求,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拓展人才培养路径,结合多种方式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通过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双赢。通过该活动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了数据库;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增进了民众身体素质,成为推动“十四五”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由此得出“校地合作”助力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不断优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也可为运动康复产业人才需求提供后继保障,为国家大健康战略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是医学发展的基石,是培养高水平学科专业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的重要渠道。临床医学是传统优势学科,是医学院校的创新引擎,而对于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在新医学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面临诸多短板,尤其是科研资源单一及缺乏复合型高水平人才等。针对国内设置临床医学的主要综合大学以及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临床学科高水平创新成果对比,以及阻碍临床医学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探索临床医学学科的高精尖建设思路,对于临床医学创建高精尖学科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医科背景下,培养病理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湘雅医院病理科为例,探讨了基于临床案例教学(CBL)方法在病理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践。首先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病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介绍了C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接着以实际案例展示了C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成果,并对C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反思和展望。本文旨在为病理学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大学生未来职业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促使企业对食品分析检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工程认证的背景下与社会发展的推动之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应用型医科大学为培养应用型食品化学与分析检测专业人才,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针对本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新医科”强调医学与理、工、文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这不仅是学科革新的勇敢尝试,更是推动学科教学和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契机。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仅关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的持续发展,更关系着数亿女性的健康。文章聚焦传统妇产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新医科理念,进一步思考新医科背景下妇产科学的教学改革,通过妇产科学与不同学科的有机融合进行教学内容的重塑、教学模式的重构以及教师团队的重建,构建“医+X”融合的妇产科教育教学培养体系,进而提升妇产科学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妇产科学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将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对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建设经验进行探索,以专业特色发展需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内需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培养高质量、拔尖创新医学人才,首都医科大学依据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端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定位,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和基础,提出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新模式——首医阶平班,按照本科直攻学术型博士(PhD)“5+研究生培养阶段”一贯制的模式,培养具有拔尖创新能力和素养的医学领军人才。从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体系内涵、拓展国际视野到加强生源建设以及构建各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如何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徽医科大学紧紧围绕影响医学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制定了振兴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其通过出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通过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还将通过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医教协同的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迎来了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衔接。与此同时,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表现出科研能力不足的现况,而传统的“单导师制”教育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有望补偿这一局限,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教育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及优势,并阐述了“双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旨在推动“双导师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医学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工程,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健康需求广泛性的凸显、医学模式的转变,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要求,着力培养未来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担负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主体的地方院校如何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更具战略性意义。面对临床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州医科大学以“南山精神”为引领,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制三化三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旨在为地方院校培养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迅速开展,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而迅速转换教学模式及培养方案则成为了全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共同挑战。病理学是医学之本,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新时期的要求,同时在新的教育背景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推动下,病理学的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疾病的奥秘——病理学》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及系统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自主学习、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多方位有机结合,实现了病理学教学的新突破,并且在特殊时期,在推动高校医学素质教育及人文教育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国内外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高质量要求的新形势,探索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道路,桂林医学院针对医学类专业和医学相关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差异,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课程体系、分类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侧重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发挥自身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对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视,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医学教育对护生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实效性尚不理想。通过提出以“医者之心”(HEART)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创新性人文精神培育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开展护理专业及人文特色课程入手,融入医疗服务实践活动、网络交互平台及使用跨学科小组的学习模式来实践护生人文教育的培育。形成多学科交融且贯穿护理教育全程的全方位多层次临床实践创新机制,提升高层次护理人才服务健康中心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高教改革22条"的实施背景下,医学本科教育要求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然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及教学科研互动不够等问题均会影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在探索创新性地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线下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养新时代背景下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兼顾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前进。方法分析我国医学生的学习现况,阐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从四个方面探讨培养临床与科研两手都硬的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结果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在注重临床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其科研思维、科研方法、科研能力的培养。结论培养新时代下临床与科研两手都硬的医学人才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