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现象与心脏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人选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共2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d行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10例心电图运动实验阳性,占47.6%。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现象与心脏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共2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d行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10例心电图运动实验阳性,占47.6%。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脉发生慢血流现象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性分析.方法:非典型冠心病症状的464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前选用Zumy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为A组(焦虑抑郁状态组)82人及B组(非焦虑抑郁状态组)382人皆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组冠状动脉慢血流21例(25.6%),B组冠状动脉慢血流37例(9.7%),A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该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诊为冠心病的4 380例患者。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但存在CSFP的患者共96例作为CSFP组,同期纳入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9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液检验指标,动态心电图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FP组与对照组性别、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最高心率、SDN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高心率及SDNN值是CSF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最高心率及SDNN值降低是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24-12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冠状动脉慢血流情况。结果 资料统计显示,慢血流患者观察组动态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破碎性QRS波。慢血流患者三支血管狭窄比率明显不同,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诊断中,动态心电图诊断准确,具有无创,可重复,患者依从性好,可以成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显现的筛查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对心肌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心肌肥厚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LVH)27例,肥厚型心肌病(HCM)18例;根据后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另选取同期心脏结构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均经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结果研究组心电图胸前V2、V3导联的Tp-e间期和Tp-e/QT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电图胸前V4导联的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患者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胸导联V2~V4的Tp-e间期、Tp-e/Q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中,心律失常组胸前V2、V3导联的Tp-e间期高于无心律失常组,胸前V2~V4导联的Tp-e/QT比值均高于无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电图Tp-e间期和Tp-e/QT比值可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参考指标,也可作为预测心肌肥厚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之一,不能鉴别不同因素导致的心肌肥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有慢血流现象但冠脉无明显病变的患者40例作为CSF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CAG显示冠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计算NLR,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NLR[(3.25±0.73)比(2.72±0.67)]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2.53、95%CI 1.42~3.61,P<0.01)、hs-CRP(OR=1.42,95%CI 1.22~1.96,P<0.01)和吸烟(OR=3.34,95%CI 1.06~8.62,P<0.05)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在CSF患者中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心病研究的逐渐深入,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引起广泛关注。血小板主要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在血栓形成及粥样斑块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CSFP的发生发展过程,血小板活性改变与CSFP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现总结国内外对于血小板活性与CSFP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LDH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25例,以其中造影未见明显病变的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TIMI帧计数法(TFC)分为慢血流组(36例)与正常血流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基本临床资料、基因型、TFC计数的差异。结果 慢血流组患者的年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51.94±9.07)岁 vs (59.36±8.81)岁, P﹤0.05],其他基本临床资料与正常血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LDH2基因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正常血流组(χ2=4.584,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显示,ALDH2基因突变型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22, 95%CI 1.084~4.974, P=0.021)。结论 ALDH2基因突变者可能更易发生冠状动脉慢血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现象与动态心电图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5月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病例43例,同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例30例做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次日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26例患者(60.5%)出现一过性定位相关的ST段压低≥0.2mV心电图改变;32例患者(67.4%)出现一过性T波改变(包括与静息心电图比较T波双向或倒置);21例患者(48.8%)出现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与对照组比较,慢血流组室早或短阵室速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累及支数与动态心电图发现的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马伟利 《中外医疗》2014,(29):22-23
目的探讨比较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240例临床表现为胸痛患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研究组120例出现冠脉慢血流情况,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血脂、C反应蛋白等相关性指标,分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HCY(21.56±2.46)mmol/L、血清Cys C(1.65±0.49)m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不断升高,患者CRP(58.63±37.03)ng/L、TG(2.52±1.53)mmol/L及LDL(7.80±0.46)mmol/L等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提示冠状动脉出现慢血流现象,可作为临床冠状动脉临床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 方法 选取具有相似危险因素分层的CSF患者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arteries,NCA)的人群各45名。通过实时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系统,获得双侧颈动脉的硬化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和脉搏波传递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评价Hs-CRP和颈动脉硬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CSF组β、Ep和PWV显著高于NCA组(β:11.80±3.19 vs 9.70±3.76,P<0.01; Ep:149.90±44.47 vs 130.10±41.56,P<0.05; PWV:7.40±0.84 vs 7.00±1.08,P<0.05),AC低于NCA组(0.640±0.180 vs 0.760± 0.192,P<0.01)。CSF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NCA组(13.90±10.66 vs 9.30±6.33,P<0.05)。Hs-CRP水平可能与 β(r=0.272,P=0.005)、 Ep(r=0.411,P=0.003)和PWV(r=0.452,P=0.001)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和 AC(r=-0.293,P=0.025)呈负相关。 结论 在CSF患者,ET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颈动脉硬化的方法;CSF和颈动脉动脉硬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发作性胸痛是临床常见病症,由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部分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主要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是表现为前向血流速度缓慢,这一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虽然其确切的病理机制及真实的临床意义迄今尚不十分明确,但近几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为此作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在基础和临床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使这一现象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特点等逐渐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芪棱汤对冠脉造影中出现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冠脉慢血流患者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确保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治疗组加用芪棱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造影中冠脉血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效率(85.0%)大大高于对照组(50.0%),造影也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冠脉血流改善有效率(60.0%)比对照组高一倍(仅3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瘦素基因LEP rs7799039及瘦素受体基因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的基因多态性与CSFP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CSFP组54例,正常冠状动脉血流(NCF)组46例。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瘦素、瘦素受体浓度。应用SNaPShot技术分析两组患者之间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位点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以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CSFP是否存在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SFP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与NCF组比较,CSFP组男性居多,且存在较高的瘦素水平(P = 0.000)及胰岛素抵抗指数(P = 0.046);(2)CSFP组的LAD(校正后)、LCX、RCA及平均TFC均高于NCF组(P < 0.05);(3)在CSFP组和NCF组患者中,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EP、HOMA-IR为影响CSFP的相关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1)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为CSFP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2)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基因多态性与CSFP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3月-2009年9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95例为慢血流组,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值>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记录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平均血流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及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6(IL-6)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和冠状动脉远端主要血管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BMI、IL-6、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和冠状动脉远端分支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P<0.05).结论 炎性因子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对P波离散度和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对P波离散度(Pd)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因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的患者,根据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组(n=31)和正常血流组(n=40)。对两组进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监测,比较Pd与QTd的变化。结果:慢血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比较,Pd显著延长(45±9msvs35±11ms,P<0.05),QTd明显延长(56±15msvs39±13ms,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慢血流影响心肌灌注,使心肌电活动的非均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心绞痛并高尿酸水平患者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饮食调节、戒烟、戒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常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苯溴马隆50mg/d治疗半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尿酸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者6例(30.0%),治疗组1例(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于控制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结果以及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患者病情改善优于对照组: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36.4%(P<0.05);冠脉血流改善率治疗组为47.1%,对照组为18.O%(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防治现状,以更好指导临床AMI规范化救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发表的有关PC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结果急诊PCI术中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或无复流(No-Reflow,NR)现象使心肌组织得不到有效灌注,可明显恶化心功能及增加死亡率,削弱PCI的临床疗效。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能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结论对AMI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防治现状的了解,有助于AMI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改善急诊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