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6月龄内婴儿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于上海市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1 298例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n=495)、混合喂养组(n=724)和人工喂养组(n=79),记录婴儿出生时、1月龄、6月龄的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及6月龄血常规。结果 1月龄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均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6月龄混合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均低于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5);人工喂养组头围及胸围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1月龄、6月龄的3组婴儿超重/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月龄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结论 2017—2020年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6月龄前,母乳喂养仍是新生儿的最优选择,但并未降低超重/肥胖风险,纯母乳喂养应及时补铁以避免婴儿贫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8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成3组,母乳喂养组31例,混合喂养组26例,人工喂养组31例,观察各组不同喂养方式1d(第1天)、3d(第3天)、5d(第5天)、7d(第7天)的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和体重变化。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1d各组间血清胆红素和黄疸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喂养方式3d、5d、7d,母乳喂养组及混合喂养组血清胆红素、黄疸指数均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且混合喂养组血清胆红素和黄疸指数低于母乳喂养组(P<0.05);不同喂养方式1d、3d,各组间体重增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喂养方式5d、7d,混合喂养组体重的增加量相比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要高(P<0.05);不同喂养方式7d,母乳喂养组体重的增加量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并且血清胆红素减少量和黄疸指数减少量与体重的增加量呈正相关性。结论 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患儿黄疸未消退前,需要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婴儿配方粉,确保足够的奶量摄入,有利于黄疸消退,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性化干预对剖宫产妇女产后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行为和母乳喂养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7月1日~8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171)和对照组(n=170),干预组实施产前与产后相结合的个性化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记录两组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出院时及产后42 d母乳喂养情况并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民族、麻醉类型、术前进食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失访17例,此时干预组163例,对照组161例。干预组在出院时、产后42 d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满意度、计划母乳喂养时长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出院时及产后42 d的乳房胀痛发生率及程度、乳头皲裂发生率、24 h配方奶添加次数、奶瓶使用率、喂养问题发生率均高于干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对象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入院时,但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产前与产后相结合的个性化干预可提高剖宫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和母乳喂养满意度,改善母乳喂养行为,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怀化市出生体重2500—4000g的足月婴儿305例,其中母乳喂养儿168例,人工喂养儿137例,6mo龄时,用Gesell量表测量发育商。结果两组在婴儿体重、身高数值上母乳喂养组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p〈0.01;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组13.69%(23/168),低于人工喂养组46.71%(64/137)p〈0.01(x^2=40.368);心理发育正常人数母乳喂养组为88.09%(148/168)高于人工喂养组75.99%(104/137)p〈0.01(x^2=7.801)。结论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的免疫物质是婴儿6mo内抗疾病的重要因素;母子交流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HIV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94例HIV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信息包括人口特征、妇产科病史、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史、HIV传播途径以及HIV疾病状况(包括入组时的CD4计数、HIV RNA病毒载量和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LBW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194名婴儿中,38例(19.6%)为LBW(< 2500 g)。LBW婴儿与非LBW婴儿在入组体重、怀孕期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入组CD4计数、入组HIV RNA病毒载量和分娩时孕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体重轻(OR = 2.14,95% CI = 0.84~4.05,P = 0.013)、入组时CD4计数(OR = 6.02,95% CI = 1.50~24.13,P < 0.001)、入组时HIV RNA病毒载量(OR = 3.34,95% CI = 1.70~6.55,P < 0.001)和分娩时孕龄(OR = 12.90,95% CI = 2.03~81.88,P < 0.001)是LBW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孕妇HIV疾病状况与新生儿LBW相关。HIV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HIV母婴传播,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在输血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对肠氧合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以来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科接受红细胞输注治疗的新生儿,根据输血过程中是否继续喂养,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禁食组及喂养组。使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其指标进行检测,新生儿在输注红细胞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时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rSO2)变化。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新生儿59例,禁食组21例,喂养组38例。2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早产儿纠正胎龄)、日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果  在红细胞输注过程中禁食组禁食前、禁食段、禁食后肠道rSO2 (%)平均值分别是[(54.77±6.49)、(55.18±7.64)、(55.94±6.46)];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段、喂养后肠道rSO2 (%)平均值分别是[(55.35±6.11)、(57.79±6.37)、(58.89±5.55)]。2组禁食/喂养前、禁食/喂养段、禁食/喂养后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新生儿输注红细胞过程中给予禁食或喂养对比禁食或喂养前后的肠道rSO2变化范围不大,在原喂养基础上可以考虑在输血过程中继续喂养。  相似文献   

7.
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婴儿的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婴儿的免疫功能,为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本市人工喂养(n=220)和母乳喂养(n=260)两组4-6个月婴儿分别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并调查半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①人工喂养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gA明显降低(P<0.01),IgE明显升高(P<0.01);人工喂养组静脉血CD^3 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 明显下降(P<0.01),CD^8 明显升高(P<0.01),CD^4 /CD^8 比值明显下降(P<0.01)。②人工喂养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母乳喂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人工喂养婴儿免疫功能失调,更易患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ABO溶血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非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C0Hb、总胆红素(STB)峰值水平。  结果  观察组COHb(1.39±0.36)、STB(270.10±63.73)均高于对照组COHb(0.93±0.34)、STB(158.62±26.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OHb诊断ABO溶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灵敏度78%,特异度72%。  结论  COHb在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早期可见明显升高,可作为新生儿发生ABO溶血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然活性化合物松萝胺[C18H17NO6,6-乙酰基-2-(1-氨基-亚乙基)-7,9-二羟基-8,9b-二甲基-9bH-二苯呋喃-1,3-二酮]的使用安全性。  方法  选用SPF级小鼠进行小鼠经口毒性试验、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及30 d喂养试验。  结果  研究条件下,实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15000 mg/kg;体内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性(P > 0.05);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P > 0.05);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P > 0.05);30 d喂养试验未见实验小鼠出现明显中毒体征,各项指标正常。  结论  松萝胺安全,无急性、亚急性中毒作用,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 = 42)与预后良好组(n = 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前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2组梗阻部位、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诊断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  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给予早产儿父母运动指导后对婴儿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 纳入153名研究对象,分为早产指导组(47例)、早产对照组(50例)和足月对照组(56例).给予早产指导组婴儿父母3个月的婴儿运动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对照组婴儿对父母进行常规养育指导.婴儿1岁时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岁时发育评估比较,早产指导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与经皮经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112例行PTCD治疗的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n = 42)与预后良好组(n = 70)。比较2组临床资料、PTCD术前(入院时)、PTCD术后(术后1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与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对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   预后不良组PTCD术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指标应变均值较预后良好组低,蓝色领域百分比较预后良好组高(P < 0.05);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Child-Pugh评分有关(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为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患者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联合预测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预后的AUC为0.862。  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测量应变均值、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患者肝功能及预后有关,PTCD术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有助于疾病预后预测,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喘憋性肺炎婴幼儿发作期儿童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和维生素A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血清Ig E之间的相关性,以进一步发现维生素A、D与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关系。方法调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月~3岁符合喘憋性肺炎诊断标准的56名婴幼儿和50名匹配的健康婴幼儿,用酶联免疫法检查血清25 (OH) D和Ig E浓度,用肺功能仪检测喘憋性婴幼儿患者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达峰时间和达峰容积。分析2组儿童血清25 (OH) D和维生素A含量差异,及喘憋性肺炎组患儿血清25 (OH) D和维生素A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喘憋性肺炎组患儿发作期婴幼儿血清25 (OH) D和维生素A浓度分别为(18.26±6.64) ng/mL、(0.20±0.09)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5.28±3.48) ng/mL,(0.58±0.1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25 (OH) D水平与发作婴幼儿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364、0.341、0.369和0.5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使用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simplified biofunctional prosthetic denture,SBPD)修复牙列缺失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  收集深圳大学总医院牙列缺失拟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全口义齿(conventional complete denture,CCD)修复方法(n = 13)和SBPD修复方法(n = 13)制作全口义齿,于戴牙后即刻、戴牙后1个月和戴牙后3个月填写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戴牙后即刻、戴牙后1个月和戴牙后3个月,在咀嚼功能、舒适性及固位功能方面应用SBPD修复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显著高于CCD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P < 0.05)。  结论  应用SBPD修复方法制作全口义齿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变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不同胎龄早产儿、206例不同出生体重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比较分析各组中和组间生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存在差异:(1)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极早产儿中TP、ALB依次递减(P < 0.05);CHE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的DBIL、GGT生成、排泄均比极早产儿好(P < 0.05)。(2)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仅TBA增高(P < 0.05);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DBIL、CHE增高,但仅有低出生体重儿DBIL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随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肝脏功能越差。胎龄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远大于体重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VDR基因Bg1I、Cdx-2多态性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s thyroiditis,HT)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TaqMan 荧光探针技术,对178例HT组,其中甲功正常(H0)组56例,亚临床甲减(H1)组80例,甲减(H2)组42例和64例健康对照者(NT)组的VDR基因Bg1I、Cdx-2位点SNP进行检测,比较和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1)Bg1I位点GG、G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500,0.405和0.095 ,等位基因G、T分布频率分别为0.7025和0.2975;Cdx-2位点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2934,0.5289 和0.1777,等位基因G及A分布频率分别为0.5579及0.4421;(2)NT及HT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5(OH)D缺乏可能是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573,P = 0.046);(4)男性(OR = 0.158,P < 0.001)及Cdx-2位点G等位基因(OR = 0.301,P = 0.035)可能是HT患者发生甲减的保护因素,高滴度TPO-Ab(OR = 1.639,P = 0.045)及TG-Ab(OR = 1.779,P = 0.007)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结论  (1)VDR Bg1I、Cdx-2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2)Cdx-2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是HT发生甲减的保护因素;(3)Bg1I位点SNP与HT的发生及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索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粪菌群变化特征。  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87例恶行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病例库,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最终选取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健康亲属作为对照组标本采集对象,记录年龄、性别、BMI;送检粪便测粪便中菌群16srDNA拷贝数。  结果  (1)实验组粪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比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将丰度数据以群落Heatmap图呈现,直观差异明显;(2)将两组数据以菌属为单位按比例细分,发现实验组粪菌属组成较对照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P < 0.05),其中大肠杆菌志贺菌、链球菌、韦荣氏球菌属、肠球菌属、拟杆菌属显著增加,而魏斯式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等菌属大幅下降。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患者粪菌群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的粪便菌群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优势菌群菌属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