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肾藏象的重要理论观点之一,即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其理论形成和发展来源于坚实的实践基础,现代相关研究证实了"肾为先天之本"的科学性,并提示"药补先天"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复杂疾病的有效手段,对临床优生优育和治未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提高生殖细胞质量防治男性不育,维系正常胚胎发育治疗自然流产。同时基于先天之本在胎孕阶段的调护,可为后天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7):947-94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痛风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痛风病各期的病因病机,结合"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探求痛风的防治之法。结果:"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对于痛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结论:痛风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富贵病",但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愈见增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故从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角度出发,结合痛风病各期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痛风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医的"治未病"观念,适用在现代慢性疾病的管理当中。方法:通过建立专业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树立实施网格化管理;运用"治未病"理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来实施。结果:慢性病是长期病因积累所导致,一旦形成发病后就很难根治,因此中医将"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于慢病患者,通过运动、饮食、精神调节等方法,平衡人体的阴阳,调和人体的气血。结论:不论是现代西医发展到现在"以人为中心"的理论,还是治疗疾病中三级预防的策略,都和中医的治未病观点殊途同归,所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可以在慢病管理中施展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中医所认为的人体阴阳失衡的早期体现。其概念的正式提出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亚健康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情绪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引导与调控情绪对疾病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防治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故可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及其理论体系探析亚健康状态的辨识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内涵、老年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机、防治现状、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老年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进行综合干预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及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中风病防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张彦红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865-1867
浅析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流及内涵,探讨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思路和方法。运用中医中药干预中风相关危险因素,降低疾病发生,提高群众生存质量,对国计民生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论“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子宫颈病变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春 《陕西中医》2008,29(7):849-851
目的:论述"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子宫颈病变的指导意义。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探讨。结论:防治宫颈病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体现"治未病"思想的一个研究领域。中医妇科学要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研究"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46-1347
涎液是唾液中清稀的部分。现代医学表明,唾液与中医脾脏密切相关,唾液中相关物质为研究"脾主四时"季节性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免疫学和时间生物学依据。探讨"脾主涎"与"脾主四时"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还原中医脾藏象的原貌,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亚健康状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测定依据,有利于充实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方法: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愈后调护4个方面阐述其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支气管哮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运用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医原创的治未病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559-560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未病先防,治在病先的医学主题,开创了中医学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经历代医家不断实践和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医"治未病"的系统学说。"治未病"可谓是祖国医学伟大思想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代表着医学的前沿学科和发展方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相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中医"治未病"所蕴含的"未病先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见微知著"等思想内涵,以及丰富多样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不管是理论探索还是临床实践,均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这对增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综合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开展中医"治未病"思想研究,丰富发展其理论精髓及科学内涵,挖掘总结其干预手段及临床经验,特别是为了展示中医"治未病"学说在浙江省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在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我刊特从本期开始推出"论治未病"栏目。敬请读者关注,并希望有关专家踊跃来稿,共同办好这一中医"治未病"研究的学术交流园地。———浙江中医杂志社  相似文献   

12.
当前医学研究和服务正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医学重心从治疗向预防前移,预防医学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以其独特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已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开展。文章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科室内涵和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提出"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干预、整体预防、防治一体"应作为中医"治未病"科室发展战略,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治未病"学科及服务体系,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方法:运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结合中医四诊仪对200例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证。结果:肥胖人群概括起来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变脏腑涉及脾、肾,标实以湿、痰、瘀为主。结论:本研究为今后更进一步研究其他相关疾病病前状态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健康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思路和可借鉴的依据,更好地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治未病"的优势,为人群的"治未病"提供了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治未病"是传统中医特有的预防医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要从患者的体质分类、对未发生疾病的预防和对已发生疾病的控制分别进行讨论。"治未病"是一套超前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理论体系,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是以人们的健康为核心,对患者实施个体化、主动性防治的理念。它不仅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的集合,也充分体现了事物动态发展和辩证联系的哲学观念。本文主要从中医典籍的经典理论入手,回顾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现代临床的相关应用,阐述中医"治未病"的丰富理论内涵,认识其在临床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构建"治未病"的临床应用思路,引导健康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和整理回医"治未病"知识和经验,探析回医"治未病"思想内涵。方法:基于回医"真一、元气、阴(静)阳(动)、四元、三子"理论体系,从回医未病先治学说的理论基础、病因病机、疾病防治方法以及回医养生保健文化等方面挖掘和整理回医"治未病"知识和经验,进而整理形成回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结果:回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未病方法和经验,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回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结论:回医"治未病"理念渗透到疾病发生、发展、防治的各个环节,探析回医"治未病"思想,对丰富祖国传统民族医学内涵,促进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现代医学认为,儿童亚健康如不及时干预,与成人相比,更易发展为疾病,如采取积极的防治,也更易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未病先防(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既病防变(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本文试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对小儿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发"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传承和创新肾藏象理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术水平。方法:采用4部关于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学术著作,整理"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不包括相关中药、方剂),并依据中国先进的文化基因和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研究"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的层次结构,并加以解析。结果:"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185条,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道""象""器",形成概念体系。"道"属于哲学层次,以规律、法则为重点,属于抽象逻辑范畴。"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之"道",即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核心所构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象"属于理性层次,反映和认知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中医肾藏象理论即肾的"天人合一"之象、"形神合一"之象、"体用合一"之象,肾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正是在"象"的理性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器"属于物质层次,包括以肾为中心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的肾系统。结论:"肾藏精"藏象理论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层次结构明晰、概念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系,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防治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模式,为高血压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者中按健康(未病)、高血压前期(欲病)、高血压(已病)、高血压稳定期(瘥后)加以划分,根据健康管理方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而做管理追踪随访,随访结束后进行健康管理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后,未病组及欲病组血压改善情况,较已病组、瘥后组佳(P0.05)。结论:将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防治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防治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郭宝垒 《光明中医》2010,25(1):97-98
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科难治疾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尤其重要。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理论出发,初步探讨了CP防治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