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变化,为上级和有关部门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黄浦区2001年—2003年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出生缺陷的诊断以出生后临床诊断与B超为主。结果:监测围产儿1315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169例,出生缺陷发生丰12.8%。结论: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前诊断的技术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死亡丰和出生缺陷发生丰。 相似文献
2.
朱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5):86-87
为了有效地提高我院的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将1999-2001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Z3)
为了有效地提高我院的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将1999-2001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1999-2001年我院妇产科报出的围产儿死亡报表。 1.2 方法 统计法采用WHO规定的围产期Ⅰ标准,即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平度市2006年~2008年318例围产儿的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围产儿总数为39500例,围产儿死亡318例,平均死亡率为8.05‰.胎儿畸形是3年来死亡顺位第1位.结论 胎儿畸形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好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平度市2006年-2008年318例围产儿的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围产儿总数为39500例,围产儿死亡318例,平均死亡率为8.05‰。胎儿畸形是3年来死亡顺位第1位。结论胎儿畸形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做好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代医学的进展,围产儿出生缺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目的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婴儿死亡率,更好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自1996年起我院参加了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的监测工作,共监测5257例在我院分娩的围产儿,现将1996年—2002年监测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状况及系统分布,为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2012年我院产科分娩的7 771例围产儿资料,对其中161例出生缺陷儿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207.18/万,出生缺陷的年度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较低(23.6%).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及宣传、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9390倒围产儿进行监测,其结果:死亡320例(占34.07%)。死因依次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先天畸形,胎位因素,早产,窒息缺氧及过期产。双胎的早产发生率是单胎的14.9倍。农村围产儿死亡高于城市,农民出生缺陷高于其他职业。本还讨论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蒋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0):73-74
目的 为了提高围产工作质量,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2年度我区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10月1日~2002年9月30日全区围产儿死亡157例,死亡率11.59‰。主要死亡顺位是畸形、脐带因素、窒息、早产等。结论 要降 低围产儿死亡率,建立和健全产科规范化制度、加强孕期监护、产前诊断、提高产科质量和健康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4~2008年丹东市振兴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年来围产儿死亡原因探讨,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丹东市振兴区2004—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8.70%。构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原因不明、脐带因素、妊娠合并症、缺氧窒息。围产儿死亡与孕产妇的保健意识、文化程度、身体状况都有相关。结论加大围产期保健力度,提高婚检和孕产期保健意识,提高产前检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意识,加强新生儿期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6—2010年5年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婚前、孕前和孕早期保健的遗传优生咨询与指导提供科学依据,为降低国产儿死亡率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辖区内各产科医院的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孕妇基本情况。结果5年问共有围产儿出生63596人,死亡围产儿共614例,死亡率为9.7‰;其中,死胎448例(72.96%),早期新生儿死亡129例(21.00%),死产37例(6.00%);围产儿死亡的前3位死因是出生缺陷225例(36.6%)、胎盘脐带因素131例(21.3%)、母亲孕期疾病59例(9.7%)。结论围产儿死亡中以死胎为主,而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加强围产保健意识的宣教、扩大保健的覆盖率,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产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和B超影像的诊断率等方面着手,尽可能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按照围生期I标准,对我院产科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129例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率为22.95%,其中死胎占55.8%,死产占13.2%,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0%。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综合征、胎儿畸形。新生儿主要死因为早产、肺部疾患、畸形等。结论 加强产前诊断、孕期及产时监护,防治早产及妊娠并发(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于本院分娩的528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结果3年来同产儿出生缺陷率平均为16.10%。,呈逐年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四肢骨骼肌肉系统缺陷为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分列l、2位。孕母年龄对围产儿出生缺陷有重要影响,〉35岁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出生缺陷的性别、产母居住地城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前、孕早期预防以及产前诊断,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需进一步加强胎儿心血管系统、四肢等超声产前检查;高龄孕妇孕中期应常规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王国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3):3324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13—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有效应对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海珠区2013—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1年,广州市海珠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涉及发病人数7 038例,死亡8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97.91%(187/191);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8.43%(188/191);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发生场所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主,占33.33%(16/48),尤以幼儿园事件数最多。传染病事件高峰期在1、2、4、8月,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集中在6、7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为98.43%(188/191)、审核及时率为100.00%(191/191)。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以传染病事件为主,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水痘疫情,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及报告的及时性,增强事件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区食品污染水平及变化趋势,评估食品安全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海珠区各类超市、农贸市场各类食品进行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2009~2011年共监测样品438份,总合格率为73.05%.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7.78%,畜禽肉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28%,熟肉制品、凉拌菜大肠菌群污染严重,检出率为25.67%;畜禽肉、茶叶、海水鱼、淡水鱼等重金属铅、镉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67%、5.43%;水发产品甲醛污染严重.结论 海珠区市售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应加强对各类食品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 3560例孕妇,均进行产前筛查.比较15~30岁、31~45岁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以及神经管缺陷高风险率.结果 3560例孕妇筛查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116例、爱德华综合征高风险20例,神经管缺陷高风险28例.31~45岁孕妇的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以及神经管缺... 相似文献
17.
18.
江苏省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出生缺陷干预项目组 《江苏医药》2007,33(12):1218-1220
目的 探讨江苏省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江苏省抽取东西南北中城市与农村95个点,各项目点抽样1年,妊娠12周内的孕妇全部参与,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调查,并进行出生后半年~4年的随访.结果 研究孕妇26803例,人群参与率98.1%,三级随访率达96.4%.正常妊娠分娩率为96.33%,流产1.40%,死胎0.34%,死产0.06%,引产0.37%,另外新生儿死亡率为33.6/万,婴儿死亡43.6/万,存活但合并畸形71.3/万.确诊出生缺陷儿28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5.0万,总唇腭裂为10.1/万,脑积水为9.7/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9/万,非窒息导致的脑瘫为8.2/万,眼部畸形8.2/万,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为7.5/万等.结论 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调查及随访是明确产前诊断工作重点、评价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某市大气污染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收集某市6家哨点医院2012—2013年期间分娩的孕满18周到出生后7 d 内的所有围产儿资料,包括分娩日期、孕产妇孕周以及孕天数和围生儿的性别等资料。同时收集该市2011—2013年的大气污染物日监测资料,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污染和污染指数等。采用 SPSS16.0软件进行一般性描述、卡方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 秩相关等统计分析。结果2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1.63‰;2012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49‰,2013年为12.76‰,但2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大气污染物的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孕前1月组和孕前2月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污染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该次调查的该市妊娠期妇女在妊娠前期2个月内,大气 PM10暴露浓度和污染指数暴露水平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海珠区10年来孕产妇死亡情况,总结本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降低本区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本区2000—2009年死亡的61例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①2000—2009年广州市海珠区死亡孕产妇共61例,非海珠区户籍孕产妇死亡数46例,占监测对象死亡数75.41%(46/61)。前后5年对比,高龄产妇构成比明显增加,职业分别以农民、待业及服务人员为主。②前后5年对比,孕产妇死因首位由产后出血转变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③有评审结果的死亡个案共59例,其中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8例,占81.35%。结论要切实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全覆盖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应重视高危人群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关键;应按照新的《广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切实落实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对内科合并症等危重孕产妇抢救知识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