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乐宁(可乐定Clonidine)系中枢性降压药,其特点在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调节血管的神经结构,从而对血管床和循环功能产生特异性作用,此药已广泛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自从发现可乐宁具有镇静、镇痛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等作用以来,关于可乐宁在麻醉中的应用巳成为麻醉领域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之一,有关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2.
小儿手外伤61例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手外伤病人的麻醉方法。方法通过对61例小儿手外伤病人术前镇静,术中采用臂丛麻醉配合静脉注射氯胺酮针取得满意麻醉效果。结果患儿术中稳定,均无明显不适,术中无躁动情况。结论此种麻醉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口服咪唑安定作为小儿心脏手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镇静、抗焦虑,以防恐惧应激过强造成患儿呼吸循环的功能紊乱。我们观察术前口服不同剂量的咪唑安定对小儿镇静效果及呼吸循环的影响,并与肌注地西泮作比较,以探讨小儿手术前更为简便、合理、有效的术前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儿在术前经常出现严重的焦虑和痛苦,这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考虑到应用镇静药物来缓解术前焦虑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及影响术后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非药物干预来减轻患儿的术前焦虑水平。文章对目前所采取的主要的几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术前准备教育、分散患儿注意力、家长陪伴诱导及音乐疗法、催眠等的现阶段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寻找减轻小儿术前焦虑、推动小儿舒适化医疗发展的可能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时间滴鼻对学龄前儿童围手术镇静、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学龄前扁桃体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3组(n=30),A组(术前30分钟2μg·kg~(-1)右美托咪定滴鼻)、B组(术前60分钟2ug·kg~(-1)右美托咪定滴鼻)及对照组(等容量生理盐水滴鼻)。观察3组术前镇静满意率和面罩接受度,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镇静满意度及面罩接受度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对照组稳定,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有4例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大于1小时。结论学龄前小儿扁桃体手术手术前右美托咪定不同时间滴鼻均可以有效提高围手术镇静满意度及面罩接受度,且不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能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观察小儿术前经直肠、鼻腔和舌下应用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 6 0例在全麻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儿 ,年龄 0~ 10岁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平均分为三组。手术前 30分钟给予咪唑安定 0 .2mg kg(总量不超过 5mg)。在用药前、给药后即刻及给药后 5分钟、10分钟、15分钟、2 0分钟时用行为评分法观察患儿的镇静状态。结果 小儿对不同给药途径的反应具有差别 ,给药时NA组和RA组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SA组、NB组和RB组。其余时间的镇静评分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前经三种粘膜途径给小儿应用咪唑安定可达满意镇静效果 ,可作为替代肌肉注射给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用药方法对患儿围术期镇静抗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48例下腹部手术患儿,术前用药按苯巴比妥钠2mg/kg(对照组)、咪唑安定0.08mg/kg(研究Ⅰ组)肌注及咪唑安定0.5mg/kg加50%葡萄糖容积为0.2ml/kg(研究Ⅱ组)口服,随机分组对比分析,测定三组给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患儿接受率、镇静催眠效果满意度以及血清皮质醇(Cs)、血糖(BS)浓度变化。结果三组给药前后MAP、HR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研究Ⅱ组患儿接受率为87.50%,镇静催眠效果满意度为81.25%,以及血清Cs、BS浓度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口服咪唑安定易于接受,镇静作用佳,可作为良好的小儿术前镇静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术前心理干预,采用合理的禁食禁饮方案,适当的麻醉前用药,优化麻醉方式,术后早期进食等一系列措施,研究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127例,男111例,女16例,年龄1~3岁,ASAⅠ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59)和多模式组(M组,n=68)。C组常规术前访视,予以一般麻醉处理。M组进行术前亲善宣教、细致访视,术前禁食4~6h,术前2h予以5%葡萄糖5ml/kg,术前1h在以手术切口处皮肤为中心2cm范围内涂抹一层厚约2mm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上盖密封敷膜,术前30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缝皮时切口局部浸润0.25%罗哌卡因2ml,术后PACU内安慰,术后2h根据患儿恢复情况早期进食。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时的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术中全麻药的用量、拔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术后随访并记录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时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量明显少于C组(P0.05或P0.01),拔喉罩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或P0.01),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家长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多模式围术期处理在小儿ERAS中有应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复方氯胺酮口服液用于小儿术前的药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小儿术前服用不同剂量复方氯胺酮口服液进行药效学观察.选出最佳小儿术前用药。方法 选ASA Ⅰ~Ⅱ级择期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75例,体重10~30 kg.随机分5组:C组:空白对照组,不用镇静药,阿托品(AT)0.015 mg·kg-1术前30 min肌注;DA组(安定+AT):传统对照组,安定0.2mg·kg-1+AT 0.015mg·kg-1术前30min肌注;K3MA组(氯胺酮3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 mg·kg-1)、K5MA组(氯胺酮5 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mg·kg-1)、k8MA组(氯胺酮8 mg·kg-1、咪达唑仑0.5mg·kg-1、AT 0.03 mg·kg-1)术前30 min 0.25 ml·kg-1口服,评估用术前药后对患儿镇静、情绪状态、与父母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的影响及术后神经行为的变化。结果 (1)KMA三组口服10~50 min显效,k8MA最快,K3MA最慢,k5MA位于两者之间;(2)KMA三组镇静、镇痛及术后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KMA三组间又有明显差异,K3MA明显劣于k5MA、K8MA(P<0.05)。K8MA的镇静效果虽好,但部分患儿服药后出现复视、头痛和明显的精神兴奋症状。结论 K5MA镇静、止痛效果与K8MA相近,其副作用低于K8MA,因此,K5MA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脏手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混合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小儿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吗啡组(15例),观察组术前口服咪唑安定(0.5mg/kg)和氯胺酮(12mg/kg)混合液,吗啡组肌肉注射吗啡(0.2mg/kg)。结果显示:观察组90%的小儿易于与父母分离,与吗啡组(66.7%)无明显差异(P>0.05)。达A、B两级镇静者,观察组为80%,吗啡组为46.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有85%小儿静脉穿刺时合作或无反应,吗啡组仅4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和诱导时脉搏氧饱和度均正常,也未发生喉痉挛、缺氧、恶心和呕吐等井发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麻醉有关并发症,两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小儿心脏手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混合液,镇痛和镇静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证明了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和氯胺酮混合液在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术前应用氯胺酮的最佳剂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30例,体重7~10kg,随机分3组:A组(氯胺酮8mg/kg、咪达唑仑0.5mg/kg,),B组(氯胺酮9 mg/kg,咪达唑仑0.5mg/kg,),C组(氯胺酮10mg/kg,咪达唑仑0.5mg/kg,)术前30 mi n,口服。结果:3组在苏醒时间、镇静、镇痛及术后睡眠质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组用药方法和剂量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患者的镇静麻醉效果。方法将48例接受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4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麻醉,对照组单纯应用安定进行镇静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SBP、DBP、HR及Sp 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SBP、DBP、HR、Sp O2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与术后SBP、DBP、HR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与术后SBP、DBP、HR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实施咪达唑仑镇静麻醉,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镇静效果满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患儿口服可乐定术前用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儿45例,年龄2~8岁,体重10~27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D组、C2组和C4组分别于麻醉前90min口服安定0.2mg/kg、可乐定2、4μg/kg。记录患儿术前镇静评分、与父母分开接受程度评分、面罩接受程度评分、术后镇痛、镇静情况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相比,C2组和C4组术前镇静、与父母分开接受程度、面罩接受程度的评分较高,术后镇痛补救率、寒颤发生率较低(P〈0.05);与C2组相比,C4组术前镇静评分较高(P〈0.05)。结论患儿麻醉前90min口服可乐定2μg/kg术前用药可产生良好的镇静、抗焦虑和术后镇痛的效果,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陈春梅  李惠  周静 《护理学杂志》2020,35(9):42-43+47
目的探讨术前捉迷藏游戏对双眼睑板腺囊肿切刮术后患儿的镇静效果。方法按住院时间将睑板腺囊肿切刮术患儿77例作为对照组,74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于术前1 d玩捉迷藏游戏,双眼遮盖20 min。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入苏醒室后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入苏醒室后20 min、离苏醒室前Ramsay镇静评分及躁动程度优于对照组,苏醒期间眼部敷料摘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术前捉迷藏游戏应用于双眼睑板腺囊肿切刮术患儿,可有效减轻患儿烦躁,防止躁动,提高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 paedfusor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模型镇静应用于1~3岁小儿烧伤换药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用脑电监测 Narcotrend值反映镇静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6月收治的 ASA I~Ⅱ级、烧伤面积〈30%TBSA、烧伤深度Ⅱ~Ⅲ度、择期行烧伤换药术的1~3岁小儿30例,采用 PaedfusorTCI模型,用 Alaris PK TCI泵输注异丙酚镇静,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镇静程度。术前预设 TCI 泵异丙酚靶浓度为5.0μg/ml,启动靶控至 Ramsay镇静评分≥5后给予芬太尼2μg/kg,实施手术。手术开始时将靶浓度下调为4μg/ml,若患儿有体动则上调0.5μg/ml,上限为6μg/ml。记录诱导期、术中、术毕不同时间点患儿的血压、心率、异丙酚理论血浆浓度(Cp)、Ramsay评分、Narcotrend值,以及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及并发症。观察 Cp、Ramsay评分、Narcotrend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CI开始后5 min患儿血压、心率较用药前下降(P〈0.001),其后保持稳定。手术期间,1例患儿出现呼吸抑制(SpO2〈0.95),2例患儿出现躁动。paedfusor 模型 TCI 靶控平均诱导时间为(3.1±0.6)min,最低 Narcotrend值为42.5±6.1;苏醒时间(靶控停止至 Ramsay≤2)为(12.5±3.2)min,此时Cp为(1.9±0.2)μg/ml,相应Narcotrend值为88.2±4.3。Cp与Ramsay呈正相关(r=0.968,P〈0.001)、与 Narcotrend值呈负相关(r=-0.898,P〈0.001);Ramsay 与 Narcotrend 值呈现负相关(r=-0.948,P〈0.001)。结论:Paedfusor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我国1~3岁小儿烧伤换药术术中镇静总体是有效的、安全的,Narcotrend值与 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性较好,其可作为Paedfusor模型药效学观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唑安镇静麻醉进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进行择期ERCP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40例。研究组以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麻醉,对照组以安定进行镇静麻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与术后SBP、DBP、HR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与术后SBP、DBP、H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术后SBP、DBP、HR、SpO2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ERCP检查中能够有效缩短操作时间,且能稳定术中患者体征。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麻醉下肾移植术病人异丙酚两种方式镇静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达镇静、抗焦虑等目的,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术常需辅助用药。传统负荷量异丙酚虽有可靠的镇静作用,但易引起气道阻塞、呼吸暂停和血压下降等副作用。本研究拟比较硬膜外麻醉下肾移植术病人异丙酚病人自控镇静术(PCS)和靶控输注(TCI)镇静术的镇静效果。资料和方法拟行肾移植术病人75例,ASAⅢ级,男46例,女29例,年龄34-61岁,体重44-72kg。经充分透析治疗,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CS组及TCI组,每组25例,术前不用镇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儿行斜视矫正术前单次静脉注射曲马多,观察其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眼斜视矫正术的小儿,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3~9岁,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对照组,曲马多组在全麻插入喉罩后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对照组在全麻插喉罩后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并由另一位不知分组情况的医师评估拔管前两组患儿的Comfort评分(包括警惕度、平和/易怒、对呼吸机反应、生理运动、平均动脉压、心率、肌张力、面部表情共8个项目,每个项目1-5分,共40分.8-16分为深度镇静;17-26分为轻度镇静;27-40分为镇静不足.其中,Comfort评分17-26分为镇静满意,及苏醒期间的躁动评分(无躁动:0分、轻度躁动:1分、中度躁动:2分、重度躁动:3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术后低氧血症、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Comfort评分:曲马多组和对照组的镇静满意率分刺为80%和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曲马多组和对照组镇静不足的比率分别为10%和33%,曲马多组因为镇静不足引起的躁动发生机会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曲马多组迭到深度镇静的患乙比率为10%,对照组为6%,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躁动评分:曲马多组与对照组中无或轻度躁动的比率分别为8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曲马多组与对照组中度躁动的比率分别为10%、4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曲马多组与对照组重度躁动的比率分别为3%、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斜视矫正术前静注曲马多1.5mg/kg,可获得苏醒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减少了拔除喉罩期的躁动.同时,不影响拔喉罩时同,不增加术后低氧血症、忍心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换药时镇静的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4-9岁骨科需要换药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氯胺酮1.0 mg/kg+脂肪乳(丙泊酚对照剂)。B组:氯胺酮0.5 mg/kg+丙泊酚0.5 mg/kg,换药前静脉给药。记录镇静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患儿体动、低氧及换药后恶心、呕吐发生。结果两种方法都可以安全用于小儿换药;B组镇静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两组术后6小时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换药时体动及术后恶心显著少于A组。结论本研究剂量下氯胺酮可安全用于小儿换药,对术后6 h认知功能无影响。复合丙泊酚可以加快清醒,减少换药后恶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小儿麻醉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麻醉的术前准备正向简便、高效方面发展,如精简化验项目、放宽禁食时间、术前用药多途径化等。新的静脉和吸入麻醉药均已用于小儿临床麻醉,很适用于中小手术。术后镇痛已普遍用于小儿术后,麻醉医师在手术室外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