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en Y  Yang ZL  Zhang LH  Liu SJ  Zhang XT 《中药材》2011,34(5):687-690
目的:采用HPLC-ELSD法测定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的含量。方法: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器,色谱柱为HyperClone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选择甲醇-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ELSD参数:雾化温度为70℃;气体流量为2.0 L/min。结果:用HPLC-ELSD法测得栀子、炒栀子、半焦栀子和全焦栀子中栀子苷和藏红花素的含量随着炮制程度的加重依次递减,半焦栀子和全焦栀子中藏红花酸的含量较生品略有增加。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栀子不同炮制品质量检测和品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栀子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也是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药材。近年来,栀子在药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栀子的品质评价问题也成为了该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基于化学成分、临床新用途相关性、可测成分、传统药性功效、入血成分和贮藏时间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栀子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栀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部分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含量高于《中国药典》标准,最高含量为4.28%,最低为1.01%。结论:大部分产地的栀子为合格药材,其中湖南和江西产的栀子中栀子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徐睿  程铭恩  彭华胜 《中成药》2023,(4):1241-1245
黄精是常用补益类药食两用品种,历代中医药学家对其品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对历代本草中黄精的品质评价与“辨状论质”观的沿革与变迁进行了梳理。关于黄精品质评价因素主要有种质来源、道地产区、采收年限及时间、加工方法,古代本草将黄精分为轮生叶类群和互生叶类群,并认为轮生叶类群品质优良;本草中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为茅山、嵩山,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载湖南、贵州等地所产多花黄精质量优良;清代以前以2、3月采收为佳,自清代以后多以秋季采收,经九蒸九晒;以块大肥润、断面透明、有“冰糖渣”、味甘者为佳。本文研究黄精的品质评价要素与辨状论质观,以期为其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为评价该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地区市售栀子样品中栀子苷的含量。结果:市售栀子中栀子苷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标准,但不同地区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湖北十堰地区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8.11%)显著高于其他省区,研究为湖北栀子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栀子种质资源之间的理化品质差异,为新品种选育及定向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24个种质来源的栀子种苗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采用UPLC对栀子药材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栀子种质来源和品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24个来源的栀子的根系长度、叶形指数、叶片数和地径4项指标未表现出差异。江西1,2,4,浙江1,3,4等6个药材质量不合格,栀子苷质量分数未达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1.8%)。对存在差异的11项品质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解释总变量和碎石图提取了4个主成分反映原来变量85.14%的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叶长、叶宽指标的信息,即种苗叶形因子;第2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西红花苷类指标的信息,即药材内在品质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种苗鲜重和干重的信息,即种苗质量因子;第4主成分主要综合了苗高、苗高与根长比、叶片张开程度的含量信息,即种苗苗型因子。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表直观地反映出栀子品质的优良顺序;聚类分析将24个种质的栀子分为3类,聚类分析与综合评分排序表对种质资源类别的判定结果较为一致。结论:本研究表明四川1,3,4以及江西7等栀子品质较好,可作为新品种选育及定向育种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发生与能量代谢紊乱、钙超载、自由基损伤及炎症反应等有关。栀子不仅具有解热、镇痛、保肝和利胆作用,而且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关于栀子主要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多,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笔者拟通过综述近年来栀子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从有效成分单体和整体两方面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栀子饮片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依据,同时为栀子饮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严安定  张永  高建 《中成药》2012,34(5):965-967
目的建立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品种栀子药材及栀子金花丸中栀子苷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色谱柱;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栀子苷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栀子苷在2.5~8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王琪  李晓琦  黄萌萌  陈彦 《中草药》2019,50(11):2690-2699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栀子的质量,优选最佳产地。方法采用RP-HPLC切换波长法,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4、440nm,对10个不同产地的30批栀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及5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应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栀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0个不同产地30批栀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质量分数分别为0.61~4.26、1.73~12.92、51.79~82.76、5.03~12.80、0.71~2.28mg/g;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第1类为产地湖南永州、湖南永安、江西丰城、江西湖口、安徽广德和福建福鼎;第2类为产地江西黎川、江苏句容和河南唐河;第3类为产地安徽六安。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评价不同产地间质量的差异,从而发现安徽六安、江西湖口和湖南永安等地质量较优。结论不同产地之间栀子存在一定质量差异,同一产地不同批次间栀子质量较稳定。通过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相结合,应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全面综合评价栀子质量。此方法的建立为栀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远志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与品质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的品质是保障其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现行的商品规格是对已有"辨状论质"传统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但随着中药材野生品种的不断引种驯化及大范围人工种植,部分药材的栽培品在性状及品质上已发生了明显改变,造成这些药材在市场流通规格划分及品质鉴别等认识上产生了分歧。以远志Polygalae Radix为例,从其市场流通规格划分现状入手,结合现代品质评价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探讨品系/基原、产地/气候区划、生长年限/采收期及药用部位等对远志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揭示远志药材性状与药材自身品质的相关性,为后续远志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明确今后远志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1):107-112
目的:建立微透析检测脑缺血损伤后脑脊液中黄芩苷、栀子苷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方法,阐明黄芩苷、栀子苷脑保护作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给药前后脑缺血大鼠的脑脊液,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动态监测黄芩苷、栀子苷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对黄芩苷、栀子苷配伍抗脑缺血损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黄芩苷与栀子苷配伍(7∶3)给药7天后,微透析技术收集大鼠脑缺血前后海马部位的脑脊液,利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检测,仅检测到栀子苷、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三种物质,同时栀子苷、黄芩苷配伍45mg/kg、60mg/kg组对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结论:栀子苷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推测黄芩苷、栀子苷(7∶3)配伍可能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指标综合评价巴中产栀子的品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索巴中产栀子的品质。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栀子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t检验和Z总分综合评价巴中产栀子的质量。结果:t检验结果表明,巴中产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湖北栀子(P<0.05),极显著高于江西或江津产栀子(P<0.001);巴中产栀子中西红花苷Ⅰ含量极显著高于湖北、江西或江津产栀子(P<0.001);巴中产栀子中熊果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湖北、江西或江津产栀子(P<0.001)。以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质量分数X1、西红花苷Ⅰ质量分数X2、熊果酸质量分数X3与综合评价Z总分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方程:Z=-11.213 6+0.021 82X1+0.560 2X2+17.331 6X3(R=0.999 9);Z总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中产栀子Z总分遥遥领先于湖北、江西或江津产栀子。结论:巴中产栀子的品质优异,值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对栀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栀子苷及指纹图谱相似度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的样品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当10月下旬栀子颜色为青黄色时采收的栀子栀子苷含量较高;较优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将药材水煮后晒干。结论:不同采收时间及产地加工方法对栀子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因具有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电子感官仪器技术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一些学者将其表达结果与中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关联分析,证明了"辨状论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目前"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尚未被阐释清楚,中药的哪些"状"可真正反映其"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故笔者从"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与历史沿革、"状-质"相关性分析的现代研究及其应用价值3个方面进行综述,明确了"辨状论质"的思想来源于法象思维,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萌芽、发展、鼎盛、成熟4个阶段;对"辨状论质"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明了该理论在评价药材品质、指导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和药材采收加工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后续应加大对"辨状论质"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电子感官仪器、液质联用、生物药效评价等技术,加强中药性状特征的客观化描述,重视中药整体性状与药效的关联性分析,建立中药材"性状-有效成分-药效"相关联的研究新模式,以期为阐明"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药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栀子中藏红花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外标法。Dikma Kromasil100A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洗脱(50∶50),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440nm。结果测得10个产地栀子中藏红花素含量最高为1.12mg·g-1,最低为0.25mg·g-1。结论研究建立的栀子中藏红花素含量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便于对栀子药材进行质量控制。不同产地栀子中藏红花素含量由于土壤等各种因素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栀子药材进行整体质量表征研究,并通过对不同产地栀子药材及其易混品水栀子的质量表征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栀子药材的质量表征特性与产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PLC-PDA多波长分析方法,建立栀子药材多指标性成分含量合特征图谱分析方法,采用PLS-DA模型分析,找到不同产区栀子药材及易混品水栀子质量表征特性。结果:不同批次栀子药材中环烯醚萜苷和二萜苷类成分色谱峰无明显差异,但5号(二萜苷类)特征峰含量有明显差异,福建产区高于江西产区;不同批次栀子药材酚类成分色谱峰数量和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特性,其中福建栀子具有11号特征峰、且高含量;江西栀子具有8号(绿原酸)特征峰、且高含量特征,呈现出产地栀子药材质量表征特性与品质特征。水栀子表征出酚类成分与产地关联质量特性,且具有21号特征峰;此外,水栀子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较低。以栀子药材整体质量表征为比较,福建产区栀子、江西产区栀子分别聚为一处,水栀子单独聚为一处,s9(与水栀子混种栀子药材)批次单独聚为一处;由变量重要性因子分布图可知,特征峰21、11、12、17、8、19、14、5、10号色谱峰为主要质量特性信息成分。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栀子药材整体质量表征方法准确、可靠;应用于栀子药材整体质量表征与质量评价,可区分栀子药材种源、种植、产地、采收等信息;从而为栀子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栀子总苷缓释片多组分体外释放度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测定释放度,HPLC法测定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的释放速率,UV法测定栀子总苷释放速率,采用相似因子法和释放机制评价多组分释放的同步性。结果羟异栀子苷、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总苷与栀子苷释放速率相近,与栀子苷释放度的相似因子分别为81%、72%、91%,释放机制均符合Higuchi方程,说明栀子总苷缓释片多组分是均衡释放的。结论本法可用于栀子总苷缓释片多组分体外释放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含有黄连、栀子、地骨皮三味药合煎和分煎对煎液中总生物碱、小檗碱、栀子苷含量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小檗碱、总生物碱含量以黄连单煎为最高,栀子苷含量以栀子单煎最高。结论:在黄连、栀子、地骨皮三药共存时,不宜采用合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银屑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富山  焦海胜  邱雯  王法琴 《中成药》2005,27(3):285-288
目的:对银屑片(栀子、黄芪、当归等)进行了定性定量方法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栀子、黄芪、当归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检出栀子、黄芪、当归;栀子苷在2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精密度高(RSD=0.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1%,RSD为0.54%(n=5).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作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栀子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对栀子的心脑血管系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栀子及其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酸、西红花苷等)为近年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栀子在心脑血管系统方面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者主要从抗氧化、抗炎、抑制平滑肌增生、内皮细胞保护、抗凝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目前研究方法的不足,认为有必要考虑微环境对体外细胞培养的影响,今后可引入细胞联合培养技术深入研究,并注重综合运用体内外评价方法,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栀子的心脑血管疾病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