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伤寒论》的六病、六时、六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是以三阴三阳为基础构建的,三阴三阳是中医的时位观和属性论。《伤寒论》中“六病”和“六证”是两个不同概念,六病讲病时,六证辨表里寒热,应加以区别。这也是造成《伤寒论》千余年来以经解病的根源,也是引起三阴三阳界属不清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其含义和相互关系,为《伤寒论》的研究发表一己之见。1六病是一种时间分类方法《伤寒论》编排体例是按六病分篇,每篇篇题都是“辨某某病脉证病治”,条首也多冠以“某某病”。六病皆有发热,其热型和病痛的时间是有特点和规律的。笔者认为“六病”是和“六病时”密…  相似文献   

2.
试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直至今日,"三阴三阳"的本质仍未被揭示出来.通过对<伤寒论>中的六时、六病、合病、并病及六病欲解时的探讨,以及三阴三阳的三部定位划分,提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一个"时序"概念,并与空间病位相关联,因而认为"六病"是张仲景对外感热病的一种时间分类方法,可揭示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时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条文分为10类进行讨论。其中有原文明确提出的合,并病者,也有原文未明确者,笔者以合,并病的概念为标准,通过对条文的分析,比较,归结为新的合,并病类型,于每一类中,从原文角度,按经辨证,讨论其归属;并对比条文间证候的异同,治疗的区别,明确了辨证的关键,总结出治疗原则和运用要领,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伤寒论》中有关合,并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合病、并病的条文分为10类进行讨论,其中有原文明确提出的合、并病者,也有原文未明确者.笔者以合、并病的概念为标准,通过对条文的分析、比较,归结为新的合、并病类型.于每一类中,从原文角度,按经辨证,讨论其归属;并对比条文间证候的异同,治疗的区别,明确了辨证的关键,总结出治疗原则和运用要领.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伤寒论>中有关合、并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试论《伤寒论》六病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说《伤寒论》六病的意义,首先要明确"伤寒"的涵义,《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云:"伤寒有五。"张仲景在原著《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病中,分别论述了中风、伤寒、温病、风温以及痉、湿、眒等外感病证,由此可见该书所论的伤寒,是包涵各种外感及流行病在内的广义伤寒。既然伤寒包涵多种外感流行病,那么,仲景为什么只在太阳病中,分别作简单的论述,而不对各种外感病作深入的跟踪研究呢?  相似文献   

6.
李克绍教授精研《伤寒论》数十年,忠于原著,实事求是,准确阐释了六病、经、传等基本概念,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对六病欲解时作出了定论,对于太阳病蓄水证、太阴大实痛等一系列临床问题作出了切合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以其丰富的理法方药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对《伤寒论》的系统温习,笔对其中有关正虚病机的证治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叙述方便,下面试以方证代指的方法对其证治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坏病是原发病经过误治之后,病情发生了变化而不能再根据原发病遣方用药者,不包括“自坏病”。并对少阳中风吐下悸而惊、坏痞、阳明病被火发黄等九种有证无方的坏病剖析论证,拟出了相应的方治。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或然症的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共有 1 1 3方证 ,张仲景仅在其中的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真武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等 5个方证中 ,提出或然症以及方后加减用法。所谓或然症是指临床上或出现或不出现的症状 ,多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的再学习 ,并结合临床实践 ,认为这些或然症的出现看似偶然 ,但与主要症状在病机上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不是或然的 ,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把握住这一点 ,才能充分认识到病证的内在病机 ;只有对证治特点进行分析 ,才能理解张仲景用药的规律 ,以利于指导临床实践。1 或然症出处1 1  40条 (《伤寒论…  相似文献   

11.
论《伤寒论》之“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坏病",现均理解为"变证",不属六经范畴,可按照《伤寒论》第16条,其原意应指病仍在太阳,并非变证。细考之,"坏病"的原意,是指太阳病经过误治、或病人具有某种特殊体质、病证不按常规演变、因而需要观察证候变化以作相应治疗的一类病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想,本义并非能够指导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因为未经过误治的病证能预测疾病的传变,而坏病不能预测才需要随证治之。以此思想理解《伤寒论》太阳病篇17至30条,可发现原文顺序的有机联系,是坏病证治的具体示范。  相似文献   

12.
千杰  张明雪 《医学综述》2008,14(6):940-941
本文对《伤寒论》中涉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里虚之心悸、心阳不足之心悸、心阴阳两虚之心悸、阳虚水泛之心悸、气滞阳郁之心悸、邪郁少阳之心悸的理、法、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厥阴病”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之“厥阴病”实质问题,古今学者仁智各见,终无定论,所以被称为“千古疑案”。有认为属寒者,有认为属热者,有认为阴极阳生、阴阳交争、厥热往来者,有认为阴阳错杂、虚实相兼、上热下寒者,分歧甚大。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家未能把厥阴作为人体生理系统来理解,未能把厥阴病与“厥证”、“厥热胜复证”等分别开来。笔者长期扎根临床,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发现三阴三阳即所谓“六经”,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人体生理六大系统,同时又是人群的六种不同的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5.
"但头汗出",相对头部汗出而言,为病理性汗出,是《伤寒论》中论及比较特殊的症状,散见于太阳、阳明、少阳各病篇之中,其论及导致"但头汗出"的基本病机为明火劫后阳热亢热、阴竭阳脱、水热互法、少阳饮停等,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伤寒论》呕吐病位、病性与病势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梳理《伤寒论》中有关呕吐的相关条文,据呕吐病证特点,辨析其病位、病性与病势的证治规律。提出六经之呕吐各具特点;呕吐可用以判定病性之寒热、虚实;呕吐之轻重、有无可作为传变及预后的重要依据。临床呕吐辨证应灵活多变,审机定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发掘张仲景著作中“脉迟”的病机内涵.方法:采摭《伤寒论》与“脉迟”有关的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迟”的病机本质.结果:“迟脉”所主的病机有属虚证者,如脾胃虚寒、营血不足等;有属实证者,如痰水互结、阳明腑实和瘀血留阻等,有属虚实夹杂者,如肺热脾寒,脾阳郁陷者.结论:对张仲景脉法的研究,可以从相关条文脉证的比较的角度切入,以证候和方药反证脉象所代表的病机,从而深入发掘其平脉辨证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第七条说 :“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 ,七日愈 ;发于阴 ,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关于“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历代注家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1 认为发于阳是发生阳径 ,发于阴是发于阴径  如钱潢说 :“发于阳者 ,病入阳径而发也 ;发于阴者 ,邪入阴径而发也 ,即《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胜则身热 ,阴胜则身寒’ ,阴阳更胜之变也。”2 认为发于阳是发于太阳 ,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如张隐庵说 :“此言太阳少阴之标阳标阴为病也 ,以寒邪而病太阳之标阳 ,故发热恶寒而发于太…  相似文献   

20.
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角度对《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进行阐释,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探讨乌梅丸的使用特点。认为厥阴乃阴尽阳生之时,如果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则会产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问题,进而导致“厥阴之为病”。如果病证的发作时间符合“厥阴病欲解时”,可选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