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肥大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皮疹中的密度及分布特征;检测IL-8和RANTES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寻常型银屑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结果31例寻常银屑病皮损处MC密度(117.84±42.94)明显高于12例皮肤血管炎MC密度(84.42±42.09)(P<0.05)和12例健康人MC密度(48.92±12.57)(P<0.00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KC中IL-8和RANTES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进行期和静止期均比消退期MC密度高。真皮中MC密度与表皮KC中IL-8的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性(r=0.464,P=0.009)。结论结果提示MC、IL-8和RANTES可能参与寻常银屑病的致病过程;真皮MC密度的增加与表皮中IL-8的趋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组织趋化因子IL-8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趋化因子IL-8的表达与结直肠 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新鲜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趋化因子IL-8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IL-8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结直肠癌组织经RT-PCR检测均可出现趋化因子IL-8mRNA的表达。40例结肠癌组织IL-8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7.5%;结直肠癌组织IL-8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表达强者,转移发生率高,Dukes分期晚。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IL-8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白介素25-(IL-25)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IASA)检测62例不同分期哮喘患者(缓解期28例、急性发作期34例)血清IL-8,IL-25 的水平,同时观察健康对照组26例.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8,IL-25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血清IL-8,IL-25较缓解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IL-25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MVC和IL-8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后行MV、IL-8 s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腺癌MVC(73.4±21.1个/HP)和IL-8表达阳性率(65.0%)及其评分(2.9±1.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25.5±8.8个/HP,6.7%,0.8±0.4),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肿块最大径≤2cm,组织学分级Ⅰ级及淋巴结无转移乳腺癌MVC和IL-8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绝经前、肿块量大径>2cm、组织学分级Ⅲ级及淋巴结转移病例,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者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IL-8表达阳性乳腺癌MVC(80.4±15.8)明显高于IL-8表达阴性病例(55.7±21.1),且IL-8表达评分与MVC呈高度密切正相关(r=0.83,P<0.01).结论MVC和IL-8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学指标,IL-8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军  潘兴寿  黄照河 《广西医学》2006,28(8):1200-1200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在特发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特发性房颤心功能代偿期35患者,心功能失代偿期32例患者,同龄段健康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免疫法和EL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 正常组、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TNF分别为(61.3±14.8)、(117.0±18.6)、(158.3±22.7)ng/L;IL-6分别为(60.9±16.8)、(105.3±18.7)、(142.1±24.5)ng/L;IL-8分别为(80.2±14.3)、(152.1±30.8)、(210.4±33.7)ng/L;3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发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加重,TNF、IL-6、IL-8水平亦升高,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对指导临床防治心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浓度。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胃癌患者血清中的IL-6(286.69±45.55)、IL-8(352.69±65.78)含量较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胃癌患者IL-6(212.38±45.33)、IL-8(245.58±53.35)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和IL-8浓度的变化与HP感染密切相关;血清IL-6和IL-8浓度测定与HP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病人血浆IL-8及中性粒细胞(PMN)表面IL-8R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以临床先心房室缺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麻醉诱导后(A)、CPB后30min(B)、CPB结束后即刻(C)采集病人外周血,测定白细胞数、血浆IL-8浓度(ELISA法)及PMN表面IL-8RA表达量(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法)。结果 B点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A、C点(P<0.05),而B、C两时相点的血浆IL-8浓度和外周血PMN表面IL-8RA表达量均非常显著地高于A点(P<0.01),且C点值显著高于B点(P<0.05)。结论 CPB期间及CPB后血浆IL-8浓度和外周血PMN表面IL-8RA表达增加,可能是CPB导致PMN激活和转流后病人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肥大细胞计数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肥大细胞计数(MCC)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7例PHC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作石蜡包埋切片,MCC染色为常规免疫组化法.结果PHC组织中MMCC均值明显高于其癌旁肝组织(P<0.01),中重度肝硬化、有转移、有癌栓及弥漫结节型PHC病例MCC均值均明显高于无或轻度肝硬化、无转移、无癌栓PHC病例,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MCC与PHC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CC可能是评估PH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痹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RA患者289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141例、治疗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甲氨蝶呤联合普威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和痹方联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分别采集血液、滑膜液测定IL-6、IL-8、IL-17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RA患者采用和痹方与西药联合治疗,能进一步下调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选择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35例,患者术前、术后均检测白介素(IL)-8和IL-10水平.结果 显示术后出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患者11例,房颤组患者IL-8(术后2 h、1、2 d)和IL-10(术后1 d)水平较非房颤组均升高(P<0.01).表明房颤是CABG术后并发症之一,炎症因子能够引起术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患者IL-2、IL-6、IL-8、TGF-α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蒲晓允  陈晓莉  陈华  黄辉  李招权  邓均 《重庆医学》2003,32(8):1022-1023
目的 研究IL 2、IL 6、IL 8、TGF α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直肠癌患者血清IL 2、IL 6、IL 8的蛋白浓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直肠癌患者TGF αmRNA表达。结果 直肠癌患者TGF α阳性率为5 3.1 %。原发灶中IL 6、IL 8、TGF α的表达随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呈升高趋势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有远处转移者IL 6、IL 8、TGF α表达显著高于无远处者 (P <0 .0 5 )。IL 6、IL 8、TGF α表达水平随Dukes’A~D分期而呈显著升高 (P <0 .0 5 )。而IL 2表达则完全相反。结论 IL 2、IL 6、IL 8、TGF α共同参与了直肠癌肿瘤的发生、发展 ,并与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直肠癌中的蛋白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8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OP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OPN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中Dukes′A、B期患者和Dukes′C、D期患者分别为31.1%和80%(P〈0.01);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72.4%和33.3%(P〈0.01);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和41.8%(P〈0.05)。Kaplan-Meier分析,OPN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OPN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OPN的表达与直肠癌的进展和转移关系密切,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浸润的MC和TAM数量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50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方法为ABC免疫组化法.结果50例甲状腺癌MC和TAM定量分别为(16.5±5.6)个/HP和(19.6±7.4)个/HP;乳头状腺癌和颈淋巴结未转移病例MC和TAM定量明显低于未分化癌和颈淋巴结转移病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滤泡状腺癌和髓样癌介于两者定量介于乳头状腺癌和未分化癌之间,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MC和TAM可能是反映甲状腺癌进展、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肌腱蛋白C(TN-C)在直肠癌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34例直肠癌及29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分析TN-C在直肠癌及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强度.结果 34例直肠癌标本及29例胃癌标本均呈阳性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增高TN-C的表达逐渐增强,高分化与中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癌变组织中TN-C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TN-C的表达也逐渐增强,Ⅰ~Ⅱ期直肠癌和胃癌患者组织TN-C表达与Ⅲ~Ⅳ期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及胃癌组织中均有TN-C的表达,且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TGF-α、TGF-β1及TGFR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梅  郭彦琼 《重庆医学》2003,32(3):263-264
目的:研究TGF-α、TGF-β1及TGFR2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关系,并同时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TGF-β1及TGFR2在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α、TGF-β1及TGFR2的阳性率分别为51.3%、46.2%和41.0%。原发灶中TGF-α的表达随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呈升高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有远处转移者TGF-α表达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TGF-α表达水平随Dukes' A-D分期而呈显著升高(P<0.05)。而TGF-β1及TGFR2表达则完全与TGF-α的情况相反。结论:刺激因子TGF-α的表达增加,抑制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GFR2表达的减少共同加速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对Lewis肺癌(LLC)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与MC释放的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LLC细胞,于6孔培养板中培养6 h后,将其分为4组:LLC细胞单独培养组(LLC组)、MC和LLC细胞混合培养不加药组(MC+LLC组)、MC和LLC细胞混合培养加脂多糖(LPS)组(MC+LLC+LPS组)、MC和LLC细胞混合培养加N-单甲基-L-精氨酸(L-NMMA)和LPS组(MC+LLC+L-NMMA+LPS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癌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与LLC组比较,MC+LLC组S期LLC细胞显著减少(P<0.05);但2组G0/G1期LLC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LLC组比较,MC+LLC+LPS组S期LLC细胞显著减少(P<0.05),G0/G1期LLC细胞显著增多(P<0.05)。MC+LLC+L-NMMA+LPS组S期LLC细胞显著少于MC+LLC组(P<0.05)。MC+LLC+L-NMMA+LPS组S期LLC细胞多于MC+LLC+LP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 mg·L-1的MC对MC+LLC+L-NMMA+LPS组LLC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能抑制LLC细胞的生长,其抑制效应可能与MC释放的NO有关。不同浓度的MC对LLC细胞周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与腹腔游离癌细胞(FCC)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科71例直肠癌患者,68例术中切除肿瘤后、关闭腹腔前用100~500 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3例直接取腹水,未行腹腔冲洗,收集冲洗液及腹水立即送检作游离细胞学检查。统计检测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各因素对腹腔FCC的影响。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溃疡型肿瘤、肿瘤突破浆膜、Dukes分期及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等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相关。Dukes分期为B及以上是直肠癌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1)。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必须常规行腹腔冲洗,特别是肿瘤分期晚,瘤体大,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行腹腔蒸馏水(或内含化疗药物的生理盐水)浸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系中Nek8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细胞、2例配对的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黏膜上皮中Nek8 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k8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ek8 mRNA在Eca109细胞、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均有表达,而癌旁食管黏膜上皮中均未见明显的表达。组织芯片结果示N ek8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在78例配对的标本中,Nek8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黏膜组织的表达(P=2.16E‐13)。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08),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和低表达Nek8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k8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