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斯匹林预防中风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匹林预防中风失败的原因王耀明胡俊德童萼塘作者单位430022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中风是常见的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阿斯匹林(ASA)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长期以来用于预防中风。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阿斯匹林可以降低中风的危险性,但并非所有服用ASA...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有大约550万人死于中风,2002年中风是美国第三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每53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3.1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中风。除死亡之外,中风带来的最大负担是长期而严重的身体和精神残疾。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中风发生后有效的治疗仍十分有限,因此寻找诱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是目前的首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约有15%的病人中风前已患心房纤颤(AF),而AF病人约35%发生缺血性中风,合并AF的中风病中,1年內有20%以上的患者再次发生脑梗塞。因此,对AF中风患者预防再发性中风是十分重要的。据统计,伴有AF的中风患者中,约有2/3的属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已证实阿斯匹林(ASA)是一种强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栓形成虽取决于许多因素,但仅就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方面,临床上已确认ASA有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只是由于用药剂量大(1~1.5g/日)和付作用多,对其推广用药受到很大影响。近几年随着对药物作用机制及其生化代谢的研究,多数认为小剂量用药更为合理,大量临床资料也证实小剂量ASA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并不亚于甚至优于大剂量用药。本文仅就该药的剂量选择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小剂量用药的理论基础血小板内的磷脂化花生四烯酸被磷脂酶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应用二种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在5 1/2年后已得出结论。试用的结果表明男性每日服阿斯匹林可预防中风,女性则无效。无论男性或女性服Sulfinpyrazone均无效。至1980年估计每5个人中有1个将死于血管性中风。在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将有225,000人死于中风,有比这个数稍多的人患中风,其中一半将是残废的。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混合性中风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尚无手术治疗混合性中风的报告,今将我院近5年手术治疗的3例报告如下。例1男,64岁,打扑克时头痛、头昏伴喷射性呕吐4小时。头痛、头昏史3年,无中风史。检查:血压32/17kPa,神清,颈强二指,眼底A∶V=1∶3,动脉反光增强。舌右偏并震颤,四肢...  相似文献   

7.
胎膜早破是分娩期主要并发症之一,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率皆有所升高,正确掌握胎膜早破行剖宫产的适应证,并严格进行积极有效的防范,可降低其术后切口部位的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避免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以减轻病人痛苦。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全程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结果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切口感染。结论手术室是预防切口感染的第一环节,也是重要一节,除了自身严格遵守各项规范操作外,还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和参观人员,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避免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以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皮肤消毒,全程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结果 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切口感染.结论 手术室是预防切口感染的第一环节,也是重要一节,除了自身严格遵守各项规范操作外,还应监督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和参观人员,确保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枕下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其预防方法。方法 收集本科220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20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199例(90.5%),次全切21例(9.5%),面神经解剖保留129例(58.6%),蜗神经解剖保留10例(4.5%),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3%)、脑膜炎(8.6%)、后组颅神经麻痹(7.7%),术后血肿形成(2.7%)等。手术死亡7例(3.18%)。结论 熟悉手术入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术前对患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个体化研究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混合性中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合性中风黄如训,谭盛自从我们1988年首先报道“混合性中风”的有关病例并提出这一概念后[1],有关报道日益增多,积累了大量资料,显示我国学者最先提出的一个中风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1一次中风的两种性质病变混合性中风的...  相似文献   

12.
混合性中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CT成像技术的应用,脑出血和脑梗塞同时或几乎同时出现于同一患者的混合性中风已日渐受到重视。为认识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病机理,现将我院1983~1990年cT证实的收住院治疗的21例混合性中风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小45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为63.23岁。其中45~54岁3例,55~64岁3例,65~74岁15例。有高血压病史(7~20年)13例,占61.9%。既往有中风史者5例,但距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损伤喉返神经的措施。方法在68例甲状腺手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显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喉返神经无法显露时,采取囊内切除法手术。术中严密止血,避免暴力牵拉腺体。手术区域放置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以免积血、积液压迫喉返神经。结果 68例患者中,62例成功解剖出喉返神经,其中2例经气管食管沟发现喉返神经者,术后3~4d出现声音嘶哑,经局部理疗,15~34d后逐渐恢复正常。6例未能显露出喉返神经患者中,1例在止血过程中误伤喉返神经,清醒拔管后即出现声音嘶哑,3个月后声音逐渐恢复正常。58例获得3~6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声嘶者。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无法显露时,采取囊内切除法手术。严密止血,避免暴力牵拉腺体。术区放置有效引流等,均能明显降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14.
无症状中风     
“中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无症状中风(Silent Stroke)则指有脑血管损害的影像特征,但无中风发病史和病理体征的情况。无症状中风一般发生在有临床表现的一过性脑缺血之后,其发作可以是极短暂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发作持续30分钟,8%出现CT损伤;持续1~4小时,14%出现CT损伤,发作持续5~24小时,23%的遗留CT损害灶。而那些更短暂的缺血发作常被忽略,但都能导致永久坏死性梗塞(灶)形成。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头颈部肿瘤多发病,少数为恶性淋巴瘤、肉瘤及癌,大部分是良性病变,我国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女性远大于男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7-03-2012-06收治的121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37例;年龄21~72岁,平均(44.6±1.2)岁;病程15 d~21 a;主诉症状:声嘶9例(7.4%),颈部不适6例(4.9%),疼痛16例(13.2%),颈部包块90例(74.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叶癫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种类,分析总结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颞前叶及内侧结构切除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24例单侧颞叶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出现偏瘫4例,对症治疗后痊愈。颅内感染8例,腰椎穿刺后痊愈7例,脓肿切除术后痊愈1例。周围性面瘫2例,颞肌萎缩3例,术后1年无改善。颅内血肿4例,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无并发症发生。眼睑下垂2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正常。结论颞叶癫手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如能熟悉颞叶及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熟练运用显微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可以减少甚至避免某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1].临床上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如何预防、减少DVT的发生和危害是骨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作者在护理实践中,针对性地把DVT形成机制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预防损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实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68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68例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有1例颈丛麻醉的甲状腺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出血,血管钳钳夹时出现声音嘶哑,立即松开血管钳,术中及术后第1天应用地塞米松10 mg,术后第5天声音回复正常,其余67例均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 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能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混合性中风——一种应予重视的中风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风是当代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历来被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型。但临床和病理研究都不断发现,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两种病理过程。对这种混合性中风,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对脑出血或脑梗塞过去尚无完全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而在混合并存时,则更难以确诊。在尸检时,虽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风发病率的下降和类型的改变,有必要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详细资料来预测预后,评价治疗和计划保健。病人来源于1975~1980年收入中风病房的1713例疑为TIA或中风的连续病例,其中1013例为急性完全性中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标准表格记录,1978年开始常规CT检查共317例。中风临床诊断的精确度与尸解材料相比较。神经症状入院时均已评价。活动能力分为:1,正常(恢复至中风前活动能力);2.不卧床(能活动但欠灵);3.半卧床(需拐杖或轮椅);4.完全卧床。抗凝治疗限于心源性脑栓塞或非进展性中风。病人情况允许即可开始康复治疗。出院后疾病或死亡的详细资料来自医院病历和死亡证明书。通过邮寄调查表和电话进行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