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按照FIGO2009分期标准,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双盲法,描述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将MRI术前分期及判断肌层和宫颈浸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Ⅰa 26例,Ⅰb 8例,Ⅱ期9例。Ⅰ期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腔内局限型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呈中等强化、T2WI低信号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等,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呈腺样乳突状结构,突破粘膜层,向肌壁间浸润性生长。Ⅱ期以宫颈内出现与宫体肿瘤相连续的异常信号影及宫颈纤维间质破坏为特征。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诊断准确性为86%,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91%、8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并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肿瘤T1WI与子宫肌信号相近,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25例,不出现内膜下强化带者,肌层内表面不规则12例,光滑1例.动态增强延迟期36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2例明显强化.与手术病理比较,动态增强MRI分期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正确率为84.2%;Ⅱ期正确率为92.1%.结论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价值,应列为术前常规序列检查.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及分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 SE T1WI, 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SE T2WI,Gd-DTPA增强后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在MRI上观察肿瘤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肌层的深度.MRI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 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有强化,侵犯肌层时,则T2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3.3%. 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子宫内膜癌分期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故MRI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动态增强、T2WI二者结合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MRI动态增强及T2WI二者结合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诊断符合率为80.6%,对Ⅰa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3.1%、75%、96.4%;Ⅰb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4.2%、81.3%、80%;Ⅰc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7%、83.3%、91.7%;Ⅱ期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8%,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T2WI判断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的深度、范围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MRI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2WI SPIR、Gd-DTPA动态增强及常规横断面T1WI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结合带及肌层侵犯情况,将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与其它序列比较。结果:对明确肿瘤性质、判断子宫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序列明显优于其它序列。结论:矢状面SPIR结合动态增强技术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的一种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崔建民  孙浩然 《放射学实践》2020,(11):1441-1446
【摘要】目的:对比MR动态增强(DCE)和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250例患者的术前盆腔MRI资料,由两位医师分别在DWI联合T2WI、DCE联合T2WI序列下评估是否存在宫颈间质浸润,计算并对比两种序列评估宫颈间质浸润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影响不同序列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因素。结果:医师1采用DCE+T2WI和DWI+T2WI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96.3%、98.7%、90.0%、99.6%和95.2%、92.6%、95.5%、71.4%、99.1%;医师2采用DCE+T2WI和DWI+T2WI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88.9%、94.6%、66.7%、98.6%和88.4%、74.1%、90.1%、47.6%、96.6%。DCE联合T2WI序列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符合率高于DWI。子宫峡部受累是影响DWI判断宫颈间质浸润的主要因素。结论:MR动态增强联合常规T2WI序列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优于扩散加权成像。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磁共振(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成像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3例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7例;其中21例患者合并有子宫肌瘤,17例合并盆腔内巧克力囊肿,15例合并卵巢囊肿.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结合带弥漫性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宫腔受压变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局限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见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结合带轻度强化,与强化的子宫肌相比信号略低.MRI同时很好地显示了子宫肌瘤、盆腔内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子宫腺肌症以子宫结合带增厚为特征,MRI能全面显示腺肌症的类型,病变范围和并发症,是评价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无创伤性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中T_2WI、DWI及动态增强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3.0T MRI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的9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将T_2WI、DWI及动态增强对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T_2WI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判断总符合率为59.3%,DWI判断总符合率为64.8%,动态增强序列总符合率为92.3%,对深肌层浸润诊断的敏感性T_2WI、DWI、动态增强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7.2%、88.4%、97.7%。Kappa一致性检验,动态增强序列与术后病理一致性较好,而常规T_2WI序列、DWI序列一致性较差。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对子宫肌层浸润评估的准确性,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56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结果:56例MRI平扫多表现为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渐进性强化,信号强度始终低于明显强化的外肌层;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ADC值平均为(0.904±0.185)×10~(-3)mm/s。结论:MRI能准确预测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深度、宫颈侵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子宫腺肌症MRI图像,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2例,9例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3例结合带显示不清,T2WI表现结合带-肌壁弥漫性增厚.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低信号病灶中夹杂点状、短条状或小囊状高信号,T1WI等信号10例、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2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腺肌瘤)23例26个肿块,后壁14个、前壁10个、底壁2个.紧靠子宫内膜边缘21个、邻近5个,为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缘模糊22个、较清楚4个.T2WI肿块均与结合带信号相近低信号内夹杂灶性高信号,T1WI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其中9个夹杂少量灶性高信号.结论:①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反映本病的病理改变.其形态学特点是结合带-肌壁弥漫性增厚或呈边界不清的肿块,其信号特点是低信号区内混杂灶性高信号(T2WI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T1WI高信号为出血灶);②矢状T2WI及IRFSET2WI图像对病灶显示最清晰,是子宫腺肌症MRI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表现及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按照1998年FIGO修订分期原则将所有病例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列联表的x2检验及配对资料的x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的癌灶在T2 WI上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信号不均匀且高于肌层,并有不均匀强化.本组显示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7%(20/23),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6.9%(10/13).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46例子宫腺肌症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子宫腺肌症的MRI主要表现:①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显示结合带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12 mm),或者外肌层内见信号类似结合带的边界欠清的肿块;②T2WI病灶内出现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灶,有时T1WI时也可出现;③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程度近似结合带;④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整;⑤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有时显示子宫带状分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变形。结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0 T MR T2WI及容积加速肝脏采集扫描(LAVA)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MR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矢状而脂肪抑制T2WI;横断而或欠状面LAVA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早期、晚期、实质期和延迟期).记录肿瘤的部位、信号,对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T2WI和LAVA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分为:Ⅰ期22例,Ⅱ期5例.T2WI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7/10)、94.1%(16/17)、87.5%(7/8)和84.2%(16/19),准确度为85.2%(23/27);LAVA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10)、94.1%(16/17)、88.9%(8/9)和88.9%(16/18),准确度为88.9%(24/27).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3.0 T MR T2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诊断及分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关顺  飞勇  董兴祥  张大福   《放射学实践》2012,27(6):652-656
目的:探讨DWI结合高分辨T2W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DWI及高分辨T2WI表现,测量其ADC值,判断其浸润范围,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DWI结合高分辨T2WI对子宫内膜癌2009FIGO分期准确性为94.3%,评价浅肌层、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5%、82.4%、94.3%和83.3%、95.3%、94.3%;评价子宫内膜癌宫颈基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100%和100%。结论:DWI结合高分辨T2WI磁共振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评价的准确度,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及帮助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胎盘植入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胎盘植入的18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8例中术前16例MRI诊断为胎盘植入,1例诊断为不除外胎盘植入,1例诊断未见明显异常,MRI诊断准确率为89%.MRI上16例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结合带完整性破坏,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T2WI低信号的子宫肌壁内出现高信号灶,11例病灶内见混杂信号影.2例仅累及子宫结合带,11例突入肌层或肌层局部明显变薄,5例基本位于肌层内.增强扫描示16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14例病灶内见结节样、花瓣样强化,7例坏死区不强化,16例增强中晚期持续明显强化.扩散加权成像(DWI)上4例病灶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早期妊娠胎盘植入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及结合带不完整,肌层局部变薄或不规则破坏,T2WI低信号的子宫肌内出现高信号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的低场MRI表现,探讨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诊断.材料和方法:采用OUTLOOK PROVIEW 0.23T MR对17例子宫腺肌症离体标本行采用矢状位T1WI、T2WI及irT2WI平扫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结合带增厚,厚度为10.4~28.6mm,平均15.2mm.病变主要位于子宫后壁肌层14例和前壁3例.所有标本,T2WI与irT2WI示子宫肌层内低信号区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影,TIWI示子宫肌层内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6例标本肌层内少许斑点状高信号.T2WI/irT2WI呈高信号而T1WI呈低信号的病理上为异位的内膜岛,在T2WI与TIWI均呈高信号的为异位内膜出血灶.结论: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其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病变的病理特征,T2WI与irT2WI是病灶显示的敏感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MR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腺肌病的影像检查资料。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病15例,MR表现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子宫内膜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在T2WI呈"雪花状"影像特征表现,在T1WI呈等信号。局限型子宫腺肌病11例,MR表现为子宫底或体部局限性增大,在T2WI呈斑点状高信号影,在T1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两者病灶区域强化时间及强化程度均迟于子宫正常肌层,病灶中央囊样出血部位不强化。结论对于临床怀疑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MR检查有肋于与其它内膜病变进行鉴别,更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特征性MRI平扫表现,以期在无需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情况下,提高两者术前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32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的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病人病变大小及DWI相对信号强度值。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2组病人MRI平扫信号特征,包括T2WI上病变内部信号特征(低信号纤维核心和高信号小囊),DWI上病变与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差值,T2WI和DWI上病变周围线样高信号。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相比,子宫内膜息肉T2WI上有高信号小囊和低信号纤维核心表现者更多(P<0.05)。DWI上病变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差值比较,子宫内膜息肉(36.4±61.7)低于子宫内膜癌(229.8±94.8)(P<0.05)。子宫内膜息肉在T2WI、DWI上的病灶周边线样高信号表现均多于子宫内膜癌(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T2WI及DWI上病变周围线样高信号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症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其表现特征。方法 对 46例疑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分别行B超和MRTSE序列T1WI、T2 WI和IR序列T1WI扫描 ,同时行增强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以手术病理为标准 ,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10 0 %、94.74%和 97.14 % ,均明显较B超高。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轮廓光滑 ,有时可见子宫分层结构变形。病灶表现为结合带弥漫性 /局限性增厚或外肌层结合带样信号灶 ,T2 WI可混杂有局灶性高信号。当有出血时 ,T1WI也可混杂局灶性高信号灶。增强后病灶呈结合带样强化。结论 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资料,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3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表现:①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1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滑,结合带弥漫性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9例内见点状高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②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1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共发现18个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5例内见点状高信号;T2WI上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肿块影,7例内见点状高信号.③有12例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其中子宫肌瘤9例,卵巢囊肿3例.结论 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在其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