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teral nutrition TPN)组30例.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 EEN组与TPN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消耗值显著减少(P<0.05),营养结束后第2天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EEN比TPN优越,简便易行,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2.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胃癌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胃癌术后病人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提高肿瘤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都有一定的作用.我们于2001年至2003年9月对入住我院的28例胃癌切除病人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血糖控制模式。方法2001年1月~2009年1月行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外营养混合胰岛素组和静脉胰岛素泵组。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异常例次和尿酮异常例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胰岛素泵方法安全、有效、可靠、灵活,适应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56例,依照掷色子方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行肠内营养治疗,对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检验两组患者的经口进食时间、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感染情况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严重创伤患者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严重创伤患者的经口进食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结局不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胃癌病人随机平分两组:EEN组术后第1d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d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T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另取15例同期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人(胆囊结石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前、术后第8d分别检测各组C3、C4、CRP及TNF-α指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术前30例胃癌病人的C3、C4、CRP及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8d,EEN组的C3、C4、CRP及TNF-α均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排气时间与TP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EN比TPN更能降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营养状态、血糖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将60例符合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组(研究组)和传统氮热量组(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开胸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术。术后前5 d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按热量20 kCal/(kg·d),氮0.1 g/(kg·d)给予,对照组按热量35 kCal/(kg·d),氮0.2 g/(kg·d)给予。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1d、术后第3、6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和术后第1、3、6天查动脉血气测PaO2、PaCO2、乳酸浓度等指标,并在输注肠外营养开始后3 h测末梢血糖。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6天两组各蛋白指标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6天的PaO2显著高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aCO2、乳酸和末梢血糖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刀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相比营养状态相似,但能更好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有利于降低肺损伤及降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胃癌术后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各蛋白指数上,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感染率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肛门排气与住院时长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恢复效果,加快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肠外营养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PN)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选择20例术后应用PN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作为PN组,并与同期未行PN治疗的20例老年胃癌病人作对照。结果:①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20),无死亡;对照组为45%(9/20),病死率为5%(1/20)。②PN组与对照相比,体重、肌酐-身高指数、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尿素氮、氮平衡等均有显著差异(P<0.01)。③PN组血糖、三酰甘油、SGPT、AKP、γ-GT等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升高。结论:PN可改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氮平衡和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掌握能量供给要适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给予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癌病人术后经EN和PN支持治疗的效果.将胃癌术后病人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N组(130例)和PN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IgA、IgG、IgM水平的变化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支持平均每天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第7天,EN组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与PN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IgA、IgG、IgM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相比,EN组在经7d营养支持后,白细胞计数、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EN组术后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P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PN组. 结论:与PN支持比,EN可有效地改善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态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胃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40例,分析两种营养支持后患者身体各指标差异。结果: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长上,肠内营养组组均显著少于肠外营养组,p<0.05;在免疫指标水平上,肠内营养组患者要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肠内营养组为2.5%,肠外营养组为17.5%,p<0.05。结论:胃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加速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3.
对食管癌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和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观察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6例,按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2组。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于术前1 d及术后第7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及IgA.结果 术后第7天,EN组L/M、血浆内毒素、TNF、IgA分别为0.08±0.03、(0.49±0.12)EU/ml、(39.40±4.62)μg/ml、(2.65±0.07)g/L,PN组分别为0.24±0.05、(0.55±0.12)EU/ml、(43.01±8.12)μg/ml、(2.17±0.10)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科收治中晚期胃癌6例,术中经门静脉插管,供术后给肠外营养及化疗二用。其中男5例,女1例,均经手术治疗。门静脉插管后当时即自导管内缓慢推注丝裂霉素10mg,滴注5%GNS500ml,5-Fu1000mg维持24h。术后第2天,导管内滴注5%GNS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全胃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0例非肿瘤患者及2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术后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后的免疫状态变化作了前瞻性的观察.结果胃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CD_(?)~ 细胞百分率升高.CD_4~ /CD_(?)~ 比值下降;手术应激引起的免疫抑制在术后第10天已基本恢复;根治性手术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机能状态;TPN可以增进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根治性手术的免疫恢复起明显的辅助作用,表现在显著升高的IgG、IgA、IgM水平,CD_(?)~ 、CD_4~ 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的CD_4~ 细胞百分率,致CD_4~ /CD_4~ 比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6例)和B组(n=66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的营养状况,并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均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情况,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行普外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行长期营养治疗;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观察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及血浆清蛋白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普外术后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使各项营养指标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保障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