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5(TLR-5)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增殖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LR-5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LR-5的蛋白表达。利用GEPIA数据库统计TLR-5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与TLR-5相关的基因,并以相关系数绝对值>0.3为界,用Metascape分别以正相关和负相关基因行聚类分析。在Hep-2细胞系中用慢病毒构建TLR-5敲除和过表达的稳定细胞系,之后用鞭毛蛋白(flagellin)刺激24、48、72 h,通过检测CCK8的吸光度值(OD值)反映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LR-5对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7的表达差异。利用TIMER数据库行TLR-5与免疫细胞浸润比例的相关性分析,并用TCIA数据库分析不同免疫细胞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TLR-5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预后分析结果表明,高表达TLR-5的喉鳞癌患者较低表达者总体生存率更高。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TLR-5正调控淋巴细胞激活、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分泌、细胞黏附等过程;负调控核糖核酸酶复合物生成、翻译终止、核糖体大亚单位合成、蛋白质折叠及细胞周期等。TLR-5敲除组的OD值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过表达组;鞭毛蛋白刺激后,各组在各时间点的OD值较无刺激减小。TLR-5激活后上调IL-1β、TNF-α、IL-6和IL-17的表达。TLR-5的表达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比例呈正相关,且B细胞浸润比例与预后呈正相关。结论TLR-5激活抑制喉鳞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炎症因子表达;TLR-5激活可招募多种免疫细胞。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37岁,以"右眼肿块迅速增大,无痛感5mo"就诊于我科.行眼科常规检查,发现一发白带蒂肿块位于右眼睑裂区角膜缘颞侧.遂行肿块切除术,手术成功.对切除肿块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通过对此例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亚裔患者发生的结膜鳞状细胞癌的诊治,认为长期的阳光照射是导致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对于任何眼表面病变都必须进行仔细的评估,进而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1a前发现右眼球外侧近角膜处长一红色小点状物,无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不影响视力,未就诊。3个月前发现肿物生长增快,故来本院就诊。就诊前未做任何治疗。入院全身检查正常,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胸透心肺正常,肝、胆、脾、胰、肾B超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0引言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在全身被覆鳞状上皮的部位发生,主要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来㈠。角膜上皮为鳞状上皮,故是眼部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好发部位,临床并不多见。现报告我科诊治的角膜鳞状细胞癌,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7.
唐艺虹  陈瑞武 《眼科》2022,31(6):475-476
一例巨大眼睑肿物老年女性患者,手术完整切除肿物并行I期眼睑缺损重建。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术后随诊半年,肿物无复发。(眼科,2022,31: 475-476)  相似文献   

8.
梁剑虹 《眼科》1998,7(4):227-227
一般资料8例(8只眼)球结膜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9~40岁5例,50~60岁3例。年龄最小的29岁,最大的60岁。患者因患眼局部红肿,均曾经按结膜炎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就诊,病程1~3个月。来我院后行结膜肿物切除术,送病理检查发现是球...  相似文献   

9.
鳞状细胞癌相当常见,可发生在全身被覆鳞状上皮的部位,如食管、宫颈、口腔等,亦可发生在其它正常非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肺、子宫内膜等,主要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来.角膜上皮为鳞状上皮,固然可发生鳞状细胞癌,但临床上相当少见.多年来,我们共遇到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Niu Y  Yan Y  Ji J  Luo B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219-222
目的 探讨眼部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s,PCR-RFLP)方法,对63例患者的送检标本(包括36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7例原位癌,20例乳头状瘤),中p53基因248位点的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22.2%(8/36)的浸润性鳞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表鳞状细胞癌高发病率的原因及发病年龄趋势.方法 对在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工作期间的2000年4月至211302年3月收治的235例眼表肿物患者,手术切除后所有标本均行眼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97例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结果 97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67例,男女之比约为1:2.2;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3.9岁.其中年龄在20~40岁之间者73例,占75.2%;病灶起源于球结膜者73例,占75.2%,起源于角膜缘者15例,占15.5%,病变累及眼球者7例,占7.2%,扩散至眼眶者2例,占2%;另有1例继发于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结论 在当地眼表鳞状细胞癌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球结膜起源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结膜鳞状细胞癌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结膜鳞状细胞癌患者53例,行HIV抗体检查,并取年龄近似的其他眼疾患者49例做为对照组,同法检查HIV抗体.结果53例结膜鳞状细胞癌中HIV抗体阳性者42例(79.24%),对照组HIV抗体阳性者28.57%,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26.41,P<0.01).结论HIV感染是导致结膜鳞状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70岁。因右眼红痛10d余,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予以局部激素抗炎治疗,未见好转。近日右眼视物模糊,肿痛加重,于2006年5月8日入我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8。右眼混合充血,角膜上皮雾状水肿,角膜后KP(++),4~6点前房角处可见灰白色絮状物,虹膜纹理欠清,瞳孔直径3mm,瞳孔缘后黏连,眼底未窥见,眼球位置正常,各方向运动无受限。眼压65mmHg(1kPa=7.5mmHg)。左眼前节、眼底及头颅CT未见异常。UBM检查示右眼前房角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右眼占位性病变,继发性青光眼。于5月15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球完整摘除术。病理检查:送检眼球1个,前后径24mm,水平径22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外周血炎症指标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不同OCT分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RVO-ME患者共100例(100眼)。根据视网膜静脉阻塞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其次,根据RVO-ME患者的OCT形态分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型(SRD)组、黄斑囊样水肿型(CME)组和混合型ME组。同时,选取已排除眼底疾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10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CRVO组和BRVO组患者外周血NLR、PLR、MPV和PDW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RVO组、BRVO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根据OCT不同形态分组结果发现,不同类型RVO-ME在不同RVO类型中占比不同(χ2=6.489,P<0.05),其中有15眼SRD由BRVO引起,占比78.9%。混合型ME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差于SRD组和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三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混合型ME组患者的MPV和PDW均高于SRD组和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RD组、CME组和混合型ME组患者的PLT、NLR和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不同OCT分型的RVO-ME患者的MPV和PDW存在差异,血小板的活化和体积增大与混合型ME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眼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眼睑鳞状细胞癌的临床预后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安阳市眼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42例(42眼)眼睑鳞状细胞癌患者。方法 依据原始记录和随访情况,对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相关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术后随访(45.7±9.87)个月。主要指标 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解剖部位、肿瘤T分类、肿瘤病理学分级及治疗方法。结果 42例眼睑鳞状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61.9±7.82)岁;其中男24例(57.1%);发病部位以下睑为多(18/42);肿瘤T分类4例T1,7例T2,17例T3,14例T4。病程长、肿瘤T分类级别高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T分类与眼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相关性,T分类级别越高,肿瘤相关死亡率越高(r=8.818,P=0.035)。结论 眼睑鳞状细胞癌病程越长、肿瘤T分类级别越高时,肿瘤的复发率增高;肿瘤T分类级别越高时,肿瘤相关死亡率越高。(眼科,2018, 27:99-102)  相似文献   

17.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是T细胞上的一种跨膜受体,与CD28竞争性结合B7分子配体。CTLA-4与B7分子结合后发生T细胞无反应性,参与免疫反应负调节,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本文就CTLA-4的基本结构、功能与抗CTLA-4免疫疗法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78岁,农民。右眼肿物生长10年,视物遮盖5年伴间断渗血20 d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右眼球结膜偏颞侧长一肿物,轻度异物感,无明显疼痛,未引起重视。近5年肿物逐渐增大,沿球面蔓延于角膜,逐渐遮盖角膜面,视力  相似文献   

19.
眼睑鳞状细胞癌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其VEGF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仁兵  范先群 《眼科研究》2005,23(6):579-582
目的建立眼睑鳞状细胞癌(SCC)移植瘤模型并研究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BALB/c裸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裸鼠右上睑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建立眼睑SCC移植瘤,接种后第15、30 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检测所有裸鼠血清中VEGF蛋白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组移植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眼睑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右上睑均有SCC移植瘤形成,接种后第15、30 d,实验组裸鼠血清中VEGF质量浓度(188.6 pg/m l±79.93 pg/m l和200 pg/m l±75.28 p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 pg/m l±31.41 pg/m l和90.4 pg/m l±28.62 pg/m l)(P<0.01),两组间VEGF染色分数经统计学分析也存在显著差异(2.6±0.16和2.38±0.19,0.64±0.18和0.52±0.15)(P<0.01)。结论Tca8113细胞裸鼠眼睑皮下接种是建立眼睑SCC移植瘤的可行方法,靶向VEGF的基因治疗可望为眼睑SCC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tegrin-linkedkinase,ILK)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的关系和相关性,探讨其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对34例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ILK标记观察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ILK蛋白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眼睑结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53%(25/34),0.00%(0/10),蛋白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眼睑结膜组织,差别有显著性(P=0.000,P<0.01).ILK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23例高-中分化组中,有14例表达阳性,在11例低分化组中全部表达阳性,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7,P<0.05).结论 检测ILK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眼睑结膜组织,提示ILK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能与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及恶性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