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对照组)34例和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组(治疗组)48例,治疗3mo,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79.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志高 《临床医学》2009,29(6):55-56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比较两组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起效时间、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和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P〈0.05);起效时间短于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显著(P〈0.05),胺碘酮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下降程度大于胺碘酮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胺碘酮(A组)和美托洛尔(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42例,心室率平均下降(27±7)次/min,B组40例,心室率平均下降(26±9)次/min,美托洛尔组有4例用药后心力衰竭加重,1例发生窦性停搏5.2S,不良反应发生率12.5%,而胺碘酮组所有患者未因药物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静脉应用均能较好控制心房颤动时的快速心室率,胺碘酮较美托洛尔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肺复苏过程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6例,分别给予胺碘酮(n=38)和利多卡因(n=28)治疗,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显效20例(52.6%),有效10例(26.3%),无效8例(21.1%),总有效率78.9%。利多卡因组显效7例(18.4%),有效8例(28.6%),无效13例(46.4%),总有效率5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肺复苏过程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6例)和心律平组(30例)。分别静脉给予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后观察对SVT的转复有效率、显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高于心律平组,心律平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胺碘酮组低于心律平组。结论胺碘酮虽然起效时间长,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胺碘酮150mg、心律平70mg静注治疗PSVT各25例。首剂治疗无效者隔15-20分钟重复1次。结果:胺碘酮组23例PSVT发作终止,心律平组22例PSVT发作终止,都恢复窦性心律。两组复律成功率分别为92%和88%(P〉0.05)。结论:静注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PSVT疗效满意,可作为抢救PSVT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院的14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组73例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73例,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各时期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胺碘酮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有效率均下降。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和仅采用胺碘酮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情况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律转复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心律转复率显著提高,血压、心率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无效5例(12.5%);对照组显效13例(32.5%),有效17例(42.5%),无效10例(2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为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盐酸关附甲素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50例和关附甲素5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关附甲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胺碘酮组和关附甲素组在1h内转复率分别为62.0%和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物后观察24h内胺碘酮组复发率9.68%(3/31),关附甲素组4.76%(2/42)。结论关附甲素可作为PSVT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OPD急性加重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共58例,其中25例给予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序贯口服倍他乐克,33例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序贯口服胺碘酮,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疗效及对血压、心率、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 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及胺碘酮后,心律失常明显减少,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3.9%,两组均会导致血压下降,但不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艾司洛尔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组有2例出现严重心动过缓(<50次/min),退出临床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呼吸衰竭没有明显加重。结论 艾司洛尔在COPD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治疗中安全有效,可有效控制心室率,不会导致呼吸衰竭加重。  相似文献   

12.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5例AMI患者采用早期使用尿激酶栓治疗静脉再通溶栓治疗,并与25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0%和16.0%,两组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h内溶栓再通率(81.8%)明显高于3~6 h溶栓组、6~12 h内溶栓再通率(60.0%、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患者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44%,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9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 6 )和观察组(n=4 8)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疗程8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4 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6 7% ,对照组3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6 .0 9%。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1)。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 .0 1) ,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 .0 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flecainide to revert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to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Design Comparative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 Setting ICU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Patients 30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or acute exscerbation of chronic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and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travenous flecainide was administered to 15 patients (Group A) (2 mg/kg for 10 min and continuous perfusion of 1.5 mg/kg for 1 h). Intravenous verapamil was administered to 15 patients (Group B) (0.15 mg/kg for 5 min and continuous perfusion of 0.005 mg/kg/min for 1 h).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The categories of patients' arrhythmias were: Group A —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 5 cases, atrial flutter (AFl) in 2, multi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MAT) in 4 and other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SVT) in 4. Group B — AF in 6 cases, AFL in 2, MAT in 2 and SVT in 5 cases. Flecainide reverted arrhythmias to sinus rhythm in 12 out of 15 cases (80%); of these 12, 11 reverted with the initial bolus. Verapamil reverted 5 out of 12 cases (33.3%,p<0.01). No significant secondary adverse effects were detected. Conclusion Intravenous flecainide is an effective antiarrhythmic drug to treat acute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蝮蛇抗栓酶与川芎嗪加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用蝮蛇抗栓酶0.5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B组22例用川芎嗪120mg加维脑路通400mg溶于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0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3.75%,B组为9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A组(52.08%)优于B组(36.36%)。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除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粘附率A组较B组下降明显外,大多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川芎嗪加维脑路通与蝮蛇抗栓酶都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蝮蛇抗栓酶疗效优于川芎嗪加维脑路通,但其禁忌证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9例,常规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BI、GCS评分均升高,且静脉溶栓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两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两组疗程均为两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T、APTT、出血性事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追踪图在静脉治疗安全文化及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院43个病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分主题进行质量控制,试验组采用静脉治疗追踪图选择病例、查看患者、询问患者、查看环境等进行质量控制和督导,干预后比较两组静脉治疗安全文化、静脉治疗护理质量、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干预后静脉治疗安全文化得分、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得分、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运用静脉治疗追踪图进行质量控制和督导能更好地提升静脉治疗安全文化,有效提升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支架取栓治疗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其中支架取栓治疗组35例,静脉溶栓治疗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率、治疗后24小时、14天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90天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RS)、治疗期间颅内出血转化、临床死亡率等,评估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支架取栓组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 0~2分)支架取栓治疗组(54.28%)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24.33%)(P<0.05),支架取栓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5.7%)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16.67%)(P<0.05);两组间的总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各亚型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效果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