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P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治疗的MDR-TB患者89例为耐多药组,其中男52例,女37例;年龄17~62岁,平均(45±6)岁;平均病史3.5年;均符合MDR-TB的诊断标准.同期在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的初治结核病患者55例为结核病组,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8±8)岁;平均病史1.2年;痰涂片均为阳性.对照组为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无肺结核史的工作人员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5~62岁,平均(44±5)岁.抽取外周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单核细胞P糖蛋白和MRP的mRNA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耐多药组P糖蛋白mRNA表达的吸光度值(1.34±0.32)与结核病组(1.12±0.23)和对照组(1.05±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36,P>0.05).耐多药组MRP的mRNA表达(3.45±0.43)明显高于结核病组(1.23±0.34)和对照组(1.04±0.1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41,P<0.05),耐多药组分别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P高表达与MDR-TB患者的多耐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P-glycoprotein (P-pg)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 mRNA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patients.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3 groups: a non-TB control group, a TB control group and a MDR-TB group. The 31 subjects in the non-TB control group were staff from Wuhan Tubercul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stitute. The 55 cases in the TB control group were in-patients during September 2004 to December 2007 who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89 cases in the MDR-TB group were in-patient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ut who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MDR-TB. 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mRNA levels of P-pg and MRP were measured by real-time PCR. Comparisons of the data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were performed using one-way ANOVA, and SNK q was us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2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lative P-pg mRNA levels among the MDR-TB group (1.34±0.32), the non-TB control group (1.05±0.16) and the TB control group (1.12±0.23), F=0.536, P>0.05. The relative MRP mRNA level (3.45±0.43) was the highest in the MDR-TB group (3.45±0.43), as compared to the TB control group (1.23±0.34) and the non-TB control group (1.04±0.12), F=24.241, P<0.05. Conclusion Higher expression of MRP in 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s might be related to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MDR-TB patients.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颖  胡梅洁 《胃肠病学》2009,14(3):184-187
多药耐药(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的同时,对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产生交叉、广谱耐药的现象。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涉及到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肿瘤药物,其发生机制复杂,由多分子、多途径介导。本文就药物转运蛋白、酶类、5-氟尿嘧啶代谢酶学异常等因素介导肿瘤细胞发生MDR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药耐药(multidru gresistance,MDR)是影响肿瘤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P-糖蛋白过度表达是引起多药耐药的常见原因,因此抑制P-糖蛋白介导的外排作用,从而提高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进而逆转多药耐药,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就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机制及逆转策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环氧合酶-2、P-糖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 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主要的机制之一。环氧合酶 2 是肿瘤发生的限制点之一,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环氧合酶 2 系统可能参与 P 糖蛋白的表达。该文对环氧合酶 2与 P 糖蛋白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P-糖蛋白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主要的机制之一。环氧舍酶-2是肿瘤发生的限制点之一,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环氧舍酶-2系统可能参与P-糖蛋白的表达。该文对环氧舍酶-2与P-糖蛋白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肺癌多药耐药现象与生物膜表面糖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化疗前后常产生多药耐药使化疗失败,目前认为生物膜上某些糖蛋白与多药耐药有关,本拟对这些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与肺癌的多药同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P糖蛋白水平与儿童难治性癫痫(RE)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RE患儿(RE组)、非难治性癫痫患儿(NRE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P糖蛋白浓度。结果 RE组初诊时血清P糖蛋白含量高于NRE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NRE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规治疗1 a后,RE组血清P糖蛋白含量明显高于NRE组(P〈0.01)。结论 P糖蛋白在癫痫耐药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在外周血高表达可作为癫痫患者耐药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了解多药耐药P-糖蛋白在造血干/祖细胞的表达,探讨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对造血干细胞的损害。方法:采用MRK16单克隆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健康人骨髓CD34阳性细胞表达P-gp的表达;将多药耐药逆转剂MS-209作用于造血细胞,检测MS-209对CD34阳性细胞摄取染料Rhodamin-123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肺癌化疗前后常产生多药耐药使化疗失败,目前认为生物膜上某些糖蛋白与多药耐药有关,本文拟对这些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与肺癌的多药耐药机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多环芳香烃(PAHs)暴露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筛选2005—2014年资料完整的RA患者(RA组)和非RA人群(非RA组)为研究对象,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中8个单羟基(OH-)PAHs与RA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357例RA患者和5256例非RA对照者纳入研究,经Logistic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最低四分位数(Q1)浓度水平比较,OH-PAHs混合物在最高四分位数(Q4)浓度水平会增加RA患病的风险(OR=1.60、95%CI:1.16~2.23,P<0.05)。对于单个化合物,与Q1比较,1-羟基萘(OR=1.59、95%CI:1.14~2.23)、2-羟基萘(OR=1.66、95%CI:1.19~2.32)、2-羟基芴(OR=1.61、95%CI:1.17~2.22)、3-羟基芴(OR=1.64、95%CI:1.18~2.27)和1-羟基菲(OR=1.38、95%CI:1.00~1.94)、在Q4浓度水平下显著增加RA患病的风险(均P<0.05);而1-羟基芘(OR=0.60、95%CI:0.43~0.83)却在Q2浓度水平下能够降低RA的风险(P<0.01)。结论PAHs混合暴露是RA的危险因素,而单个OH-PAH化合物与RA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是双向的,其依赖于OH-PAHs的种类和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门诊药费情况,分析药费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人群药费的差别.方法 面对面调查646例RA患者的回顾性用药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将其中病程1年以上并且药费资料完整的435例纳入分析,根据用药情况估计过去1年的药费,分析了药费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的关系,并评估不同药物的性价比.结果 ①RA患者过去1年内的人均门诊药费为人民币(8018±17 238)元,其中改善病情药的费用人均(1610±2138)元,占总药费的20%;生物制剂人均(3975±17 071)元,占总药费的49%;非甾体抗炎药的人均费用为(353±829)元,占总药费的4%;植物药人均费用为(1769±3528)元,占总药费的22%;人均激素费用为(48±160)元,外用药(74±386)元,各占药费的1%.②门诊药费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伴有关节外表现(OR:2.180,95%CI:1.335~3.558,P=0.002)、患者功能状态差(OR:1.373,95%CI:1.012~1.863,P=0.04.1)为导致药费增高的相关因素.③不同人群的药费分析提示大学以上学历、脑力劳动、月收入>3000元、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费用高,门诊患者及功能状态好的患者的DMARDs的费用高.④不同药物的性价比分析显示DMARDs药物的性价比更高.结论 RA患者每年药费高,其中生物制剂、改善病情药及植物药占药费的主要部分,伴有关节外表现和患者功能状态差是高药费的相关因素.人群的学历、收入、付费方式均影响各项药费的分布.DMARDs药物的性价比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B细胞表面的调节蛋白基因(BANK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221例确诊RA组和31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周全血提取DNA,采用非标记探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分别检测rs10516487,rs17266594和rs3733197 SNPs位点,采用X2检验分析3个位点与RA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rs17266594 TT基因型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X2=6.241,P=0.044);rs10516487、rs17266594和rs3733197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G、T和G等位基因)较健康对照呈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0516487和rs17266594呈强连锁不平衡(D'=0.993,r2=0.985);3个SNPs的TGG单倍体型在RA患者频率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P=0.037,OR=1.345,95%CI(1.018~1.776)].结论 BANK1 rs17266594与RA相关,3个SNPs TGG单倍体型可能是RA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A疾病活动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RA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入组的188例RA患者进行12个月的观察,每2周作为1个观测点,对每个观测点时就诊的RA患者进行DAS28及改良的Jamieson问卷评估;同时记录观测点期内的气象因素(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值.取气象因素的平均值与DAS28值进行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对中重度RA的季节分布进行x2检验.结果 188例RA患者完成12个月观察,病情中度以上活动的RA患者164例,分布在冬季的有68例,显著高于其他三季(x2=9.42,P=0.02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与DAS28值呈负相关(r=-0.743,P<0.01;r=-0.576,P=0.003).结论 RA病情活动具有季节性特点,冬季RA容易加重,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与温度、风速相关.创造适宜的局部温暖小气候环境有助于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46例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PN)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选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RA并发PN者46例,按1∶2匹配92例R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随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类风湿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羟氯喹使用的现状及特点.方法 现场调查全国20家大型医院风湿科就诊的858例RA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病情活动度、羟氯喹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0.0软件根据不同数据特点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结果 ①羟氯喹在我国RA患者中使用方案较规范,使用率为19.5%(167/858),64.7%(108/167)达到足疗程,77.8%(130/167)达到推荐剂量,94.6%(158/167)为联合用药,最常用的联合药物为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②足疗程使用羟氯喹的RA患者多项疾病活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包括晨僵时间(U=1 670.5,P<0.05)、压痛关节数(U=1 380.5,P<0.01)及肿胀关节数(U=67 974.5,P<0.01)、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U=2 086.0,P=0.01)、患者VAS疾病活动评分(U=2 181.5,P<0.05)、医生VAS疾病活动评分(U=2 086.5,P<0.05)、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U=827.5,P<0.01)、斯坦福健康评定量表(HAQ)评分(U=1 855.5,P<0.01)、红细胞沉降率(U=1 231.0,P<0.05).③羟氯喹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9/167),最常见眼部受累(包括眼底黄斑变性、眼前闪光、眼异物感)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3/167)及1.2%(2/167).结论 在我国大型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中有19.5%使用羟氯喹,其中94.6%为联合用药.羟氯喹足疗程使用疗效肯定,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对RA转归的影响,提高对DMARD治疗RA的认识和评价.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9年1月至2003年4月门诊有随访病历RA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单用、二联、三联治疗组(一联组、二联组、三联组)疾病临床缓解的差异;3组间远期疗效、双手正位X线的变化;队列比较各组中不同病程的疗效;同时比较各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256例患者初治选择了DMARD,除外89例合用激素者,共167例作为研究对象.3组近期疗效比较: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缓解晨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关节肿、痛,二联组和三联组优于一联组.3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58,P=0.002).3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远期疗效与联合治疗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228 43,P=0.0132;CMH非零相关统计量为6.059,P=0.014).初诊时不同病程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组药物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联合使用DMARD治疗RA远期与近期疗效,均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影响其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控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因素后纳入观察组66例RA初治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54名。采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炎性指标,分析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血白细胞介素(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D141高于对照组(P〈0.05);仅舒张压、TNF-α和CD141水平与该组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结论R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TNF-α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老年期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3例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59例年青发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男性发病多,急性起病较多;肩和膝等大关节作为首发关节者在老年组(37.2%)高于青中年组(11.8%);老年组患者关节症状及关节功能障碍均重于青中年组患者,且并发心、肺疾患和骨关节炎者明显增多。结论 老年组在发病形式、首发受累关节均与青中年患者不同,且关节症状严重程度与青中年组患者显著不同,老年人并发症多于青中年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淮海经济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地区无血缘关系的120例RA患者(RA组)和12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FLP)研究VDR的Bsm Ⅰ 、Apa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之间的关系,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研究其与RA发病的关系.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之间ApaⅠ酶切位点AA、Aa、aa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4.34,43.2,P值均<0.05),Bsm Ⅰ酶切位点BB、Bb、bb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分析VDR基因型与RA患者的性别及有无骨侵蚀的关系,发现VDR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与(4.0±0.4) ng/ml],RA患者中骨侵蚀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无骨侵蚀组[(1.8±0.3)与(3.1±0.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3.26,41.96,P值均<0.05).但RA患者中男性患者组与女性患者组之间维生素D水平相当[(2.6±0.3)与(2.7±0.4)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ApaⅠ与淮海经济区汉族人群RA发病是显著相关联的,基因型AA、Aa的出现可能增加RA的易患性,基因型aa可能为RA的保护型基因,同时VDR各基因型与RA患者性别及是否存在骨侵蚀无相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RA的发病及骨侵蚀的发生是显著相关的,与RA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方法 54例经甲氨蝶呤治疗至少12周以上的活动期RA患者,随机接受每日皮下注射IL-1Ra 80 mg或安慰剂,每4周进行随访,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共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2治疗组间疗效达到ACR20、ACR50和ACR70的患者比例的差异.应用t检验(参数分析)或者秩和检验(非参数分析)比较2治疗组间基线值变量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差异.结果 在治疗第24周,IL-1R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中27例(64%)的患者疗效改善达到ACR2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例(17%)(P=0.004).IL-1Ra治疗组中,38%的患者疗效改善达到ACR50,17%达到ACR70;而安慰剂组中无一例达到ACR50或ACR70改善.然而,接受IL-1Ra治疗的42例患者中有9例在初始治疗时病情显著改善,但之后却出现疗效下降.结论 IL-1Ra通过阻断IL-1,可有效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临床表现.然而,大约1/5接受IL-1Ra治疗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