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卫生宣教提高基层地区群众对脑性瘫痪认知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位于长沙市城乡结合部的一个镇和位于长沙市中心的一个社区为研究地点,定期开展科普宣教和"小儿生长发育和脑瘫常识"问卷调查(每次13题,共5次),分别统计5题正确答题率和平均正确答题数。结果(1)参加讲座和问卷调查的人数:乡镇地区有241人次(其中1岁以下婴儿的家长208人次),市中心社区有305人次(其中1岁以下婴儿的家长300人次);(2)各次问卷调查的5题及5题以上正确答题率:乡镇地区分别为0、10%、26%、28%、27%,市中心社区分别为9%、25%、62%、80%、81%;(3)各次问卷调查的平均正确答题数:乡镇地区分别为0题、2题、4题、4题、4题,市中心社区分别为2题、4题、7题、9题、8题。结论基层地区群众对脑性瘫痪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适当的定期的科普宣教能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但在农村基层开展上述工作的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786例脑性瘫痪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产期的各种高危因素往往是脑性瘫痪的重要病因 ,这些因素可能是多个重叠 ,也是早期脑性瘫痪诊断的重要线索。对已确诊的 786例脑性瘫痪患儿的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3~ 1999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脑性瘫痪专科门诊及住院康复患儿 ,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 〔1 ,2〕共 786例 ;男性 5 16例 ,女性 2 70例。 <8月龄 30 5例 ,<12月龄 36 1例 ,<18月龄 16 5例。痉挛型 5 2 6例 ,手足徐动型 12 4例 ,混合型 86例 ,软瘫型 5 0例。1.2 方法 由参加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登记 ,调查内容〔3~ 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改善脑瘫儿童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278例,由专人负责对家长及儿童进行睡眠障碍及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8例(67.6%)脑性瘫痪儿童发生睡眠障碍,其中,睡眠不安、入睡困难、打鼾症状的发生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5);而肢体抽动、梦魇、磨牙症状均没有表现出年龄的差异(P>0.05)。患儿紧张性姿势反射、家庭紧张因素、睡前安慰、睡前功能训练以及年龄这几个相关影响因素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性瘫痪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减少家庭紧张因素,指导患儿家庭正确的养育方式以及加强治疗措施,可显著减少脑瘫睡眠障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病残儿脑性瘫痪致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小儿脑性瘫痪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省在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中,以“脑瘫”为由申请生育二胎比例逐年增高。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消除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我们对1996~1998年福建省独生子女病残儿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省儿童脑瘫的患病情况。方法  1998年 10~ 11月调查了 15个市县 66个乡 (镇、街道 ) 1~ 6岁儿童中脑瘫患病情况。先统一培训调查人员 ,后按筛查标准列出体检对象 ;然后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调查地区共登记 1~ 6岁儿童 62 949人 ,诊断脑瘫 92例 ,患病率为 1 46‰ ,性别与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城市与农村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次调查的患病率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也低于国内江苏等的报道[1 ,2 ] 。  相似文献   

6.
7.
社区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是围产期各种因素所致的主要神经系统伤残综合征,不仅表现为中枢神经性的运动障碍,而且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视力、听力、语言障碍。脑性瘫痪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不完全统计为1.8‰~4‰。1997年5-12月对所辖社会服务区的25个乡镇1991年5月1日~1997年4月30日出生的0-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与临床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149例0~6岁脑性瘫痪住院患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计算其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并分析营养不良各项指标与脑瘫类型、临床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之间的关系。与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低体重、发育迟滞、消瘦及贫血率分别为:31.54%、33.55%、41.28%、28.85%,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较正常儿童高。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及痉挛型进行比较中,低体重及消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迟缓与贫血在这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其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6.6%、31.43%、24.76%、28.57%。营养不良与脑性瘫痪的分级在低体重、发育迟缓及消瘦分组中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性瘫痪儿童的营养不良比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高。加强其营养不良的干预力度是非常有意义及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并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3 a住院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病人1 94例,对其家族史、母亲疾病、围生期及新生儿疾病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4.90%可找到相关致病因素。其中37.10%为早产儿,仅有早产单因素者占20.60%;窒息/缺氧者27.80%,仅有窒息/缺氧单因素者15.50%;脑发育畸形14.40%。其他因素还有核黄疸、非脑畸形、宫内感染、产科疾病以及母亲疾病等,所占比例较小。结论早产、缺氧和脑发育异常是本组小儿脑性瘫痪的3大因素。但作为单独因素时,他们所占比例分别只有1/5左右,更有1/3的病人未发现任何围生期异常和疾病。各种因素所致的胚胎发育异常在病因学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500例脑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及临床分型。方法:对500例临床诊断小儿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31例,女169例,痉挛型312例,手足徐动型67例,共济失调型10例,震颤型7例,肌张力低下型17例,混合型87例,合并癫痫97例。375例头颅CT检查,63例MRI检查,异常者293例。结论:脑性瘫痪的诊断年龄多在3岁以内,男孩发病率大于女孩,瘫痪的类型以痉挛型为主,痉挛型脑瘫合并癫痫较多,头颅CT及MRI表现以脑萎缩多见。早产儿、低体重儿是目前引起脑瘫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体重越轻,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母孕期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胎儿的发育异常,包括各种先天畸形及脑瘫在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脑性瘫痪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是指出生前到生后 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症状多在婴儿期出现 ,早产儿易患本病。我们在早产儿随访中发现脑瘫 42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对 1992年~ 1998年收住我院新生儿科存活出院的早产儿 845例 ,进行定期随访 ,内容包括体格发育、运动发育、肌张力及用Gesell婴儿发育量表做智能发育检查。首次随访为 2月龄 ,而后每 2~ 3个月 1次 ,新生儿期有脑损伤者于首次随访时复查头颅CT。符合《实用儿科学》脑瘫的诊断标准 42例 ( 4 .97% ) ,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为防治脑瘫提供参考。方法:对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的致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有致病因素的132例(86.3%),21例(13.7%)原因不明。有2种或2种病因以上的101例(66.0%)。结论:重视致病因素,重视预防,对高危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1‰~5‰〔1〕,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并发的语言、听力、智力等方面的障碍康复困难,往往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儿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因此降低CP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85例CP病因的基础上,对降低其发生率的途径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专科1996年12月~1999年12月在门诊和病房收治CP485例,…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患儿早期哺乳状况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 (脑瘫 )是因发育中的脑受损伤或缺陷而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其早期常常有各种表现 ,如黄疸、哭闹、打挺和难带养等 ,哺乳困难也是表现之一。国内尚未见脑瘫患儿的哺乳问题方面的报告。我们拟分析脑瘫患儿哺乳问题及其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脑瘫患儿 82例 ,年龄 4个月~ 5岁 ,平均 2 .2岁 ,男 60例 ,女 2 2例。诊断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座谈会标准 ( 1988)。对照组为 6个月~ 3岁健康儿童 80例。平均年龄 1.9岁。1.2 方法 病例 对照研究采取追问病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为进一步认识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病规律,提高防治水平,笔者对194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将绍兴市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于1996年4月~2001年12月组织鉴定的符合病残儿诊断标准的194例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及其父母再生育二胎的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的体会王玲赵玉珠小儿脑性瘫痪(CP)是指胎儿至新生儿期发生的脑部非进行性病变所致的中枢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疾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儿的症状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的可接近正常[1]。我院近年来早期诊断CP21例,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本省病残儿数据库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992例脑性瘫痪患儿和627例后天伤残儿童做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组患儿分娩方式异常(26.3%)、异常分娩(44.3%)、母亲患先天性遗传性疾病(1.4%)、母亲孕期感染(23.5%)、母亲孕期服药(13.1%)、妊娠合并症(31.6%)、父亲工作环境接触化学物质(32.5%)和有烟酒嗜好(55.3%)与对照组(6.7%、11.8%、0.6%、10.0%、4.3%、19.9%、10.4%和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异常、异常分娩、母亲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母亲孕期服药、孕期感染、妊娠合并症、父亲工作接触化学物质及烟酒嗜好进入模型。结论在母亲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孕前用药、感染、父亲工作环境接触化学物质及患病等情况下,建议不要受孕,一旦受孕应当进行产前诊断和孕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就可能发生儿童脑性瘫痪的生物学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高危因素,病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