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4 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04例结肠癌患者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2003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4例结肠癌患者(其中209例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及患者术后是否进行放化疗等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2)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腹腔及远处转移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rop-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进一步采用Westem blot检测34例手术标本的Trop-2表达情况.结果 Tro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Trop-2表达量:直肠癌(RC)组>左半结肠癌(LSCC)组>右半结肠癌(RSCC)组(P<0.05),Dukes'C+D组>A+B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ro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所在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果 (1)TMEM存在于胃癌组织中;(2)TMEM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01,P=0.006),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特点无关(P均>0.05);(3)TMEM与有无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01).结论 证实胃癌中存在TMEM,TMEM密度可以预测胃癌血道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血道转移危险性的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结肠癌淋巴管密度(LVD)、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3例人结肠癌组织和14例结肠良性病变组织的VEGF-D表达进行分析,以LYVE-1标记淋巴管,测算淋巴管密度,统计分析结肠癌中的VEGF-D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6例人结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D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良性病变组织,并且与结肠癌组织的LVD成正相关。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结肠癌中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D的表达量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增加,VEGF-D表达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显著相关,而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结肠癌组织中VEGF-D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淋巴管的新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中是否存在肿瘤微环境转移(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TMEM)及其与胃癌血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同时标记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计数26例远处转移及其配对26例无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TMEM密度。结果 (1)TMEM存在于胃癌组织中;(2)TMEM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01,P=0.006),与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等其他临床病理特点无关(P均>0.05);(3)TMEM与有无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01)。结论证实胃癌中存在TMEM,TMEM密度可以预测胃癌血道转移,有望成为评估胃癌血道转移危险性的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usashi 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6对结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结肠组织中Musashi 1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对96例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合随访术后生存情况,统计分析Musashi 1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参数、预后及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6例结肠癌组织中,有61例(63.5%)高表达Musashi 1。Musashi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usashi 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Musashi 1低表达者(23.0%vs60.0%;P0.01),且Musashi 1的表达与结肠癌血管密度相关(P0.01)。结论:结肠癌中Musashi 1的表达较正常癌旁组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肠癌中Musashi 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TNM分期和血管密度密切相关。Musashi 1蛋白可通过促进瘤内血管增生,从而促进结肠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进一步影响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可诱导 T 细胞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 ICOS) 在结肠癌组织中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 院进行手术切除结肠组织的 206 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取其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 使用荧光 定量 PCR 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可诱导 T 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 关系及远期生存的相关性。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 ICOS 表达水平 (8. 73 ± 2. 25)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 (18. 54 ± 3. 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肠癌组织中 ICOS 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 远处转移、 临 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有关 ( P < 0. 05), 与年龄、 性别、 肿瘤部位、 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ICOS 表达在 206 例结肠癌组织的中低表达 117 例, 高表达 89 例; ICOS 高表达和低表达与临床病理 因素进行 Logistic 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COS 表达与肿瘤大小、 临床分期、 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有关 (P< 0. 05), 与年龄、 性别、 肿瘤位置、 分化程度无关 (P > 0. 05); 随访截止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 206 例 结肠癌患者存活率 83. 01 % (171 / 206), 死亡率 16. 99 % (35 / 206), 中位生存时间为 (23. 5 ± 3. 3) 个 月。 ICOS 高表达的 89 例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27. 4 ± 3. 2) 个月, 95 % CI 为 2. 234 ~ 6. 147; ICOS 低表达的 117 例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16. 3 ± 4. 3) 个月, 95 % CI 为 1. 458 ~ 5. 237, ICOS 高表达结 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 ICOS 低表达者 (P< 0. 05)。 结论 ICOS 在结肠癌组织中呈较低表达, 其表 达水平与患者远期生存呈正相关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肠癌标本和6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HPA和VEGF的平均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癌组HPA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和71.7%,显著高于对照组(15.0%,18.3%),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HPA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和94.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37.1%,28.6%),相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HPA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HPA和VEGF在结肠癌侵袭、转移的机制中起协同作用.HPA和VEGF可以作为预测结肠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组织中MMP-10、VEGF表达和MVD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MMP -10、VEGF的表达和MVD值在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44例结肠癌和5例正常结肠组织的MMP 10、VEGF、FⅧRAg、Ⅳ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44例结肠癌中MMP- 10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 .2%和81. 8%,MMP 10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组织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 .01); MMP- 10、VEGF的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P<0 .01或<0 .05);MMP- 10与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 -10和VEGF的表达以及MVD值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标靶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发生远处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的表达进行研究,旨在探讨TT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进一步发现TTR与结直肠肿瘤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标本于-80℃保存。根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进行分类,未发生远处转移样本12例,远处转移样本11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对TTR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利用Image J软件计算各组光密度比值,显示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TR的表达量高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TTR在两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TTR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存在相关性,因此,今后对于评估结直肠癌浸润与转移的水平,TTR可以发挥肿瘤标志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KB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LKB1、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分析LKB1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MT的关系。结果 49例结肠癌组织中LKB1低表达,5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LKB1高表达;LKB1表达降低与淋巴结转移、TNM肿瘤分期相关(P0.05);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分别在25例、48例、26例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LKB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648,P0.05),与Ncadherin(r=-0.891,P0.05)和vimentin(r=-0.660,P0.05)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LKB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EMT的发生呈正相关,可作为结肠癌转移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临床常见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208例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68例,乳腺癌80例,结肠癌41例和黑色素瘤19例)石蜡包埋组织中b F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肺癌中b FGF蛋白高表达多见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低分化患者,与肿瘤原发灶大小、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且b FGF的表达对患者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在乳腺癌中,b FGF高表达多见于伴淋巴结转移的晚期患者;在结肠癌中b FGF蛋白表达多见于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中高分化患者;此外,在晚期有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中,b FGF蛋白呈高表达。结论:b FGF可能参与了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过程,b FGF蛋白表达可能成为判断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P-gp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及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检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HIF-1α与P-gp的表达和分布,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W-1α与P-gp的表达不受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的影响(P>0.05),但在不同Dukes分期和是否伴随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中二者表达的阳性率呈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结果显示:HIF-1α与P-gp在结肠癌组织中存在共表达现象.结论 HIF-1α与P-g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共表达现象,提示HIF-1α可能与P-gp表达存在一定关系,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结肠癌多药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液泡型ATP合酶(V-ATPase)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例结肠肿瘤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V-ATPase基因的mRNA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EnVinsion法检测V-ATPase基因在68例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癌旁组织中蛋白表达量。结果结肠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V-ATPase基因mRNA平均表达量分别为(5.37±0.44)、(2.03±0.35)(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ATPase在结肠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7/68)和5.8%(4/68),其阳性表达主要在胞膜和胞质中,V-ATPase过表达与肿瘤分期(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4)、远处转移(P=0.049)、脉管浸润(P=0.044)和分化(P0.001)有关。结论 V-ATPase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为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Ski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旁和结肠癌组织中Ski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Ski蛋白表达阳性率[61.76%(21/3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24%(1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Ski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3)、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5)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Ski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并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与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128例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转移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组:同时转移组(79例)、异时转移组(4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与肿瘤原发部位(P=0.025)、浸润深度(P=0.002)、分化程度(P=0.008)及脉管癌栓(P=0.012)有关;同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12~28)个月,异时性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3~28)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6);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2)、脉管癌栓(P=0.006)及转移器官数量(P=0.001)是影响远处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结直肠癌不同时期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有效估计可能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C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21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C6的表达,分析CDC6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C6在93.39%(113/121)的结肠癌组织中呈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仅在5.79%(7/121)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呈细胞核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C6表达升高与肿瘤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等无关(P>0.05)。CDC6高表达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4.9%(28/51),而低表达组为81.82%(1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C6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癌转移、TNM分期及患者生存期相关,其有望成为结肠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分析。方法:2018-11-2021-1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40例确诊胰腺癌患者,以是否发生远处器官转移分为转移组(n=69)和非转移组(n=71)。根据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瘤体特征的组间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因素。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糖类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RR=1.454,95%CI:1.112-1.902,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RR=1.235,95%CI:1.093-1.328,P<0.05)和血清CA19-9水平(RR=7.16,95%CI:3.043-16.843,P<0.01)是影响胰腺癌器官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9-9水平是影响胰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82,95%CI:1.127-1.882,P<0.05)。ROC结果为CA19-9临界值为377.8U/ml,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9,检测胰腺癌转移的敏感度为0.826,特异度为0.676。结论:早期监测CA19-9及炎症指标,有利于早期干预胰腺癌远处器官转移,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CAM-1和8-OHdG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6例肾癌组织和18例远离癌组织的正常肾组织中ICAM-1和8-OHdG的表达,通过阳性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不同组织者中两者的表达差异,同时分别统计分析ICAM-1和8-OHdG的表达与肾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CAM-1在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ICAM-1阳性表达增加(占比82. 6%),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 05或P0. 01)。绝大多数正常肾组织中8-OHdG呈阴性表达,而肾癌组织中8-OHdG阳性表达增加(占比63%),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 05或P0. 01)。结论:ICAM-1和8-OHdG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二者在肾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淋巴结检出数量12枚的CRC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方法在脉管侵犯筛查效果中的差异,并分析应用鸡尾酒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的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1)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对脉管侵犯的检出率分别为42. 9%(57/133)和21. 8%(29/133),差异有显著性(P 0. 001)。(2)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法证实的脉管侵犯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出芽相关(P 0. 05)。(3)脉管侵犯、侵犯位置深度、程度及脉管侵犯灶数≤2个灶且癌栓细胞数量≥5. 5个与患者OS密切相关(P 0. 05)。结论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脉管侵犯评估优于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出芽情况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