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髂骨钉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后路髂骨钉联合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腰骶椎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患者12例。结果术口一期愈合,术后4星期可佩带护腰支具下床活动,8个月以上随诊X线片显示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采用后路髂骨钉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同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单节段固定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共收治并获定期随访的单运动节段胸、腰、骶椎结核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24例,年龄:17-69岁,平均38.5岁;病史3-3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前常规抗痨。患者分为A组7例(稳定组),B组38例(不稳定组);稳定组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术;不稳定组根据术前椎体破坏程度、后凸畸形及术中残椎高度分别对17例(B_1组)行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单节段内固定术、13例(B_2组)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术、8例(B_3组)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本组植骨均采取自体骨。术后常规抗痨治疗12-18个月,随访测量Cobb角矫正水平、评估植骨融合情况,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变化,结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45例后凸角平均矫正17.5°,随访期内丢失3-5°;B组植骨融合(自体肋骨或髂骨)患者在7-9个月植骨融合,平均8个月;31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按Frankel分级评估,均获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改善约1级。结论:行病灶清除、单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可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对单运动节段脊柱结核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男5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岁。病变累及L4/5者7例,L5/S1者9例。手术前、后检查红细胞沉降率,X线片上测量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评估结核活动、植骨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术前腰骶角平均18.6°;椎间隙高度平均7.9mm。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80min,术中出血平均475ml。术中无主要血管、神经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优1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16例植骨全部确定融合。术后腰骶角平均27.1°;末次随访平均25.9°。术后椎间隙高度平均10.6mm,与术前比较平均撑开高度2.7mm,末次随访时平均10.4mm,丢失小于1.0mm。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平均30个月,无结核病变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腰骶椎结核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45例.其中,单纯病灶清除8例,病灶清除加植骨10例,病灶清除加自体骨植骨及内固定27例.术前常规支持和正规抗结核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血沉、下腰痛缓解和神经恢复情况,摄X线平片及CT了解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等情况.结果 45例患者经5~28个月随访,无结核病变复发,植骨全部融合,愈合时间4~6个月.结论 有效的抗结核是治疗结核的前提,彻底清除病灶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罗鹏  方忠  李光辉  熊伟  李锋  李红刚 《安徽医药》2011,15(8):993-995
目的总结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9月,采用经腰骶椎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19例有不同程度腰骶部持续疼痛,11例伴下肢放射痛,8例单侧下肢肌力、感觉减退,2例伴鞍区麻木。术前使用四联抗结核2~4周,待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或血沉呈下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38个月,平均20个月。12例男性患者均无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等症状。下肢放射性疼痛、鞍区麻木症状消失。2例轻度腰骶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治愈率90.4%。结论腰骶段椎体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U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同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外侧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同定,术后常规抗结核,并定期随访,复查X片。结果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及内固定良好,畸形矫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胸腰椎结核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灶,固定牢靠,后凸矫正效果好,融合快,结核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结合置管化疗在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术后无一例复发,无死亡病例,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根据改良PROLO功能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95%。VAS评分显示,术前平均7.9分,术后平均2.6分,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结合置管化疗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防止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前路病灶清除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5年以来单节段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21体会。结果:本组21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症状消失。结论:单节段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经济实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据病灶部位的不同对6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后凸畸形及骨髓损害情况。结果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钢板内固定35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后路经弓根钉棒内固定21例,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联合内固定8例。治疗后X线检查显示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情况、后凸畸形情况、合并脊髓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均取得较满意效果,3种入路及内固定方法间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能明显缓解脊柱结核的症状,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术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治疗效果明显,但应注意据患者的病灶部位等选择合适的入路和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评价:采用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结核158例,男97例,女61例,经2周中西医结合正规抗结核治疗后Ⅰ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术后继续中西医结合抗结核1~1.5年,计算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5年,平均18个月,158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及窦道形成,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结论针对性抗结核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曹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26-2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结构性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3月,本院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结构性植骨固定术治疗的3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总优良率达75%,无一例出现神经根和马尾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结构性植骨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快捷、彻底、持久,恢复脊椎稳定性可靠,椎体融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22-212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 ~36个月,平均(23.8±9.3)个月.术后1年将内固定取出,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植骨块融合较好,未见骨吸收且脊柱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患者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周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对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40例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20例(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开始康复锻炼,20例(对照组)术后2个月开始康复锻炼。随访12~4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CT复查均显示胸椎序列复位良好,椎弓根钉固定良好,无断裂。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0例患者经康复锻炼后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术前(P〈0.05),早期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上胸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能最大限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访观察10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发现108例术后患者中有1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导致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15.
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后路椎管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隙植碎骨融合,从一侧由后斜向前呈45。置人cage。结果随访15~28个月(平均21个月)。症状改善率82.4%,椎体融合率88.2%。3例椎间隙高度丢失1~1.5mm,3例出现固定相邻上或下腰椎不稳。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明显后移。术后3例椎体滑移基本矫正,2例滑移小于1.5min。结论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症状改善明显,能有效复位椎体及恢复椎间隙高度,稳定椎体,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恢复的效应。方法选取1997年7月至2006年6月外伤性胸腰段椎骨骨折患者153例。患者麻醉后常规植入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如无神经损伤直接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路植骨融合术。若有神经损伤,则先行椎板开窗探查,若骨折块已复位,同上行后路植骨融合。骨折块未复位或复位不理想,则需进一步减压;若经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后仍有明显压迫,则需通过咬除一侧椎弓根行骨折脊椎次环状减压术。对减压后缺损较大者,同时行椎间融合加椎体内植骨,对骨折脱位者从后路经椎管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53例均未发生定位错误,无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滑脱,无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AF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力强,可有效恢复伤椎椎体的高度并纠正成角畸形,提示在良好复位基础上的坚强固定与确实有效的植骨融合是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最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后,行椎弓根植骨,对照组32例,仅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26例(78.8%),骨折不愈合7例(21.2%),对照组骨折愈合17例(53.1%)例,骨折不愈合15例(46.9%),两组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