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溶栓治疗意愿分为溶栓组20例,非溶栓组25例。非溶栓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溶栓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3个月的ADL比较,溶栓组评分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颅内出血现象发生,溶栓组发生率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但颅内出血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卒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进行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对照组患者根据时间窗溶栓,行CT平扫、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mRS评分、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结果 经过rt-PA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22.22%;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44.44%,高于对照组的11.11%(P 0.05)。结论 多模式CT指导下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预后与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82例,其中血清HCY水平正常者156例,血清HCY升高者22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的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HI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血清HCY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高血清HCY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血清HCY正常组。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影响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杜威 《中国医药指南》2022,(21):91-93+9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之后序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强化灌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盘锦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均在发病后的溶栓时间窗(4.50 h之内)内给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按照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进行强化灌注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估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入院时、溶栓后2 h、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临床疗效。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及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与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溶栓后2 h的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90 d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发病内6h,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行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 rCBF)、相对脑血容量( 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 rMTT),溶栓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CT灌注成像均显示灌注异常的缺血半暗带,表现为rCBF、rCBV降低,r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与溶栓前比较梗死核心区rCBF、rCBV及缺血半暗带区r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缺血半暗区rCBF显著增加, rMTT减小,溶栓后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行低剂量CT脑灌注成像能显示缺血半暗带,溶栓治疗后缺血半暗区灌注异常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春青  张运克  杨广华  武继涛 《天津医药》2021,49(12):1282-1286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急性缺血性卒中(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纳入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IS患者156例,根据是否 出现END将其分为END组36例和非END组120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急性IS患者FAR与 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急性IS 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END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 结果 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率为23.08%。END组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血糖、白细胞计数、血清纤 维蛋白原(FIB)水平及FAR均明显高于非EN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非END组(P<0.05)。IS患 者 FAR 与溶栓前 NIHSS 评分呈正相关(P<0.05)。FAR 预测 IS 患者 rt-PA 静脉溶栓后 END 的曲线下面积为 0.806 (0.710~0.902),高于ALB[0.609(0.494~0.724)]和FIB[0.639(0.524~0.754)],但低于溶栓前NIHSS评分[0.963(0.931~ 0.994),P<0.05]。FAR和溶栓前NIHSS评分升高是影响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FAR升高与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END有关,可预测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E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发病时间在4.5h内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I),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指数均明显改善,脑出血发生患者1例(6%)。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窗内按照0.9mg/kg的剂量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以及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8.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1.25%,治疗前实验组NIHSS量表评分(56.37±5.31)分,对照组NIHSS量表评分(56.20±5.23)分,治疗后实验组NIHSS量表评分(8.46±6.78)分,对照组NIHSS量表评分(23.45±7.04)分,两组治疗前NIHSS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在我国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及早进行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半暗带脑组织,提高患者的神经恢复效果,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与神经恢复效果,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残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振宇  李锐 《中国药业》2012,21(3):62-63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疗效,同时加强溶栓前后的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2.59%.结论 应用rt-PA溶栓的疗效满意,可减少脑梗死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精心的护理对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航  张佩兰 《河北医药》2015,(7):997-999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十七病区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344例,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 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分为<3 h组( n =152),3~4….5 h组( n =104),4.6~6 h组( n =88),分别观察静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3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发病后90 d对3组患者进行改良Rankin评分,<3 h组152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100例(65.7%),预后不良者52例(34.2%),死亡0例(0%);3~4.5 h组104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24例(23.1%),预后不良者80例(76.9%),死亡4例(3.8%);4.6~6 h组88例患者中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者28例(31.8%),预后不良60例(68.2%),死亡4例(4.5%)。3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效果均随OTT延长而降低,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时间窗内OTT越短,患者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他汀给药时机对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其中A组患者在rt-PA溶栓后给予他汀10 mg/d口服治疗,B组患者在rt-PA溶栓前给予他汀10 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MMP-9、HMGB1、IL-17水平等。结果 B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治疗前(P<0.05);B组患者治疗后HMGB1、MMP-9及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溶栓前给药用于行rt-PA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下调HMGB1、MMP-9及IL-17水平,改善其临床预后,且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优于溶栓后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10%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推,其余90%在1 h内静点完毕,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观察组50例,在相同方法静脉溶栓后立刻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4 d;溶栓24 h后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90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14、90 d,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14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未见显著差异;用药后9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在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MD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6月92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中45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发病<6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率为38.6%,治疗无并发脑出血,但仍需一段时间恢复神经系统功能。60.0%溶栓患者20d基本治愈,26.7%效果显著,8.9%效果较好,2.2%无效果,2.2%恶化。结论给予发病<6小时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临床工作者必须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最大程度提高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IMI)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26 例STIMI 患者,根据NLR 分为T1 组(≤3.46)、T2 组(3.47~6.75)和T3 组(>6.75)。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脉造影结果、术后TIMI 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支架内血栓再形成、室速/室颤、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 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如非致命性心梗、死亡、心衰再入院、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T3 组住院期间心衰、房颤、室速/室颤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T1 组(54.1% vs 37.0%),且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 3 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T1 组(83.5% vs 94.4%),住院期间LVEF 明显低于T1 组(0.48±0.10 vs 0.52±0.10)。随访6 个月,3 组非致命性心梗、死亡、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 组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明显高于T1 组(P<0.05)。结论 NLR 可能会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评价应用rt-PA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满足入选标准的209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甲组给予0.9 mg/kg的rt-PA;乙组给予0.7 mg/kg的rt-PA;丙组为对照组,同时将3组又分成克赛亚组(甲1、乙1、丙1)与非克赛亚组(甲2、乙2、丙2)。通过CSS与BI对溶栓前、溶栓后24 h、3 d、7 d、90 d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甲组与乙组的总出血发生率、48 h脑出血率以及14d脑出血总出血率均高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乙组与丙组在症状性脑出血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的90 d显效率以及90 d痊愈率均高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与乙组的90 d病死率均低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与乙组的上述各分析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克赛亚组和非克赛亚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6h内将增加急性脑梗死出血几率,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并减低病死率,提示应用rt-PA在6h内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是可行的,应用剂量以0.7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7.
蒋孝宗  张守成  马兰 《安徽医药》2023,27(2):370-374
目的探讨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1(sLOX-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表达及与静脉溶栓预后和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20年 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AIS病人 104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 sLOX-1水平,比较 sLOX-1表达高低与病人临床资料的关系,分析 sLOX-1与 AIS病人静脉溶栓预后和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相比于低 sLOX-1表达组,高 sLOX-1表达组病症更加严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显著增大,白细胞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 eGFR)尿酸(UA)显著降低(均 P<0.05);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 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组 sLOX-1表达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18±0.71)比( 1.67±0.5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发现经过年龄、溶栓时间、 NHISS评分、 eGFR等校正过后, sLOX-1[OR=3.83,95%CI:(1.77,5.12)P=0.007]仍然是行 rt-PA静脉溶栓 AIS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年龄、 NHISS评分、溶栓时间等校正过后, sLOX-1[OR=1.84,9,5%CI:(1.12,2.54)P= 0.020]也仍然是 AIS病人发生脑出血性转化( 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 sLOX-1是行 rt-PA静脉溶栓 AIS病人预后立危险因素,也是 AIS病人发生脑 H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5例,尿激酶组75例。两组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应用NI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监控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替普酶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2%;尿激酶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7例,总有效率72%,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周、2周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阿替普酶组为4%,尿激酶组为17.3%,阿替普酶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7、14 d的NIHS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14 d的NIHS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1、7、14 d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