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描述了10例构音障碍儿童的语言治疗,提出了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10例病人中9例治愈,说明了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显著疗效。文章同时探讨了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发生原因,从而使语言治疗的领域更加宽广,也拓宽了康复领域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者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者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者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O.910 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O.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O.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者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者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改善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针刺组(A)、功能性电刺激组(B)、药物组(C),每组各30例,A组:取主穴百会、哑门、天鼎、廉泉、通里、合谷、太冲针刺法。B组: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贴置于后枕部两侧乳突,选择持续刺激模式治疗。C组:口服药物尼莫地平。结果: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同时,通督开喑针刺法对脑出血导致的构音障碍与脑梗死和脑栓塞导致的构音障碍不同病种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在改善构音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药物,是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构音特点分析及言语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构音的特点及言语矫治方案。方法:对52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进行构音评价,分析错误构音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矫治方案并进行言语矫治。结果;52例儿童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为置换音,其次为省略音和/或扭曲音,其中声母的构音错误占绝大多数,主要为舌尖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及舌根音。经2周-7个月的言语矫治,45例全部纠正,7例部分纠正,治愈率86.5%。结论:置换音是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言语矫治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有效措施,矫治效果与构音障碍严重程度及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表现及语言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中最常见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患日常的交流能力、心理发育、学习,成年患甚至影响工作及社会交往。因此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2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其中15例为4~11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10例为17~25岁成年人。方法:对1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及10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主要观察指标:①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②儿童与成年患语言治疗的治愈率。③观察语言训练的次数。结果:构音检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主要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平均错误音儿童与成人差别无显性意义(P=0.9100)。训练时,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P=0.003),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P=0.008)。经训练15例儿童患12例完全纠正,3例部分纠正;10例成人患9例完全纠正,1例部分纠正后失访。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临床特点儿童与成人差别不大,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语言训练效果好,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腭裂患者术后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性语言治疗的效果. 方法:于2003—06/2005—10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腭裂术后仍存在构音障碍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构音障碍检查法进行构音障碍检查、根据王国民编“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字表”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价。采用VS9700语音工作站1.0版软件,以/te/,/pai/,/kan/,/si/为检测语音样本,进行语谱图分析,利用冲直条、乱纹的出现率及辅音结构中空白间隙来描述辅音的特征。观察患者语言训练前后辅音出现率,观察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并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包括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增强节制呼气功能训练、强化正确的构音器官运动训练,治疗开始每周一两次,后期每2周1次,30-60min/次,训练3-6个月。比较训练前后语音学指标。 结果:纳入患者1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腭裂患者术后语音障碍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继发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所致的结构性发音不清6例(38%),表现为鼻漏气、过重鼻音,韵母、声母均可发生;因不良代偿发音习惯而引起的功能性语音障碍16例(100%),主要表现为腭化构音16例(100%)、侧化构音14例(88%)、鼻咽构音13例(81%)和声母的歪曲16例(100%)、置换16例(100%)或省略14例(88%);言语呼吸障碍4例(25%),表现为最长声时缩短。(2)治疗前后平均语音清晰度由32.63%提高到79.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测试音节声母频谱特征性指标冲直条、乱纹出现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 结论:腭裂修补术后语音障碍主要原因是不良代偿发音习惯而引起的功能性语音障碍;综合性语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语音状况;计算机频谱分析有助于腭裂术后语音状况评估及训练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构音的特点与语音训练方案。方法对6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儿童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为置换,其次为省略和歪曲音。经过2~6个月口腔功能训练、构音运动训练以及靶音位训练,58例全部纠正,7例部分纠正。结论置换音是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语音训练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56例构音特点及语音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错误构音的特点及言语矫治方案。方法对56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进行构音评价,分析错误构音的特点,针对性制定矫治方案并进行言语矫治。结果 56例儿童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为替代和省略,主要为舌尖前音、舌前后音、舌根音。经1-8个月的语音治疗,46例全部纠正,8例部分纠正,治愈率82%。结论替代和省略是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最主要的构音错误方式;语音治疗是治疗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舌根音的错误在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中普遍存在,探究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舌根音发音状况,为临床的评估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按照年龄将45例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并对45例儿童进行舌根音的发音评估.采用x2检验对学龄前和学龄期的儿童的三个舌根音的正确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构音障碍语言评价及训练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治疗。方法 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 12例及功能性构音障碍成人 5例进行语言评价及语言训练 ,比较并分析儿童及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特点及疗效。结果 构音检查方面 ,儿童与成人的主要错误方式为歪曲、置换 ,主要的错误音为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儿童与成人平均错误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训练时 ,引出每个目标音正确发音平均需时儿童较成人长 (P <0 .0 0 1) ,而每个目标音较熟练应用所需时间儿童较成人短 (P <0 .0 0 1)。经训练后 ,12例儿童患者中有 10例完全纠正 ,2例部分纠正 ,治愈率为 83.33 % ,有效率为 10 0 .0 0 % ;5例成人患者全部纠正 ,治愈率为 10 0 .0 0 % ;总治愈率为 88.2 4% ,总有效率为 10 0 .0 0 %。结论 儿童与成人功能性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差别不大 ,均以歪曲、置换的错误方式为主 ;语言训练效果好 ,但开始训练的时机应该适当 ,并非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唇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和训练方法。方法分析92 例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和85 例腭裂术后构音障碍患者双唇音构音障碍的特点;再各选择20 例有双唇音构音障碍的患者进行语音训练。结果FAD患者中/p/置换成/b/占同类患者有双唇音构音错误总人数的78.8%,腭裂术后构音障碍患者中/b/脱落和置换分别占30.2%和60.4%。经过语音训练,两类患者双唇音构音错误的个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双唇音构音障碍在FAD患者中主要为/p/音的不送气化,在腭裂术后构音障碍患者中主要表现为/b/音的脱落和置换;语音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功能性语音障碍的发音错误特点,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90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按发音语音学规则进行分类,找出各类发音错误发生的规律。结果90例功能性语音障碍分类如下:非送气化、腭化、侧化、舌前音化、舌后音化、声门停顿音、辅音省略、塞音化、塞擦音化及舌后音化鼻腔构音。其中舌后音化鼻腔构音仅发生在舌尖边音l,非送气化错误主要发生在送气性塞音、塞擦音(p、t、k、q、c、ch等)。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发生错误主要累及音节中的辅音,不同类型的发音错误,其辅音受累情况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和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语音训练方法。 方法分析108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和112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再各选择21例患者进行语音训练,并探讨两种类型患者语音训练的方法。 结果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语音特点常表现为置换、舌后音化和侧化,108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中,舌尖音置换、舌后音化和侧化异常语音分别有89例(82.4%)、19例(17.6%)和12例(11.1%)。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语音特点常表现为[l]音的浊化代偿和[zh]、[ch]、[sh]、[z]、[c]、[s]的浊化代偿、[i]和[u]的鼻音构音、舌尖中音[d]、[t]的脱落以及[zh]、[ch]、[sh]、[z]、[c]、[s]的侧化;112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中,表现为这4种语音障碍类型的患者分别有85例(75.9%)、67例(59.8%)、47例(42.0%)和22例(19.6%)。21例功能性语音障碍患者经1~2个疗程的语音训练后,舌尖音发音错误的个数由训练前的(20.48±8.52)个减少到训练后的(5.33±4.78)个,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2,P=0.000);21例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经2~3个疗程的语音训练后,舌尖音发音错误的个数由训练前的(26.29±6.88)个减少到训练后的(8.29±5.30)个,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430,P=0.000)。 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和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舌尖音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具有很大差异性,应根据患者语音障碍的临床特点对患者采取个性化语音训练方案;语音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手法治疗在重度构音障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重度构音障碍患者语言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例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在常规构音障碍训练基础上强调手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对重度构音障碍患者的训练中应注意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的言语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艳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21-3121
目的 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言语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脑卒中患者伴痉挛性构音障碍者51例,给予针对性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各进行一次评定,比较疗效。结果 康复总有效率为94%,按病程长短不一,&;lt;1个月有效率100%,1~3个月有效率95%,&;gt;3个月、≤6个月有效率92%,&;gt;6个月有效率83%,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发病机制为运动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获得明显效果,但1年内疗效与病程长短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王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9):4620-46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一般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其主要发病机制。笔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FD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喉癌患者术后一般会有语言表达上的障碍,探讨术后进行构音训练的患者其构音障碍的改善程度及不同时间段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11/2004-09海门市人民医院五官科门诊收治的喉癌患者63例,经口腔进行手术来清除肿瘤组织。术后至构音训练前1星期使用Frenchay评定法(每项损伤程度分为a,b,c,d,e级,a占28个回答中的比例越多说明越接近正常,反之说明患者构音能力越弱。正常值为27-28个a,轻度障碍为26-18个a,中度障碍为17~14个a,重度障碍为13-7个a,极重度障碍为6-0个a)对患者构音障碍程度进行评估,并同时使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总分98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得分0~30分为差;31-60分为良;61~90分为较好:91-98分为优)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在患者有能力参加构音训练时进行口舌运动训练(患者面对镜子练习口的张开、闭合、前突、收回,舌的前伸、后缩、上抬、两侧运动,1~3min/次,每天三四次);发音训练(先训练发元音后训练发辅音,待能较顺利的发出辅音后,训练将元音与辅音相结合,最后过度到单词和句子的训练,30~40min/次,2次/d);呼吸训练(让患者贴近物体吹气,待物体因气体流动往远处移时,让患者延长呼吸,20min/次,1次/d),至第2,4,6个月分别对构音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再次进行评估,观察构音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纳入实验患者6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构音训练前后患者Frenchay评分比较:与构音训练前比较,构音训练后2,4,6个月处于重度障碍、极重度障碍的患者数量百分率均明显降低(54.O%,12.7%.9.5%,6.3%;4.7%,3.2%,1.6%,1.6%;M=1.96,P〈0.05).②构音训练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与构音训练前比较,构音训练后2,4,6个月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第6个月时差异显著(u=3.18,P〈0.01)。③构音训练前后患者在各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构音训练前比较,构音训练后2,4,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关系、机能领域均明显升高,第6个月时最为显著(t=2.26~3.15,P〈0.01)。结论:喉癌患者手术后进行适当的构音训练,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其生活质量一直有所提高,表明适当的构音训练能够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语言能力,有利于患者自我情绪的调整,心理压力的缓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电针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构音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娜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61-3861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中枢神经损伤后所致的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52例脑卒中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进行语言方面的电针及早期语言训练,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观察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2例中达到语言流利性的22例,占42%,达到语言中间性27例52%,3例为语言非流利性,占6%。电针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患痉挛型构音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EA)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梗死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加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电针,针刺风池、百会、大椎、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联合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FE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修改的Barthel指数(MBI)、NIHSS评分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评定其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联合组的MBI、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经治疗后联合组的MBI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NIHS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三组间的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联合组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级别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EA联合FES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构音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声调及速率、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交流能力。现将构音障碍的定义、分类、表现特点、临床上常见的构音障碍的病因,以及构音障碍的评价和康复训练在国内外的现状和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