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疟疾发病率连续 6年降至 5 / 10万以后 ,河南省桐柏县南部山区 1995年又发生了疟疾局部暴发流行 ,发病率高达2 9.78%~ 4 9.30 %。1996年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淮河以南山区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存在高效传疟媒介—嗜人按蚊 ,室内捕获的按蚊中嗜人按蚊占 5 0 .6 5 % [1 ] 。几年来 ,在该地区采取了以控制传播媒介与加强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重点乡村的发病率连年大幅度下降 ,至 1999年 ,多数乡村的发病率已降至 5 %~ 10 %。但是 ,采取以控制传播媒介与加强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控制疟疾发病率的作用尚…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疟疾回升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为非稳定性疟疾地方性流行区。建国后的1960和1970年曾发生两次间日疟暴发流行,1970年全省发病率高达16944.40/10万。经过广大疟防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全省疟疾发病已降至较低水平。到1994年全省仅发生疟疾813例,发病率降至0.91/10万,实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95年全省发病757例,较上年下降7.69%。但是在豫南的局部地区却出现了疟疾暴发流行,个别村发病率高达37.81%。由于局部暴发流行的影响,1996~1998年连续3年全省疟疾发病呈逐年回升趋势。为了探讨疟疾回升的原因,为今后防治制定对策,我们对其开展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河南省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和人口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应用Arc GIS 10.3软件探讨疟疾病例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消除历程可分为摸底调查和重点防治、控制流行和降低发病率、实现基本消灭和巩固成果、实现消除疟疾4个阶段。疟疾病例空间分布经历了由淮河以南地区和黄河、太行山间的平原地区向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转移,后又集中在淮河以南东部嗜人按蚊分布区,最后在豫东平原暴发后逐渐得到控制的变化。疟原虫种类由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原虫混合流行转为单一间日疟原虫流行,再到5种输入性疟原虫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复合媒介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变化。结论 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河南省虽已实现消除疟疾,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巩固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辖10区4市6县,总人口10334405人。传疟媒介平原区仅有中华按蚊,丘陵和山区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过去曾是四川省疟疾主要流行区之一,经积极防治,至2003年本地疟疾降至3例,取得了近50年来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976年世界上的疟疾流行形势仍是许多国家忧虑的问题。非洲撒哈拉的南部仍无改变,南亚和中美的一些地区报告的疟疾病例数继续有所增加。南美、东南亚、西太平洋的若干地区及地中海地区的疟疾形势保持原状或有些改善,在土耳其的南部平原曾有一次暴发流行。1976年恶化的形势导致一些国家加强了试图采取适应流行形势和通用的方法的策略,努力抑制疟疾的发展。因为严重的技术性问题(媒介对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疟疾流行影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在三峡地区曾广为流行,经防治后,1985年发病率已下降为2.2/万,但仍有34.7%的乡发生疟疾,局部暴发点和暴发流行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预计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有疟疾暴发流行的危险.水库建成后的灌溉网络和低洼浸水地区,可能扩大按蚊的孳生场所,加剧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分析江苏省近几年来疟疾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适合当前疟疾流行特点的控制策略和抗疟措施。方法对全省近几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纬32°以北单一中华按蚊地区疟疾疫情继续呈扩散蔓延之势;盱眙县等5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已得到初步控制;输入病例逐年增加,国外输入的恶性疟病例问题突出;大部分地区疫情仍保持相对稳定。结论江苏省北纬32°以北单一中华按蚊地区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疟疾暴发点或局部暴发流行,若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存在发生较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麓,淮河之滨,东经 114°,北纬32°。农村多为山区和浅山区,海拔 300~1 000 m,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该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2 ℃,夏季平均气温26.2 ℃,年平均降雨量1 117.3 mm,适宜蚊子孳生。本文总结 1956~2003 年浉河区疟疾疫情资料,对疟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疟疾疫情资料主要来自当地卫生志和浉河区卫生防疫站《信阳市疟疾防治资料汇编》;人口资料以当地历年统计年报为准;气象资料来自市气象局。2 流行特征分析浉河区是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1996年后以嗜人按…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部地区目前的疟疾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我国中部地区近 4 0年疟疾流行状况我国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 5省曾是我国最主要的疟疾流行区。 6 0和 70年代 ,在北纬 32°~ 36°,东经 112°~ 12 2°之间 ,包括河南省东部 ,山东省西、南部 ,安徽和江苏省中北部以及湖北北部的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约 3亿人口地区曾两次暴发大范围的疟疾流行并波及毗邻地区。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 ,1970年 5省疟疾发病 2 198万人 ,占全国疟疾病例的91.2 %。在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 ,苏、鲁、豫、皖、鄂 5省自 1973年开始组织 5省疟疾联防 ,经 5省的共同努力 ,很快控制了暴发流行 ,使发…  相似文献   

10.
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结论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