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结肠同源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6岁,其中5个月~3岁4例,3~16岁19例。患儿均以便秘、腹胀为主诉,术前常规行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其中11例行直肠粘膜活检术;5例因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3例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复发便秘。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23例中,钡剂灌肠均未见明显狭窄段、移行段,24h延迟拍片提示钡剂滞留;部分病例有结肠扩张和结肠冗长表现;直肠肛管测压均有抑制反射,11例直肠粘膜活检AchE阴性。23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出现伤口裂开,2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粘连性肠梗阻;无吻合口瘘、肌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HAD较为彻底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经肛门Soave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45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我院自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10月应用经肛门Soave术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4 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4 5例中男 36例 ,女 9例 ;年龄 2 4d~ 7岁。年龄 <1个月 2例 ,~ 6个月 16例 ,~ 12个月 15例 ,~ 3岁 8例 ,~ 7岁 4例。均有胎便排出延迟和腹胀史 ,反复便秘4 1例 ,呕吐 38例。 2 4例靠开塞露或扩肛维持大便 ,余用盐水灌肠。本组均用钡灌肠确诊先天性巨结肠 ,其中常见型 32例 ,短段型 10例 ,长段型 3例。 12例同时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二、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经肛门直肠肌鞘内拖出术(S…  相似文献   

3.
结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1992-2001年采用直肠肛管纵结肠-直肠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并获长期随访的136例远期疗效。方法:本组136例,其中新生儿40例,13例出现巨结肠危害。常见型96例,长段型18例,短段型22例,136例均实施Ⅰ期根治心形吻合术,术后随访18个月-10年,随访内容包括临床主观排便功能检查和客观排便功能测定等。结果:无手术死亡,21人近期并发小肠结肠炎(17.6%),远期随访排便正常127例,异常9例,便秘2例(1.5%),污粪7例(5.1%),直肠肛管测压84人次(84/136),直肠肛管抑制反复恢复46例,占54.8%(46/84),结论:直肠肛管纵切心形吻合术适用于各年龄组及绝大多数类型巨结肠的根治,无神经节细胞肠管长度以及根治时的年龄是影响远期肛门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198 0~ 2 0 0 1年我们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2 5 6例 ,3 8例行结肠次全切除、巨结肠根治术。对肛门排便功能、水电解质代谢、肠道正常菌群和生长发育都有影响。这些影响与治疗年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技巧、药物应用、饮食质量和喂养方法及护理有重要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10例。手术年龄 :6个月~ 1岁 7例 ,~ 3岁 19例 ,~ 5岁 5例 ,~ 10岁 4例 ,10岁以上 3例 ,年龄最大者 2 0岁。本组长段型 2 9例 ,普通型 8例 ,年龄3岁以上 ,短段型 1例 ,年龄为 2 0岁。普通型和短段型尽管狭窄段很短 ,因为未及时治疗 ,结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回肠拖出Soave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的肛门直肠功能、营养状况及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8例接受直接回肠拖出Soave术的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8~14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2.5±44.0)个月;均行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的营养评估;采用问卷进行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8例患儿中,4例(50%)肛门外形正常,4例(50%)肛周轻度糜烂;4例(50%)排便次数3~5次/d; 8例直肠肛门功能Kelly评分3~6(5.1±1.0)分,7例(87%)获得较满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7~11(9.6±1.2)分。疗效优6例(75%)。对7例10岁以下患儿采用WHO评估标准,其中年龄别身高正常4例(571%),轻度营养不良2例(28.6%),中度营养不良1例(14.3%)。结论 回肠拖出Soave术治疗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虽轻、中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但大部分患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6.
1998年张荣在等[1] 报道了成人肛管直肠压力正常参考值。本文 1999~ 2 0 0 2年检测正常儿童肛管直肠压情况 ,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选择我院儿科、肛肠科、小儿外科就诊的患儿 ,排除异常病例 ,临床肛肠测压及一般肛管直肠检查正常6 70例 ,年龄 3~ 14岁 ;男 4 2 1例 ,占 6 2 .84 % ;女 2 4 9例 ,占37.16 %。入选测压标准 :1.无肛管、直肠疾病 ;2 .无消化系统疾病 ;3.肛管、直肠物理检查无异常。二、方法 应用安徽省合肥市微机所生产ZGJ -D3型智能肛肠压力测定仪。测试前嘱排空粪便 ,采用左侧卧位 ,肛门涂液体石…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16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方法较多,但均有术后并发症。我们对1985~1996年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手术161例进行分析,认为直肠肛后壁切一心形吻合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1例,男129例,女32例,年龄lino~6a,均有典型先天性巨结肠临床症状及体征。依据临床表现、X线造影征象,常见型157例,长段型4例,术后病理检查痉挛段均无神经节细胞。手术方法及结果一、手术方法:1.直肠肛管后壁纵切一心形吻合术[‘]48例。2.Duhamel法(北京巨结肠夹)42例。3.Swenson法32例。4.Soave法39例。二、结果:随诊内容包括:1.吻合口病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新生儿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期发生肠梗阻的11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疗经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6例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术前行钡灌肠X线检查,4例可见狭窄段及扩张段,5例24 h钡剂排空差;肛管直肠测压检查显示,5例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但反射阈值高于正常;直肠黏膜活检乙酰胆碱酯酶阳性4例.5例造瘘患儿,3例行Ⅱ期根治术,2例行关瘘术.所有息儿均根据术后病检结果进行诊断.所有患儿术后没有出现伤口裂开、便秘复发及大便失禁情况.结论 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可以引起新生儿肠梗阻,病检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肠造瘘解除急性肠梗阻后,如果肠道功能恢复可直接关瘘;否则需行巨结肠根治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 (简称HD)占新生儿肠梗阻的 2 0 % ,作者就近 5a来对 2 5例新生儿HD的诊治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2 2例 ,女 3例。日龄 2~ 30d ,均以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超过 36h就诊 ,最长达 4d ,均有腹胀、呕吐。经钡灌肠检查确诊 2 0例 ,2 4例直肠粘膜活检确诊 ,均行肛门直肠测压 ,2 3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消失。二、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予胃肠减压、清洁灌肠 ,除 1例全结肠型外均排出大量胎便 ,腹胀缓解 ,进食后无呕吐。 2 0例行手术治疗 (Soave术 3例 ,Duhamel术 14例 ,结肠造口术 1例 ,内扩约…  相似文献   

11.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和适宜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4月6例ARM合并HD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年龄1岁8个月~1I岁,平均4.1岁;男女比例1:5.所有病例于ARM矫正手术后有不同程度便秘、腹胀等症状,钡灌肠显示结直肠均有显著的扩张,仅有2例可见明确痉挛段和移行段.6例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能引出.2例采用经肛门Soave术式,4例采用经腹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6例标本远端肠壁内均未见神经节细胞.免疫组化组织蛋白酶D:近段阳性,远端阴性.结论 对于ARM患儿,特别是对于ARM畸形矫正术后仍有便秘的患儿要警惕合并HD的可能.此外,ARM合并HD患儿往往同时存在有多种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畸形的发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直肠肛管压力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 (H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经手术病理或直肠粘膜活检确诊的新生儿HD患儿的术前直肠肛管压力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并与X线钡灌肠进行比较。结果 直肠肛管测压 18例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 ,12例RAIR反射异常 ,确诊HD30例 ,诊断符合率 71 4 3%。X线钡灌肠确诊HD 5例 ,可疑HD14例 ,诊断符合率 4 5 2 4 %。直肠肛管测压阳性而钡灌肠阴性者 16例 ,钡灌肠阳性而直肠肛管测压阴性者 5例。检查结果的不同部分进行统计学处理 χm2 =4 76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直肠肛管压力监测在新生儿HD诊断中优于X线钡灌肠。该检查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性 ,可作为新生儿期怀疑HD患儿的首选检查 ,但必须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才能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直肠肛管测压改变及排便控制情况。方法63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年(6个月~4.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获访47例,大便控制优15例,良26例,差6例。2例患儿有持续性便秘,8例曾出现肠炎。肛门直肠测压检查2例恢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47例随访患者的直肠静息压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6例大便控制差的患者肛管高压区长度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应用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较好的排便控制功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内括约肌功能受损有关,直肠肛管测压是重要的评估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 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 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 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 7~10 d为1个疗程, 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 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 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 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 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 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 P<0.05。轻度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从 2 0 0 0年 5月起在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15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一股资料 本组 15例 ,男 5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3d ,最大 4岁 ,平均1.5岁。全部病例均行钡剂灌肠检查和直肠粘膜检查 ,部分行直肠内测压明确诊断先为天性巨结肠症 ,其中 1例短段型 ,其余均为普通型。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全部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取头低脚高位 ,于脐上Varess针穿刺 ,慢速注入CO2 ,形成气腹 ,压力在 10~ 14mmHg ,拔除Varess针后于同一点置入内径 10mm 0°腹腔镜 ;分…  相似文献   

16.
经肛门Soave I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2 0 0 1年 12月~ 2 0 0 3年 2月采用经肛门SoaveI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个月~ 2岁。均有排胎便延迟、间断性腹胀、便秘等表现。均经钡灌肠检查及黏膜活检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其中短段型 1例 ,常见型 5例。二、手术方法 取截石位 ,于肛门前后左右缝四针固定线牵开肛门。络合碘消毒直肠 ,于齿状线上 0 .5cm处切开黏膜一周 ,沿黏膜下层分离黏膜与肌层 ,使黏膜呈管状 ,达腹膜返折处全层切开直肠肌管。向外拖拉直肠显露系膜 ,边结扎边切断系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助显剂灌肠与X线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39例经直肠黏膜活检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行超声助显剂灌肠以及X线钡灌肠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助显剂灌肠诊断先天性巨结肠阳性36例,真阳性率为92.3%(36/39)。根据狭窄痉挛段累及范围分型:常见型19例,短段型6例,超短型4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3例,漏诊3例。X线钡灌肠诊断先天性巨结肠阳性35例,真阳性率为89.7%(35/39),其中常见型18例,短段型5例,超短型3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5例,漏诊4例。超声助显剂灌肠以及X线钡灌肠检查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先天性巨结肠38例,诊断真阳性率为97.4%(38/39),其中常见型19例,短段型6例,超短型4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5例,漏诊1例。与单用一种检查方法相比,联合诊断真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超声助显剂灌肠与X线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中均可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二者均可作为常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的作用。方法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行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行直肠后壁肌鞘切除。结果本组36例,获随访35例,随访时间4~24个月,仅1例患儿于术后1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7%,比术前明显减少。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术安全易行,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对预防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巨结肠性肠炎发生的作用。方法对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根治术同时行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大部切除。结果本组89例术后获随访77例,随访时间3~26个月,仅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6个月有一次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2.6%,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污便的发生率由27.3%下降至2.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1个月,2个月,2个月和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mmHg,21.4±8.8mmHg,22.8±10.4mmHg和24.8±9.9mm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直肠粘膜及内括约肌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术后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排便功能及直肠肛管测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61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临床资料,均行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16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3个月至2年),根据手术年龄分为婴儿组(0~1岁)及幼儿组(1岁以上)。对患儿术后大便控制能力、并发症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婴儿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幼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显示术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总阴性率为95.1%(58/61),术后均未恢复;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肛门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可作为首选术式;肛门直肠测压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术后短期随访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