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最终置管于中心静脉的一种血管介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外周血管刺激小、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化疗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患者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等[1].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化疗药物,输注高黏稠的血液制品,而这些患者本身又容易发生出血和感染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促进PICC置管的安全、有效使用。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137例需长期静脉输注药物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行 PICC置管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100%,置管最长时间363 d ,最短7 d。经管给药顺利进行,拔管顺利。结论在置管前及置管后全程精心护理是PICC置管安全、有效、长时间留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PICC在血液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肘正中、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操作安全、方便、并发症少,为中长期输液、输注刺激性药物及化疗用药的病人提供了静脉通道[1,2].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输注化疗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上反复的浅静脉穿刺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化疗药物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及化疗药物外渗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我科于2002年3月将PICC应用于临床,现将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及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舒适护理在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体会。对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定专人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置管位置;根据皮肤情况选择敷贴材料及消毒药液,做好敷贴更换及导管固定护理,提高患者的躯体舒适;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较未实施舒适护理时降低,对导管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期间的维护管理。方法:对32例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在置管期间严格管道管理,尤其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结果:32例病例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置管期间无1例因导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便,无禁忌证;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维护管理.则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化疗为恶性血液病病人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化疗期间补液量多,药物刺激性大,病程长,间歇期短,化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8个月[1],传统给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对血管刺激性强,药物外渗可能会引起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坏死,不仅会给病人造成痛苦,也会影响进一步治疗。因此为恶性血液病病人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途径,对于减轻病人痛苦、保证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减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恶性血液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中排第6位,居青少年恶性肿瘤病死率之首,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血液病主要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血液科常用的静脉治疗工具,是经上肢或下肢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将其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中下1/3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 d,最长372 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 d,最长372 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PICC在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病人进行PIC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d,最长372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性管理对提高PICC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行PICC置管患者830例,实行规范性管理。结果: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至96.27%;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降至26.88%,其中静脉炎和导管移位/脱出的发生率分别降至8.92%和2.05%。结论:规范性管理可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疗是恶性血液病病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病人病程长,常需要6个~8个周期化疗,反复浅静脉穿刺会增加病人痛苦,同时化疗药物对血管造成损伤及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9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血液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治疗功能评估量表(FACT-G)以及家属应激量表(RS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FACT-G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家属RSS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安宁疗护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家属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ower PICC两种固定方法在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136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按标准流程常规消毒后待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导管呈"C"型固定;试验组顺应导管走势,使导管呈直型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PICC穿刺点出血持续时间、导管移位、裂管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wer PICC直型固定法能明显减少穿刺点出血持续时间,能充分发挥Power PICC在血液病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血液病患者经肘窝外周静脉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采取局部护理、管路护理等,解除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安全。结果:本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9 d~10个月,插管成功率100.00%。其中颅内出血致死亡1例(1.67%),输注两性霉素B造成堵管2例(3.33%),3M贴膜过敏致穿刺点周围红、肿、痒4例(6.67%),体外留置管连接处破损3例(5.00%);其余50例(83.33%)均顺利完成化疗,拔管后穿刺口愈合。结论:经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可长期多次使用,减轻患者痛苦,且护士可独自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治真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真菌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组真菌感染12例,感染率为12.6%;对照组真菌感染13例,感染率为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防治真菌感染护理,可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病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时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治真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真菌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组真菌感染12例,感染率为12.6%;对照组真菌感染13例,感染率为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防治真菌感染护理,可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病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时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治真菌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真菌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组真菌感染12例,感染率为12.6%;对照组真菌感染13例,感染率为3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防治真菌感染护理,可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发病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务萍  张丽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01-150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完全性血栓堵塞中的疗效.方法 对80例以PICC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发生导管完全性血栓堵塞后,随机分为4组各20例,A组和C组采用尿激酶5 000 U/ml溶栓,B组和D组采用尿激酶10 000 U/ml溶栓,观察4组导管的再通率、再通时间及凝血功能.结果 4组导管的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完全性血栓堵塞尿激酶10 000 U/ml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5 000 U/ml,每4h通管一次且在48 h溶栓再通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血清甲状腺激素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往往累及全身各系统 ,导致机体代谢及内分泌异常 ,晚期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现将我院 1998- 0 5~2 0 0 1- 0 4住院期间 5 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甲状腺素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血液系统恶性病例组 :本组 5 3例均属晚期 ,男36例 ,女 17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4 9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AL ) 2 8例 ,慢性白血病 (CL ) 8例 ,再障 (AA) 4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6例 ,恶性淋巴瘤 3例 ,多发性骨髓瘤 2例 ,骨髓纤维化 2例。所有患者均无甲状腺疾病史。 2正常对照组 :正常人 2 6例 ,男 15例 ,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