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众多因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因IBS症状而就诊。只有深入掌握其诊断及治疗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医学界对IBS的诊疗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季峰  焦春花 《浙江医学》2008,30(3):207-209
肠易激综合征(im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及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临床形态学及病理生理的改变,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病因尚不明确的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高,在西欧及北美约20%的成年人患有此病,在亚洲国家发病率约为0.8%~11%,女性多于男性。IB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精神社会、遗传、胃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综合因素有关。由于IBS缺乏客观诊断依据,诊断以临床表现为基础,排除其它器质性胃肠道疾病。治疗以对症、调节内脏敏感性为主,同时予饮食调整、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心理行为干预、微生态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根治。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最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为10%~15%^[1]、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也达到5%~10%^[2]。在我国,北京地区、广州地区IBS患者占消化门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5%~50%^[3]和34.3%^[41]。IBS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占用大量医疗咨派^[5-6]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5-羟色胺(5-HT)表达的差异,探讨外周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IBS腹泻型(D—IBS)21例、便秘型(C—IBS)22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19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数量并进行分析。结果D—IBS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回肠黏膜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可能与5-HT不同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表达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的病变。在我国发病率约10%左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等原因,IB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不但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还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等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127例IBS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病率。结果 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总发生率为60.6%,伴抑郁症者68例(53.5%),肠道菌群失调者46例(36.2%),功能性消化不良者46例(36.2%),抑郁症在肠易激综合征各型中普遍存在,而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见于腹泻为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可能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双迪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近年来IBS的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北京和广州的发病率分别为l%和.5.6%。但由于IBS症状多样,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能对所有IBS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双迪(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为全新胃肠节律双向调节剂,治疗IBS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就医行为的因素。方法2009年采用整群、分层和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惠州市的8个城市社区和农村6个自然村中抽取常住城乡居民4000人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收集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记录其人口学资料、过去1年中的肠道症状、既往史、就医情况、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等。并将IBS患者分为就医组和未就医组,先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各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罗马Ⅱ标准的IBS患者237例,其中53例因肠道症状就医过,就医率为22.4%。经过多因素分析并同时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发现,就医偏好(OR=1.81,95%CI=1.27~2.58)、每次腹痛持续时间较长(OR=1.41,95%CI=1.01—5.14)及存在肠外症状(OR=2.14,95%CI=1.06~4.33)是影响IBS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结论IBS患者每次腹痛持续时间较长和肠外症状是影响其就医的因素,就医偏好对患者是否就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情绪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常见的胃肠道心身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3%~15%。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IBS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IBS患者存在心理方面的异常,IBS已被心身医学家描述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为了解人格和情绪对IBS的影响,本研究对67例IBS患者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及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定,以期对IBS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migraine headach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是以弥慢性或单侧发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女性为12.9%~17.6%,男性为3.4%~6.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4.2%~14.6%,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个体压力增大,偏头痛的发作还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近期疗效。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选择32例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给予氟西汀20mg/d,疗程12周,治疗过程中评定患者IBS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消化道主要症状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指标呈逐周下降,按意图治疗(ITT)和方案分析(PP),治愈率分别为50.0%和51.6%,总有效率为分别96.8%和100.O%。结论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西汀可显著改善难治性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市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症状发作或加重的诱发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宁市5个城区18~80岁人群2773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群中IBS患病情况,并对可能影响IBS患者症状发作或加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根据IBS罗马Ⅲ诊断标准,2773例被调查者中,诊断为IBS 181例(IBS组),非IBS 2592例(非IBS组);整体人群患病率为6.53%,每例患者有(3.31±2.29)个诱发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食生冷食物、辛辣食物、乳制品、水果、饮酒及受凉、情绪不佳、劳累是IBS患者症状的发作或加重的单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食生冷食物、水果、乳制品及情绪不佳是IBS患者症状发作或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进食生冷食物、水果、乳制品及情绪不佳是南宁市IBS患者症状发作或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患病率及心理健康状态。方法2011年6—10月对本院内科、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罗马Ⅲ成人IBS调查与诊断问卷进行诊断,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心理健康状态评价。结果342名各专科护理人员接受调查,符合罗马ⅢIBS诊断标准者24名,患病率为7.0%(24/342),2l~30岁年龄组IBS患病率最高(7.9%);IBS患者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IBS组,其中躯体化障碍、人际敏感、焦虑状态、恐怖状态及妄想状态明显高于非IBS组(p〈0.05)。结论IBS在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中高发,21-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患有IBS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NR1基因3′侧翼区AAT重复序列多态性在广东汉族人群的分布及其与IB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11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NR1基因3′侧翼区基因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检测CNR1基因3′侧翼区丸AT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共发现8种CNR1等位基因和20种基因型。IBS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AAT)13最常见(48.3%vs41.6%),基因型均以13/13最常见(24.3%vs21.3%)。以(AAT)10为界,将等位基因分为两组:〈10和≥10;三种基因型:〈10/〈10,〈10/≥10和≥10/≥10。IBS组≥10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97.4%vs92.6%,P=0.023);IBS组≥10/≥10基因型多于对照组(94.8%vs86.3%,P=0.033)。IBS男性≥10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98.89%vs92.86%,P=0.045),IBS男性组≥10/≥10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97.78%vs87.5%,P=0.072)。结论:广东汉族人群CNR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最常见为(AAT)13,基因型最常见为13/13。CNR1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有部分相关性,拥有≥10等位基因和≥10/≥10基因型的男性可能更易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肠道激惹综合症(IBS)的人群发病率15%,占胃肠门诊病人总数的20%-50%。IBS虽无器质性疾病,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对IBS发生机理并不完全了解,目前主要认为是肠在内刺激及精神因素为主[1]。我们对125例IBS肌病人分为五个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及西沙必和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疗法,发现心理疗法合并西沙必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人来源对本院1995年-1997年间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IBS诊断的病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五组,传统治疗组(A组).西沙必利组(B组),传统治疗合并心理疗法组(C组).西沙必利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缺乏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被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而腹泻型IBS易复发、病程长、难治愈,因此又被称为慢性难治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局限,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更胜一筹。近几年来中药在治疗IBS方面尤其是腹泻型IB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主要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两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在难治性IBS发病中的作用和抗抑郁药对IBS的疗效。方法:分别对92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IBS患者和66名健康成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测评,对[BS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IBS患者的主要症状(腹部不适、疼痛和排便异常等)进行分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1BS患者抗抑郁药文拉法新,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和主要症状分级。结果:IBS患者的HAMD、HAMA、HAD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接受抗抑郁药文拉法新治疗2周、4周及6周,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主要症状分级亦明显降低,4周及6周相比较为接近,治愈率分别为46.3%和49.6%,总有效率分别为82.7%和94.2%。结论:心理因素在1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难治性IB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难治性1BS患者的症状。文法法新2周后起效,(4周末及6周末接近提示)疗效延续、稳定。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人群发病率为0.02%~0.05%,是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10%~14%,占脑疾病的0.15%~3%。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发病年龄轻,高峰是20~40岁,平均25岁,60%在40岁以前发病,60岁以上发病者〈5%。以下为2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的观察体会。  相似文献   

20.
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及其高危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围生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发病率,寻找其发病的高危因素,探讨早期预防DVT及PE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广州18所医院DVT、PE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的DVT,PE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调查了18所医院的孕产妇共93651例,DVT,PE患者共49例,肺栓塞3例,得出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0.052%;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003%;固生期DVT死亡率0.002%;围生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高危因素为:剖宫产、妊高征、多产、输血、妊娠合并症、产后应用止血药、产后出血、卧床时间长、产褥期多于妊娠期。结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围生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于西方人群,DVT患者PE的发病率也低于西方。围生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剖宫产、妊高征、多产、输血、妊娠合并症、产后应用止血药、产后出血、卧床时间长、产褥期发病多于妊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