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标准将124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8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治疗2,4,8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分别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抑郁治疗组治疗8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无抑郁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托娅 《现代医学》2010,38(4):420-42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照组则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为期6周。采用HAMD评分、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定法对两组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的情绪状态、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出院前末次评价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A、BI评分较入院后初次评价时均有改变,但观察组改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并对其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朝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68-69,7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指导。观察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身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简式Fugl—Meyer(F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彩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48-149
目的了解早期神经康复加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取10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BI)为指标评定疗效。两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康复组于PSD1周内予神经康复并予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一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HAMD得分均明显下降,BI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康复组HAMD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I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神经康复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黛力新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对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者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33.33%。抑郁与焦虑共病率63.93%;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黛力新或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精神状态。结果: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FMA、BI和HAD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 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HAD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Pearson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L的提高呈正相关。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精神状态,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评分的不同。结果①人院21d、35d两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35d后,两组患者BI评分及QOF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抑郁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早期系统心理干预和由专业康复医师实施的运动训练,治疗满2周、4周后再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CNFDS)评分并比较。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神经功能恢复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早期系统心理-康复干预治疗可干预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NFI、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NF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治疗相比,温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咏梅 《中外医疗》2011,30(30):35-35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5例依据康复进行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125例,常规组120例;2组病例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评价内容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2组评价内容治疗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改善肢体功能,降低残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抑郁及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并发抑郁症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并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咨询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于生命体征稳定48h后,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性质、部位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8周后上田敏偏瘫上肢、下肢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SDS、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上田敏偏瘫上肢、下肢和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而SDS、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1)。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尽早行肢体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科住院的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AM)评估其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MA及BI评分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及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床旁早期康复锻炼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0抽选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护士床旁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照组是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较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Ⅲ级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责任护士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床旁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地调节肌张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为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依据康复护理方法差异分对照组、早期锻炼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干预前后患者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抑郁情绪HAMD、生存质量QOL。结果:早期锻炼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抑郁情绪HAMD、生存质量QOL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锻炼组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HAMD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QO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评定治疗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s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86例急性脑卒中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抑郁情况;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和BI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24.46±5.71)分和(12.62±1.8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68±3.82)分和(26.15±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和BI评分分别为(16.45±3.21)分和(71.27±8.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3.83±2.36)分和(58.43±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较好,不仅可缓解抑郁症状,而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66例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康复基础上接受帕罗西汀口服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改良Barthel及SIS310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