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体外药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IST2支原体试剂盒做解脲脲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脲脲原体体外敏感药物前三位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耐药前二位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在医院周边地区解脲脲原体耐药普遍。治疗其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疾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如条件不许可时,首选交沙霉素或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崔昭 《中国性科学》2007,16(7):11-11,15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ES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19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标本,其中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68例,阳性率为31·1%。药敏实验抗生素敏感性最高的依次为美满霉素(97·7%),强力霉素(94·1%),交沙霉素(92·6%)。耐药率最高为克林霉素(77·3%)。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应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药敏检测,参考试验结果规范地选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A7固体和液体培养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7琼脂固体和液体培养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意义,并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UU和MH的感染提供更准确的实验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洗脱于液体培养肉汤后,直接接种于液体培养鉴定板条和A7琼脂固体平板,分别在37℃温箱和含5%CO237℃温箱中培养24h和48h后观察结果;剩余肉汤经12h增菌后接种于A7平板,在5%CO237℃温箱中培养48~72h后观察结果。结果422例临床标本,液体培养法阳性199例,未经增菌固体培养阳性158例,增菌后固体培养阳性169例。增菌后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未经增菌固体培养分别比较(P均<0.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A7琼脂固体培养比液体培养更具优势,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取长补短,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解脲脲原体可导致盆腔炎、不良妊娠结局、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附睾炎等多种疾病.解脲脲原体有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但目前各种血清型之间致病性差异尚未明确.国内外使用小鼠、黑猩猩、羊等多种动物建立了宫内感染及下生殖道的感染模型,发现各型别感染后可导致IL-1、IL-6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及睾丸组织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和变性等,不同部位感染率、感染时间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应用A7琼脂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A7琼脂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n)和人型支原体(Mycoplsma hominis,Mh)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断Uu和Mh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接种了泌尿生殖道标本的运送培养基直接接种于A7琼脂,在5%CO2和95%N2的气体环境中培养24h~48h后,低倍镜下观察特征性菌落,计数其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结果:28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分离到Uu 102例,Mh29例,混合感染27例,Uu计数≥10^4CFU75例,Mh计数≥10^4CFU24例。结论:A7琼脂法简便可行,结果直观可信,适用于临床泌尿生殖道中Uu、Mh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近几年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流行趋势和特征。我们收集2001~2004年本院性病门诊病例,并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检测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检测结果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4年中共检测18727例,阳性7135例(38.10%),其中Ct阳性2066例(11.03%),Uu阳性4072例(21.74%),Ct Uu阳性576例(3.08%),Ct、Uu与NG混合感染506例(2.71%),Ct、Uu在19~40岁性活跃年龄段人群感染率较高,男性泌尿生殖道以Ct感染、女性泌尿生殖道以Uu感染较多,在性病防治及监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等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155例儿童,取尿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检测炎症细胞、Ct、Uu、淋球菌(Ng)、念珠菌、阴道毛滴虫、蛲虫卵。结果 22例女童阴道分泌物检出白细胞(WBC)阳性,Q检出率6.45%(10/155),Uu检出率22.58%(35/155),检出淋球菌2例(1.29%),念珠菌2例(1.29%),蛲虫卵3例(1.94%)。结论 对儿童泌尿生殖道炎症,要注意查找性病因素。儿童泌尿生殖道内存在Ct、Uu健康携带或正常定植情况。  相似文献   

8.
解脲脲原体检测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脲脲原体(Uu)是主要的性传播病原体之一,可引发尿道炎、宫颈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及输卵管炎等疾病,近年来不合理使用药物,致使其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导致多种抗生素对其治疗效果不佳.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愈率,2002年3月-2004年5月我科对3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110例解脲脲原体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一致性。对89对互为固定的性伴(至少一方有泌尿生殖道UU感染)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当男方存在尿道的UU感染时,其性伴(女方)宫颈的UU感染一致率为87.76%;而女方存在宫颈的UU感染时,其性伴(男方)尿道的UU感染一致率为53.01%。性伴双方泌尿生殖道UU感染的一致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在人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常见的微生物,它可以是一种致病菌,也可是一种共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除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外,还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如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以及一些产科并发症如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期感染等有关,并认为Uu是引起新生儿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因此,目前女性泌尿生殖道Uu的致病性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非淋病性尿道炎、宫颈炎等疾病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准确性及其在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116例标本分别用实时FQ-PCR检测及常规培养法同时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6例临床标本,Uu培养阳性49例,阳性率为42.2%,实时FQ-PCR阳性47例,阳性率为40.5%。Uu培养阳性的49例标本中,实时FQ-PCR法阳性46例,二者诊断符合率为96.6%,经卡方检验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χ2=0.25,P>0.05)。实时FQ-PCR相对于培养法的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98.5%,两法检测Uu的效率基本相当。结论:实时FQ-PCR法不仅能对标本中DNA模板拷贝数准确定量,而且比常规培养法更简便、快捷,但不能用于判定治愈。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药敏403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门诊403例UU阳性患者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敏试验中,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及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依次为96.28%,95.53%,95.53%和90.82%,对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9.85%,18.11%,12.66%和10.92%。结论治疗UU感染,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用药,可以首选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及交沙霉素。  相似文献   

13.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泌尿生殖道常见微生物之一,影响细胞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为常用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将这三类药物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UU对此三类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UU的药敏试验方法、国内外耐药现状和对UU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 (Uu)进行 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并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决定子的结果进行比较 ,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42个Uu分离株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 96孔板小孔中 ,药液倍比稀释成 6 4μg/ml~ 0 0 6 μg/ml ,37℃培养 ,加药组以 72小时后仍不出现培养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根据tet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 ,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消化反应。结果 四环素抗菌活性较差 ,MIC≥ 8μg/ml以上的中度敏感有 1 2株 ,且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MIC也多达 8μg/ml与 4μg/ml。尚未发现对三类抗菌药同时耐药的Uu分离株。 42个Uu株的tetM阳性检测率为71 4%,除 1例外均出现预期酶解片段。结论 ①Uu分离株对四环素族药敏性较差 ,临床上经四环素类反复治疗难以阴转 ,并有症状的Uu感染病例可换用另外两类抗支原体药物 ;②载有tetM的Uu株可能成为耐药株 ,应结合MIC进行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15.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分析及其耐氟喹诺酮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淋菌性宫颈炎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解脲脲原体感染宫颈炎患者的宫颈管分泌物支原体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 157例患者首次给予阿奇霉素、强力霉素、聚维酮碘凝胶三药先后口服及外用治愈129例(82.17%);28例复查UU阳性者予克拉霉素、芦氟沙星同时口服治疗,又治愈21例,2次治愈率为95.54%;第3次UU培养+药敏试验,进行个体化再治疗治愈4例,3次治愈率为98.09%,疗效较满意。结论对解脲脲原体感染宫颈炎的患者应予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对UU的进一步分型是判断感染与携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解脲脲原体(UU)基因分型,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并建立一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组和正常体检人群进行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采用FQ-PCR做解脲脲原体检测。设计分型引物,对FQ-PCR阳性标本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显著性(P=0.033),其中以T960群与Parvum群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parvum群,尤其是1,3,6的单型别在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而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解脲脲原体(UU)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取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分离对上述两种药物耐药的UU菌株,采用PCR试剂盒检测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果2003~2005年间共培养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2845例,UU阳性1213例,3年间UU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2003年耐药率为5.6%和7.7%,2004年为5.4%和5.5%,2005年为8.2%和7.6%。同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的20株UU中均检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论四环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UU感染的敏感药物;TetM耐药基因是导致UU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