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定期监测血压.结果 治疗6个月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 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3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治疗,观察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采用自尊量表评定自尊水平,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结果 治疗2个月末,研究组自尊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自尊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2个月末研究组自尊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22,P<0.01),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77、3.36,P<0.01).结论 认知治疗能显著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 51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行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2周,随访1 a.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 a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随访1 a末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治疗6个月末评定血糖控制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6个月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伤的影响.方法 将889名新兵按照随机数字抽取结果分为研究组(443名)及对照组(446名),均根据训练大纲完成整个训练,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训练伤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训练伤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为16.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或消除新兵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肿块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5 d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1),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 <0.01),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对围手术期乳腺肿块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设为C组.A组与B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A组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3组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3组抑郁状况;同时检测A组与B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A组均较B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3例白癜风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3名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末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8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瑜伽放松训练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观察6周.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干预前入组患者亲属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躯体化及恐怖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常模(P<0.05);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情绪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综合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综合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交通事故致脑外伤患者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交通事故致脑外伤患者的配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入组时及心理干预6个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入组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或0.01);研究组心理干预6个月末,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或0.01),对照组仅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或0.01),研究组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外伤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药物联合催眠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以广泛性焦虑症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催眠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3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同时统计胸闷、气紧、乏力、心悸等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5.19、5.85,P<0.01);两组胸闷、气紧、乏力、心悸等躯体症状检出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胸闷、气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93、9.04,P<0.01).结论 药物联合催眠疗法能显著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躯体化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单用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干预,观察8周.于康复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适应能力.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激怒、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康复干预能显著改善恢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等,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6周.于综合护理干预及干预前6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自拟健康知识知晓率测评表统计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状况,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6周末,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5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一过性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长期性事件和正性生活事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过性事件、负性生活事件,缺乏社会支持等因素均是诱发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在控制其生物学病因的同时,还应调整患者的情绪,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名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名,研究组给予综合性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患者住院全程。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家属予以综合性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7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性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高中及以上患者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初中患者(P<0.05或0.01),有职业患者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职业者(P<0.01).结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抑郁及焦虑情绪,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