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术前内镜和鼻窦冠扫CT检查结果,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规范分类,针对偏曲类型的不同,在局麻下采取个体化的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71例合并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时行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12个月随访期内鼻塞、流涕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为90.7%。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照明良好、暴露清晰,直视下黏膜剥离精细,尤其适合于高位、后段偏曲和复杂畸形者,手术塑形效果彻底、持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但应根据具体偏曲类型,采取个体化、规范的操作术式。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手术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梁建平  李东云  袁弘  陆秋天  刘蓓  李穗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15-1316,1319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采用局麻下鼻内镜直视行鼻中隔矫正术,对部分鼻腔狭小者,同时开放前组筛窦,扩大鼻腔的通气道。结果对85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无鼻中隔穿孔、鼻腔黏连和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法较之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直视、微创、精细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  相似文献   

3.
张波  刘军 《华西医学》2012,(11):1680-1681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1月经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确诊鼻中隔偏曲后,采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的2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所有患者术后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其中治愈195例(91.5%),好转18例(8.5%)。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利于对各种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适合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确、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238例。其中单纯性鼻中隔偏曲157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81例,鼻中隔手术史21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疗效确切,该方法较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同时有效减少鼻腔息肉、鼻窦炎的复发,减少了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安全、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7例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局部麻醉后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局部麻醉后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1例出现术后血肿,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鼻中隔穿孔,1例出现术后血肿,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治愈率94.6%,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出血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率93.3%,出现5例鼻中隔扇动。结论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确切,能保持鼻中隔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7.
选择我院212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内镜组,选择同期200例行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作为传统组,观察近期与远期疗效。内镜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具有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且直视下精确操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对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47例18岁以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结果 4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得到矫正,其中伴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2例在术中一并实施鼻窦开放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随访1~6年。所有患者对手术均满意,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并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手术范围小、损伤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鼻阻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双侧鼻阻力值(N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损伤小,且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根据鼻腔内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经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7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经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6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缓解,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处于正中位置,未见有器质性偏曲。结论鼻内镜下依据鼻腔内中隔偏曲具体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精确、微创和安全等优点,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鼻中隔黏膜下切除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引流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框架结构重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98例变应性鼻炎并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纠正异常中鼻甲.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5.9%,术后半年总有效率81.6%,术后1年总有效率65.3%,术后2年总有效率60.2%.结论:该手术安全有效,有助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2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结果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鼻内镜能全面窥清手术部位,做到明视操作,准确精致,矫正彻底,最大限度避免黏膜损伤,减少穿孔的发生,对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维持鼻中隔稳固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13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结果 137例治愈121例(88.32%),好转15例(10.95%),无效1例(0.73%),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对100例患者术后6-78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黏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建平  袁弘  何宁  陆秋天  李东云  刘蓓  李穗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97-1298,130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联合手术的优点。方法对316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均在3~6个月,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技巧的掌握及术中一并解决鼻中隔偏曲可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结果 对48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高位、后段偏曲成形术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于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形成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鼻阻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94±0.69)分]及双侧鼻阻力值(NR)[(0.34±0.05)Pa/(cm3·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矫正变应性鼻炎患者偏曲的鼻中隔并联合等离子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切口矫正鼻中隔,并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消融鼻腔外侧壁的前半部、鼻丘、下鼻甲。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并对下鼻甲进行部分切除术。治疗前后根据2004年兰州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过敏症状明显的改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为6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黏膜完整性及偏曲矫正满意度评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切口可减轻鼻中隔切口皮肤黏膜张力,扩大手术视野,降低术后鼻中隔穿孔的风险,低温等离子技术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破坏部分鼻腔黏膜而减弱变态反应的强度,达到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坤 《临床医学》2017,(6):109-110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鼻腔扩容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较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可显著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对称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