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胃术后胃瘫综合征(stomach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sPGS)是一种胃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sPGS一旦发生持续常达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治疗处理比较棘手。通过对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12年来6例该病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几年9例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经手术后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对顽固性的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术后6~12d,胃管拔除,进食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溢出性呕吐,呕吐量多在500~1500mL左右,并含有胆汁。查体上腹有轻深压痛,肠呜音正常或稍弱,无气过水音。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胃镜检查可看到吻合口,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吻合口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实施保守治疗12~36d,平均21.34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胃瘫综合征属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通过减轻残胃负担,加速胃肌蠕动的恢复、去除诱发因素、营养支持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11-11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近10年来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游宁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05-130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结论 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瘫多发生于腹部术后4~10 d.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内恢复.本组22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胃手术后PGS治疗以综合性和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手术,以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1998至2007年间571例因贲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23例(4.0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采取经Xx线透视导管引导下或胃镜引导下放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EN)和胃肠道动力药物联合治疗,其中19例患者于5周内恢复,2例延长至7周恢复,2例7周后因顽固性幽门口炎症、水肿行胃肠吻合术而治愈。结论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可根据患者术后胃引流量增多〉600~800ml/d,开始进食或改进半流饮食后上腹饱胀、呕吐,经检查排除幽门口梗阻等可作出诊断,大部分病例经禁食、胃肠减压、肠内营养(EN)和胃肠道动力药物等应用可治愈,少数经久不愈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208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PGS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PGS患者均经保守治疗而获治愈,治疗时间12-42d,平均26d治愈。本组发生率8.6%。结论 PGS的发生是多因素诱发,而术后吻合口水肿及胃肠道动力的改变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疗法可获治愈,不要轻易二次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王昆山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67-16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2001年至今收治PGS5例,占同期胃切除102例的4.9%。结果:本组PGS发生率为4.9%。均发生在术后6~10d,经非手术治疗,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均可恢复。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因素造成的,一般经非手术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8-05~2008-05出现的20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于术后5~8d。经非手术治疗后。19例全部治愈,1例因并发急性坏疽性胆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行粘连松解术后也治愈。结论:PGS的诱发因素有多种,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大部分采用非手术疗法能治愈。  相似文献   

11.
<正>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亦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处理较棘手。正确地诊断和治疗PGS,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病程,避免盲目再手术。笔者所在医院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724例胃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发生胃瘫12例,其中1~2周内治愈3例,3~4周内治愈6例,5~8周内治愈2例,1例经综合治疗8周末愈行全胃切除后治愈。结论 引起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胃的正常运动功能被破坏,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sPGS)是一种胃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sPGS一旦发生持续常达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治疗处理比较棘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为资料,分析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并给予促胃动力药等积极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均在9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年龄、麻醉以及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等均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原因,需要给予综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讨论起诊断方法,分析其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 我远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104例胃癌患者,对其行根治术后,有8例出现胃瘫综合征,对着8例患者的实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7.69%,所有患者均经非手术治愈,其中1例15d恢复,2例18 d恢复,2例22d恢复,3例56 d恢复.结论 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和吻合口水肿,而营养不良、高龄、腹腔感染、水电解质失衡等为诱因.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是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治疗方法是营养支持、心理治疗、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22例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PGS22例,PGS发生率为3.5%,均发生于术后3~8d;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22例均为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3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最短9天,最长45天,经过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完全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胃轻瘫综合征(简称胃轻瘫)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主要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和呕吐、体重减轻等,而有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腹部有器质性损害。 胃轻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胃轻瘫又称为特发性胃轻瘫,其病因不清,属于功能性或特发性上消化道综合征。引起继发性胃轻瘫的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12d,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腹部术后胃瘫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08-1009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治愈,疗程7-46天。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