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71.45±4.04岁,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夜间血压是否120/70mm Hg,将病人分为夜间血压增高组(A组)和夜间血压正常组(B组),将尿微量白蛋白(ALB)、血清胱抑素C(Cys C)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评价夜间血压增高与早期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夜间血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其尿ALB、Cys C均明显高于夜间血压增高的高血压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血压增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应用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检验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早期肾功能损害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伴糖尿病65例设为研究A组,伴高血压55例设为研究B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三组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检验结果。结果:研究A组、研究B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比对照组高,且研究A组比研究B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联合检验阳性率,均比单用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准确度为98.33%(118/120),比单用血清胱抑素C83.33%(100/120)、尿微量白蛋白85.00%(102/120)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肾功能损害疾病可应用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其尿微量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上升,且伴糖尿病相关指标比高血压高,可用于临床尽早诊断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变化机制.方法 采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对121例各种脑部疾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进行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含量测定.使用仪器为美国LX20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脑部疾病各组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脑部疾病各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肾功能损害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另外,脑部疾病各组间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脑脊液中胱抑素C是反映血脑屏障的一个指标.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水平变化对各种脑部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病情监测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30-3832
通过观察ICU老年AKI患者血胱抑素C及血肌酐表达水平的不同,评价胱抑素C对老年AKI的早期诊断价值。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入住三乡医院ICU且发生AKI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段入我院ICU进行诊治的年龄60周岁的未患AKI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胱抑素C及血肌酐的表达水平,ROC曲线评价胱抑素C和血肌酐对老年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价值。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基本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Cys C和Scr水平存在差异(均P0.05)。对照组0h、6h、12h及24h的血清Cys C和Sc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6h、12h、24h血清Cys C水平和12h、24h Scr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入院时相比,而观察组Cys C水平随时间变化呈线进行性上升,6h、12h及24h的血清Cys C水平与0h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12h及24h的血清Scr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ys C对老年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最高,血清Scr次之,两种血清标志物水平在老年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均P0.05)。老年危重且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血胱抑素C及血肌酐在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水平不同,胱抑素C与血肌酐在老年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中均存在早期诊断价值,该研究结果可能为老年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将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异常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P<0.05或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血脂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压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肌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较好,可起到降低血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作用,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在老年肺炎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6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24h尿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清肌酐,直线回归统计分析血清胱抑素C、24h尿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清肌酐等各因素间相关性。结果老年肺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24h尿白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与尿白蛋白、血清肌酐呈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胱抑素C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诊断老年肺炎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为ACI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并比较115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 单纯ACI患者及AC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A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I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多种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检测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市中医院诊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8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检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对肾功能损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结果:肾脏疾病患者CysC、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tatin C是反映肾脏疾病的敏感指标.Cystatin C更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联合替米沙坦(4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晨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及白昼收缩压(dSBP)与夜间收缩压(nSBP)、白昼舒张压(dDBP)均显著高于无LVH组,且差异显著( P <0.05);LVH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除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外,均比无LVH组增大,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BPV)与颈动脉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114例EH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66例和非CAS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BG)、血脂、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压及BPV的差异,并对CA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TC、LDL-C、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均高于非CAS组(P<0.01),HDL-C低于非CAS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TC、HDL-C、24 h SBP及24 h SSD均是CAS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EH患者BPV与CAS密切相关,降低BPV对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结果 LVH组24 h、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以及各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均比无LVH组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且LVH组LVMI高于无LVH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和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增高对左心室肥厚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评价NGAL和Cys—C在PI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PIH孕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亚组、轻度子痫前期亚组、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子痫亚组,另同期选择40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检测血清NGAL、Cys—C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析其与PIH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IH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Cys—C、NGAL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24h尿蛋白定量、血清Cys—C、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GAL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及PIH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ys—C水平在妊娠高血压亚组和子痫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水平除在重度子痫前期亚组和子痫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NGAL、Cys—C水平均与PIH严重程度相关(r=0.936,r=0.763,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GAL、Cys—C和24h尿蛋白定量诊断PI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12、0.753。结论血清NGAL和Cys—C与PIH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可用于PIH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和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B组)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24h、7:00-22:00(白昼)、22:00-次日7:00(夜间)的平均收缩压标准差(SSD)、平均舒张压标准差(DSD)。结果:A组在24h、白昼和夜间SSD、DSD的平均标准差均高于B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5(GD-15)在体检健康者、高血压病非左室肥厚和左室肥厚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组(NI,VH)6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LVH)38例。以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血清GDF-15浓度、动态血压数据以及相关脂质代谢指标。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高血压病患者GDF_15与血压变异性和血脂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1)GDF_15在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中的浓度逐渐升高,且两两组间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2)三个组别各个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BPV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VH组〉NLVH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三个组间的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相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O.01或P%0.05),其中TG水平为LVH〉NI。VH〉对照组(P〈0.01或P%0.05),HDLc水平为对照组〉NLVH〉LVH(P〈0.01或P%0.05)。(4)GDF-15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r=0.437,P〈0.01)、左室后壁厚度(PWT)(r=0.412,P%0.01)、白昼收缩压标准差(r=0.248,P=0.037)、24小时收缩标准差(24hSsD)(r-0.284P=0.019)、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r=0.372,P%0.01),甘油三酯(TG)(r=0.263,P=0.02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397,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长分化因子-15可能参与高血压患者早期的左室重构,并与部分血压变异和血脂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3月选取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4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BUN)、肌酐水平及其阳性率。 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Cys-C、BUN、肌酐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组患者Cys-C、肌酐高于对照组(P<0.05),但BUN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度、重度组患者Cys-C、BUN、肌酐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组的Cys-C阳性率高于BUN、肌酐的阳性率(P<0.05);中度、重度组Cys-C阳性率亦明显高于BUN、肌酐的阳性率。 结论 Cys-C、BUN、肌酐均可反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损害的情况,但Cys-C在早期的诊断价值优于BUN、肌酐,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及早期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及非LVH组,同时选择3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或健康组动态监测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高血压LVH组与非LVH组或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质量指标(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质量指标相关性好.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冲现象(blood pressure morning surge,BPMS)对临床靶器官心脏和肾脏的损害。【方法】中年高血压患者178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BPMS组(62例)和非血压晨冲(N—BPMS)组116例。检测左室质量指数、E/A、LVEF、Sv1+Rv5、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肌酐、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BPMS组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LVMI、E/A、Sv1+Rv均显著高于N—BPMS组(P〈0.05),但两组间LVEF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PMS组MAU显著高于N—BPMS组(P〈0.01)。【结论】中年高血压患者BPMS有明显的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不全、早期肾损害,而对收缩功能影响不大。其表现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因此,中年高血压患者更应控制好血压及BPMS以保护好靶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