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在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1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PTCD术1次成功18例,2次成功1例,总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后,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变化。方法 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术,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2周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的6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进行PTCD术,术后2周后,经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肝损害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全部行PTCD治疗。结果 53例患者均胆道穿刺成功,置入引流管。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50μmol/L以下46例,无明显下降5例,升高2例。结论 PTCD缓解梗阻性黄疸效果明显,为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方法,但对于合并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黄疸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方法及治疗效果,如何提高穿刺置管技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对4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彩超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 46例PTCD基本引导成功,成功率达97%,黄疸逐渐消退,全身症状改善。结论 PTCD是一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穿刺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可移动性操作,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明显,能很快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改善梗黄,缓解症状显著,值得各级医院,特别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带管出院的导管维护状况,分析导管维护状况不佳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改善导管维护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完成PTCD治疗后带管出院的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出院1个月不良事件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微信APP为工具的延续性护理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不良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8例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54....  相似文献   

7.
杨运遥 《医药世界》2009,(11):727-72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对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00-10/2008-12行PTCD和金属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2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胆管造影后行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14例,PTCD 胆管内支架(PTIBS)9例、使用金属支架9枚.结果:22例黄疸消退满意,治疗后7 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198.4±84.6 μmol·L-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平均为127.6±50.5 μmol·L-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效果不满意.结论:PTIBS和PTCD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先行经皮肝穿内外引流术(PTCD)缓解黄疸,观察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I+TAE)介入疗效.方法总结分析50例均先行PTCD,再行TAI+TAE双介入,观察PTCD引流前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肝功能好转,生存时间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先行PTCD术引流缓解,再行TAI+TAE双介入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介入治疗效果,尽可能减轻肝功能的损害,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国内外较常见介入治疗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胆管阻塞问题,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能争取手术时机,降低手术风险,为放疗、化疗创造条件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我院2003年1月~2006年7月共为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和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接受PTCD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4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江倩倩  苗永娟  葛松  刘秀芳 《河北医药》2022,(19):3035-3037
目的 探讨专病护士对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患者的延续护理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且行PTCD术后置管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由普通护士运用微信平台给予患者常规梗阻性黄疸护理相关知识宣教的延续护理,研究组由专病护士基于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PTCD知识掌握情况、引流管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PTCD护理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期间引流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病护士运用微信等信息化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出院患者进行随访,与普通护士比较能提高患者管道护理能力,降低带管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科 《天津医药》1989,17(1):44-46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简称 PTCD)国内自70年代后期始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时,均须先施行 PTC。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在54例预定行 PTC 和 PTCD 的梗阻性黄疸病人中,有30例摒弃了 PTC 的操作直接进行 PTCD,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的免疫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0月来本院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且进一步行PTCD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5、10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无明显不良反应;PTCD术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力均呈不同程度恢复,肠内营养组治疗后5、10 d,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A、IgG、IgM)恢复程度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TCD与EMBE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PTCD或EMBE治疗的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各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PTCD组术后第 1 周总胆红素自(269.36±107.42) μmol/L下降至(158.86±72.62) μmol/L,EMBE组术后第 1 周总胆红素自(258.31±73.81)μmol/L下降至(147.11±55.75)μmol/L,两组治疗前后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期平均为(14.6±8.32)周和(17.8±10.4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与EMBE是姑息性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晚期肿瘤或肿瘤转移压迫胆管所致常见并发症之一,约80%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失去手术机会,病变发展快,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7个月。我科2004年5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术后予以复方苦参碱(岩舒)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6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UG-PTCD)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因素,以便切实有效地改进操作过程,以期提高UG-PTCD的成功率及时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梗阻性黄疸疾病33例,均采用超声引导的PTCD术治疗。结果:PTCD术穿刺1次成功32例,2次成功1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结论:UG-PTCD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经济、可靠的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方法,可以取代X线下引导的PTCD。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有仓  陈辉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4):48-49,53
目的探讨恶性胆管梗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技术特点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经皮穿刺胆道造影后进行介入治疗,其中PTCD 18例,PTCD加胆道内支架42例.共使用金属支架56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其中56例(93.3%)黄疸消退满意。治疗前血清胆红素162.7~960.4μmol/L,术后56例降到17,4~54.5μmol/L。6个月生存率76.7%(46/60),1年生存率51.7%(31/60)。本组无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PTCD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选择左肝内胆管外下支进针62例,选择右肝内胆管进针9例。并观察PTCD术前与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71例中68例1次穿刺成功,2例2次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9%(70/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TCD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35例TBI(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15例TBI<40μmol/L。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