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开拓性科学,而其中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痛苦,促使病人建立有利于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进而有利于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掌握好过硬的专业技术及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处理各类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我们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护理逐渐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病人得到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如果忽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就会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强调以医学心理学为指导,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反常现象,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深入了解并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精神安慰,思想鼓励,解除其心理症结,使病人自觉、积极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并进行适宜心理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作为一名护士,在具体完成护理任务即维护身心健康,预防疾病,配合治疗,治理病人,指导康复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士在对心脑血管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往往忽视其重要性。有些人认为,只需施行先进、有效的救治措施,不需要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医护人员的人格特征、心理品质,职业素养,医疗水平,均可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关系到疾病康复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工作模式逐步被接受,并开始在临床推广应用。人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高级动物,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异常重要。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它始终贯穿于一切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范喜英 《内科》2010,5(1):109-110
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以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心理成熟和发展。抑郁状态的主要症状是情感低落,抑郁,思维缓慢,意志减退,以情感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病,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常伴有焦虑不安、  相似文献   

7.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头或纸片,而是有热血生命的人类”。因此,结核病护理工作者应根据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并使自身的思想品质更好地适应结核病防治工作。结核病病程长,许多病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了结核病后,出现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治疗。作者在三年多的护理实践中,把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促进了病人规则治疗。一、新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通常新发现病人因为没有思想准备,似乎疾病突然来临,又因缺乏对结核病的了解,由此而产生悲观、恐怖和失望情绪;有的看到周围重症病人大咯血,感到自身结局可怕;有的病前工作很努力,突然得病感到低人一等。然而,几乎所有新病人都具有希望尽快治愈,摘掉帽子的心理,针对这些心理特点,采取措  相似文献   

8.
与病人非语言交流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能使一个健康人转变为病人,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折磨人的肉体和精神,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心理活动。但是,许多健康人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意识不到自我的不良心理变化,所以,他们在描述自己的病情时,是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这种不良心理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与病人交往中,通过病人的非语言观察到他们的不良心理变化,也可以运用非语言交流达到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雪梅  张娣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1-1101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疾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急诊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痛苦,心里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有助于病人转危为安。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但应具有娴熟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以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现在的初产妇多数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她们大部分依赖性强,娇生惯养,在分娩过程中,几乎都产生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现象,此时加强心理护理,对产妇减轻分娩疼痛,促进产程,稳定心率、血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院产科2006年3月开始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冶萍 《地方病通报》2010,(3):107-107
随着近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随之崛起并发展迅速,产科工作关系到每个家庭和子女的未来,如何提高产科质量极为重要。心理护理是以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姿势及行为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满足病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使病人在良好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的媒介不是药物或治疗工具,而是护理人员的行为、言语、表情、态度等。由于心理护理是通过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因此,语文修养在心理护理的能力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护理心理学与语言学的结合,产生了护理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在护理领域中的主要表现为:1 在医学领域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环境,造就了她们特有的语言环境心理护理语言必然涉及疾病知识与医学专用词汇。从临床工作中我们感到许多患者的异常心理主要起因于对疾病知识与医学专用词汇疑惑或误解,这无疑使心理护理的语…  相似文献   

13.
护士的品德修养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护士的品德修养,尤其是心理状态起着重要作用。如乐观自信、奋发向上、情绪稳定、体贴病人、多与之交流、转移病人不良心态,用乐观的情绪感染病人,给病人增强信心和力量。其次,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的品质,体现在用药的准确性和对病人积极的护理,护士在工作中要注意忘记个人荣辱,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不能把个人不良情绪向病人发泄,否则会引起病人不良反应。工作中的某些差错事故,往往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品德修养差不负责任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在护理专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掌握病人心理、搞好临床护理,能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因而,心理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可是,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临床护理,而忽视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对做好护  相似文献   

15.
钟黎 《内科》2008,3(3):463-464
我院于2007年共收治慢性呼吸衰竭病人159例。在对病人的治疗护理中,我们发现仅对病人按常规医嘱治疗是不够的,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护理^[1],使病人在接受治疗和康复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对159例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樊鸿雁  陈妙仙 《山东医药》2003,43(32):58-59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安心治疗,平静地度过心理危险期,早日康复。现结合临床实践,对骨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人在术前的一般心理活动主要是恐惧和担心。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病人的消极情绪、焦虑不安较其它治疗都要严重,死亡的可能性纠缠着病人的心理。因此,求生的欲望使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希望医生尽全力抢救,并渴望技术高明的医生主刀。也有的病人认为手术也难免一死,产生绝望心理而拒绝手术。  相似文献   

18.
5例SARS患者的心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和观察其情绪、言语、思维与行为变化及家庭、社会因素对病人心理活动的影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根据观察了解病人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性。结果由于采取上述措施,5例病人睡眠时间由3~5h增加到6~8h,精神状况有较大改善,有的病人由绝食、拒食,食欲逐渐增加,护理合作,对治疗无抗拒言行,能以稳定乐观的情绪和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结论恰当有效的心理指导、心理调适和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9.
老年住院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住院手术的老年病人不良心理活动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住院手术老年病人(年龄>60岁)82例,经观察、了解、分析,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活动,如不适应医疗环境,惧怕手术,不安心住院治疗等。将82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40例)和实验护理组(42例),并对后组有计划、认真地实施心理护理,采取多观察、多接近,多与病人谈心;强化围手术期心理疏导;改善条件,满足需求等护理对策。结果常规护理组优加良11例,差29例,优良率27.5%;实验护理组优加良37例,差5例,优良率88.1%。经统计学处理,P<0.01,二组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老年病人对住院手术适应能力普遍下降,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认真做好老年住院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保障老年病人住院手术和康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患者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我们分析和把握血吸虫病人由疾病所致产生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心理情绪因素,运用心理护理为病人提供支持治疗,调动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