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麻风母亲所生8个子女除一女早年出嫁情况不明外,其余7个相继发生麻风,显示麻风有显著的家庭内集聚性。  相似文献   

2.
一户八口之家,于1968~1974年间先后有4人患麻风。例1,男,1958年生,1968年发病,1973年线索调查时被诊断为瘤型麻风;用DDS治疗两年后又入院治疗,1980年治愈出院继续用DDS巩固治疗,至今未复发。例2,女,例1之姐,1970年发病。1973年  相似文献   

3.
<正> 例1,女,36岁,工人。1988年6月23日就诊。患者3个月前,不慎扎伤左手大鱼际处,后化脓感染,外用消炎药膏感染好转后,局部皮肤呈暗红色脱皮样外观,且不断扩大,时有痒感。近2月来,四肢、躯干、双足部陆续出现大小不一的同样皮疹。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生活史及外阴硬下疳病史。其丈夫有皮肤病3年,目前仍治疗中。体检:一般查体无特殊,双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约玉米粒大小,无压痛。皮科情况:左  相似文献   

4.
叶××,男,54岁,已婚,农民,汉族,广西博白县人。1946年发病,1960年诊为LL型麻风,同年5月入院,11月因其它病死亡。叶××之妻吴××,48岁,农民,汉族。1946年发病,1960年诊为LL型麻风,BI4.0,同年5月入院,1968年治愈出院。叶××之次子,16岁,未婚,农民。1958年发病,1960年诊为TT型麻风,同年5月入院,1968年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两例瘤型麻风治愈多年后又发生了垂足。例1,男,60岁,LL,病期8年,规则治疗12年治愈,仍给DDS100mg/日巩固疗效。治愈后4年8个月,右足背伸无力,3个月后足下垂,行走呈跨阈式步态。病人治愈后未发生麻风反应,无新发皮损,无神经痛,查菌(-).例2,男,58岁,LL,病期4年、规则治疗10年治愈,DDS  相似文献   

6.
麻风的家庭内发病较高已为大家所公认,但一个家系的77人中竟有麻风患者17例则实属罕见。患者,男,52岁,双眉全脱,面部四肢及躯干有边缘不清的红色浸润斑,四肢远端麻木;皮肤查菌(卅);病理检查:真皮内有典型泡沫细胞和大量抗酸菌。诊断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麻风血亲家系成员体检在文山州早期发现麻风病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文山州2011-2016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资料,比较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人口学特征及2级畸残比、平均延迟期和发现方式等流行病学指标。结果: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中新发麻风病例分别为124例和81例,2级畸残比分别为14.52%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延迟期分别为16.23±3.45和10.7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4岁少年儿童占比分别为16.13%和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菌型占比分别为51.61%和6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风患者血亲家系成员体检促进了麻风病例的早期发现,降低了2级畸残比,缩短了诊断延迟期。  相似文献   

8.
活动性麻风患者较易发生麻风性眼病,特别是虹膜睫状体炎。在病人治愈后常因忽视麻风性眼病造成失明。笔者曾见到3例临床治愈后发生虹膜睫状体炎者。例一,男,47岁,务农,LL,病期7年,规则治疗9年,治愈回家。出院后第3年于5月下旬开始双眼不适,视力模糊,数月后疼痛、怕光、流泪、眼红肿。因家住偏僻山村,治疗不便,症状加重,双眼视力显著下降,当年10月双眼失明。在巩固治疗期间第1年是间断服药,第2年很少服药,第3年基本上未服DDS。患者治愈回家后未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瘤型麻风发生Ⅱ型麻风反应。患者女,43岁。因眉毛脱落11余年,全身散在红斑2年余,加重伴发热4 d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躯干、四肢有大小不一的斑疹、斑块及结节,双耳垂肥大,眉毛、睫毛脱落,右侧耳大神经粗大。无麻风病家族史,在省外务工11余年期间,被误诊为"脂膜炎"、"荨麻疹"及"银屑病"。皮损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瘤型麻风。诊断:瘤型麻风发生Ⅱ型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0.
患者任××,男,21岁,未婚。1976年8月发病,1979年10月诊断为组织样瘤型麻风;用DDS治疗二年,再用DDS+RFP治疗二年后中断,1986年9月自杀。其兄37岁,未婚,1987年  相似文献   

11.
作者提出一个经过改进的麻风登记报告系统,初步完成的软件是用Pascal语言编写的,可在APPLEⅡ及其兼容机上运行。以IPF表将病人情况转换成计算机编码。该软体由“输入IPF数据”、“统计”、“检索”等七个程序组成;采用“总目录方式”操作,“会话式”输入输出,所有程序均由“总目录”管理,打入提示字符命令,便可进入不同的操作层次,执行不同的功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男73岁,20年前左小腿知觉迟钝;1990年初诊时诉手指无力已三年,1989年2月右手肿胀,1990年春四肢出现红斑和斑块,随后面部及四肢发生结节和小结,7月入长岛麻风院,BI最高为4;麻风菌素试验阴性;诊断为BL型  相似文献   

13.
报告一家三口同患羊痘。例1.患者男,41岁。有病羊接触史,左手背及右前臂脓疱、结节伴痛痒2周。皮肤科检查:左手背一直径约1 cm乳头瘤样结节;右前臂可见数个直径1~1.5 cm扁平脓疱。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皮损中央溃疡结痂区及周围黄白色环状区域,可见点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空泡形成及气球状变性;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胞质可见嗜酸性包涵体。例2和例3患者分别为例1父亲及母亲,皮肤科检查与例1类似。例2发病前有病羊接触史,例3否认发病前有病羊接触史。3例患者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诊断为羊痘。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0岁,已婚,司机。于不洁性交后2周冠状沟出现无自觉症状的小红斑,渐成隆起硬结、表面糜烂,1月后自然消失。2个多月后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持续1个多月未消退。患者身体素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双手掌有对称性、散在暗红色斑片,部分有脱屑,咽部轻度充血。其妻30岁,女儿7岁,因近10天来皮肤出现类似损害,3人同时做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患者RPR1∶4( ),TPHA1∶640( ),其妻RPR1∶8( ),TPHA1∶640,其女儿RPR1∶8( ),TPHA1∶640( )。均确诊为二期梅毒。讨论 梅毒多由不洁性交而致。近年来,随着梅…  相似文献   

15.
一家三口同患尖锐湿疣方玉复,魏玉平(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730030)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属性传播疾病之一。我科门诊于1994年4月收治了一家三口同患尖锐湿疣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段某某,男性,32岁,个体户,阴茎出疹,痒一年,加重...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0岁,2001年4月份因外阴不适来我院就诊。查体:外阴、阴唇、阴道皱襞可见肤色菜花状赘生物,肛周未见异常。查血抗HIV(-),RPR(-),TPLA(-)。否认不洁性交史。即在我院行激光手术。后其夫也在我院门诊发现阴茎龟头有米粒大肉红色赘生物。肛周未见异常。查血抗HIV(-),RPR(-),TPLA(-)。亦在我院行激光手术。术后俩人定期复查,均未见复发。同年9月份,女患者无意中发现其5岁女儿外阴亦有类似皮损。查体:外阴部充血,后连合处、前庭可见大量鲜红色菜花状赘生物,醋酸白试验阳性。肛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在婴儿发生麻风很少见,作者报告两例婴儿麻风。病例1.女婴、4个月,约一个月前出现皮损。检查:左臂部有两块小的浅色斑(大于3厘米)。皮损无浸润,温度觉减退、出汗减少。初步怀疑未定类麻风。对婴儿耳垂及皮损处取材查菌阴性。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皮损组织活检证实术宅类麻风病理组织改变。在真皮末梢神经可见单核细胞浸润,在末梢神经内可见抗酸杆菌。给于婴儿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淋病病例已屡见不鲜,但全家大小四人同时罹患淋病还属少见。现将我们门诊92年6月确诊的一起全家四人同患淋病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安阳县郭村乡农民王某某,男,34岁,于1992年4月份去山西省长治市出差,有不洁性交后5天出现尿痛、尿急、尿道口流脓。虽经肌注庆大霉素,口服氟哌酸,但在6月3日尿道口有稀薄分泌物,双侧睾丸轻度肿大,有触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轻度压痛。而来就诊。  相似文献   

19.
一家三口同患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2月。阴囊红疹2周,红疹泛发伴手足脓疱1周。颈、臀部、四肢散在分布绿豆至蚕豆大小铜红色斑,表面领圈状脱屑,腕部脓疱。血RPR1:32(+),TPPA(+)。诊断:早期先天梅毒。患儿父母臀部、肛周绿豆大暗红丘疹,潮湿,RPR1:16,TPPA(+),诊断:二期梅毒。母子经正规驱梅治疗后,症状消失,梅毒血清试验阴转。其父自行到私人诊所治疗,失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