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疼痛、体位、出院指导以及出血等全面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6.0%,观察组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有利于加快恢复患者的病情,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慧卿 《北方药学》2013,(12):163-16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计44条患肢)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且半年没有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取护理干预对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排序将选取的6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患者提供常规基础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率达到了96.88%,而对照组只有75.00%。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恢复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季艳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3020-3021
下肢浅静脉曲张为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1-4].Trivex透光旋切术较传统手术由于创伤小,切口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目前正逐渐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于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现回顾我科近期手术患者98例的术后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刨吸术(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方法 我院自2003年6月开始,对32例患者下肢静脉曲张采用Trivex手术,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患肢的健康指导等。结论 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护理工作的完善,使患者的恢复期缩短,并发症减少,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相似文献   

6.
报告静脉旋切术治疗105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护理。认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检查,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行下肢的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介入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慧 《河北医药》2006,28(10):1006-1007
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其疗效可靠,不易复发,但损伤较大.节段性结扎术、硬化剂注射术的优点为创伤小,但疗效不确切,易复发.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开始于1999年,并于2001年引入国内[1].激光仪发射的激光束作用于静脉腔,使其收缩汽化.激光束使粗大的静脉灼闭为条索状,使细小静脉汽化[2].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30例,现就其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实施下肢静脉曲张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其中,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多发生于手术后或制动患者,尤其是下肢静脉。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19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妇,经治疗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之一,治疗该病传统的方式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曲张静脉剥脱术,其缺陷是切口多、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疤痕多、影响美观及易复发等。本院近年来应用国际先进的Trivex微创旋切术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满意,现就相关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DVT)指在深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地凝结,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骨科手术后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对骨科术后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彤  刘长建  刘晨  黄佃  冉峰  王炜  张明  周敏 《江苏医药》2007,33(12):1254-1255
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病情复发的因素,总结再次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2年收治的93例104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下肢静脉顺性造影、腘静脉插管造影、血管彩色多普勒、多普勒超声和肢体体积描记仪等检查,判断患肢静脉曲张复发的病因,并决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中直接复发原因:49条为大/小隐静脉主干残留,22条为小腿交通支功能不全,9条为原发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大隐静脉分支残留7条,深静脉血栓后遗症5条,另布加综合征、左髂静脉压迫各4条,先天性血管畸形、小腿外伤后动静脉瘘各2条.分别予以浅静脉剥脱、交通支结扎切除、深静脉瓣膜包裹等手术和相应保守治疗后效果肯定.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主要是术前诊断错误和手术操作不当所致,术前应以影像学检查和功能学评估相结合,可准确了解病情并选择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重视改善小腿肌肉泵功能,以减少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2006年6月对3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高位结扎电凝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现已成为产科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剖宫产本身有较多风险及并发症,如手术后下肢静脉栓塞,若进而发展为肺栓塞,则后果不堪设想.如何预防及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以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很重要,本文即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恢复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分析不同护理后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疼痛时长、小腿麻木感消除时间等指数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1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舒适度,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其临床护理进行相关的讨论,总结相关经验,从而提高这个方面的护理水平。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中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一共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其中每组分别为40例。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一些护理,对观察组则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同时对两组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相关的记录,最终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并发症3个方面,观察组所用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所需住院的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之后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钩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钩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2004年4月收治的4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计65条患肢)采用钩剥术治疗,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术后均顺利康复。术后随访1个月~13个月,无1例复发,平均住院时间4.6d。结论:钩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皮肤护理.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收住的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前术后皮肤护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实施正确的皮肤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远离曲张静脉带来的不便与痛苦.探讨皮肤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全面有效综合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4例脑卒中并发下肢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基本病情及手术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方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对比患者骨折前及康复后的Et常生活能力。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64例患者中发生压疮5例,便秘10例,伤口愈合延迟1例,无其他并发症。住院14—40d,平均25.2d,经过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接近骨折前的水平。结论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骨折患者的康复以及术后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提倡融生理、心理、社会于一体的整体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