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综合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抽选我院ICU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167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观察组,予以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同时抽选ICU在2012年1~12月收治的159例行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pH值、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死亡率、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H值、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护士培训,完善集束化护理方案的质量控制,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是降低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ICU收治的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需行气管插管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因同样病情收住ICU需行气管插管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死亡率、VAP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及住ICU时间。结果治疗组死亡率、VAP的发生率低,撤机成功率高,住ICU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是有创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措施有效落实,能提高AE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吴惠娴 《全科护理》2012,(33):3102-3103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VAP)的实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行辅助机械通气的128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病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P发生率为10.93%,病死率为14.29%(1/7),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6.56%,病死率为52.94%(9/17),研究组病人VAP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VAP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患者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住院费用、ICU入住时间,降低气管切开率与病死率,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两种脱机方法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验性脱机和程序化脱机在机械通气(MV)撤机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经验性脱机和程序化脱机两种方式分别对116例(经验组)和60例(程序组)MV患者进行撤机试验,并对比两组MV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h内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与经验组比较,程序组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均P〈0.05);程序组脱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经验组(70.7%)(P〈0.05);VAP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方面,程序组均明显低于经验组(均P〈0.05);而48h内再插管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程序化脱机能明显缩短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VAP发生原因。将69例发生VAP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结果:156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者发生VAP 69例,发生率为44.2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存在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15 d、有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a CO2,RR明显低于对照组,P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较多,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化治疗方案对急诊科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ICU机械通气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6)和研究组(n=70),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改良集束化治疗措施,比较两组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VAP发生率(21.4%VS36.8%)、机械通气时间(11.8±2.2dVS14.5±3.3d)、住ICU时间(13.6±4.1dV819.5±4.9d)、ICU住院费用(6.09±2.53万元VS7.30±4.18万元)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改良集柬化VAP治疗能明显提高急诊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人住ICU的好转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入住ICU的时间及费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将116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棉球顺序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在普外科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普外科术后机械通气在48h以上的患者112例,分为干预组58例及对照组5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实行集束化干预策略。采取抬高头部≥30°体位、每日唤醒并评估患者进行脱机实验,预防消化性溃疡、深静脉血栓等措施。分析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呼吸机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Ⅵ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干预组患者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干预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转科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有显著疗效,可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有效的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care bundle)干预策略对预防老年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1年01月~2011年12月收住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小时的老年患者共99例,按制订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计划,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选取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入我院ICU接受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48小时的老年患者共98例作为对照组,按重症监护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对观察指标的监测,统计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组在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内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老年人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长期机械通气(LTMV)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在ICU机械通气≥7d的患者人ICU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病分布、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气管切开时间。根据撤机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生存组22例,死亡组2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校正心率(PA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1),气管切开时间明显晚于生存组(P〈0.05),血浆白蛋白(AL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或P〈0.01);而两组间的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WBC)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时间、HCT和PLT与LTMV患者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气管切开时间、HCT和PLT是影响LTMV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119,P<0.001),机械通气时间为(5.2±1.9)d短于对照组的(9.5±1.9)d(t=14.420,P<0.001),在ICU住院时间为(7.1±1.4)d短于对照组的(12.1±1.9)d(t=6.821,P=0.021)。结论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镇静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就诊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按常规ICU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镇静护理,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及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镇静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干预中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风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改进的综合护理措施与传统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VAP危险因素、基础疾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痰细菌培养结果、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结果试验组痰细菌株数、VAP例数、VAP时间发生率、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VAP发病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械通气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RICU收治的危重症行MV的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埘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VAP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对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与原护理措施进行对比,观察方案实施的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的方案实施后,VAP发生率由原来的44.64%下降为24.47%。结论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集束化护理,使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充分发挥了护理措施在防治VAP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消化道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化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的发病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0%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和40.0%,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消化道护理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VA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将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对肺部感染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6例重型颅脑创伤行气管切开治疗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早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内予以切开)79例和延迟组(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10h实施气管切开)57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气管起开前后的血气指标、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结局等指标。【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均显著的优于延迟组;早期组气管切开24h后PaO2、PaCO2、SaO2值,切开前与切开24h后的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延迟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组气管切开后d7、d28的CPIS评分均显著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的肺部感染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和延迟组患者的28d病死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具有气管切开指征后应该及时予以气管切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降低肺部感染率、缩短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