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础护理实施及临床满意度调查。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脏科住院治疗的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实施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全组43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3.0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35%(41/43),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结论注重基础护理,有利于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的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质护理活动对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治疗的274例老年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老年科卧床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由病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家属满意度由患者家属在病人出院时按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使得护理合格率由86.64%(227/262)上升到98.91%(271/274),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93.13% (244/262)上升到99.27% (272/274),经x2检验,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2,P<0.05,x2=8.289,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有利于老年科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在更多的临床科室推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80.00%、95.00% (P <0.05),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82.50%、97.50%(P<0.05).结论 对急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45-144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科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前后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各1830例,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产科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03%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42%上升到9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8.252,82.979;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产科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值得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160例,通过遵医行为调查问卷、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量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48.2±10.4 vs 44.1±10.2)、生活质量评分(31.3±3.7 vs 25.8±3.8)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97.5% vs 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心理状况等因素,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创伤的急救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进行抢救的102例的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急诊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由84.44%,上升到96.49%,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由86.67%上升到98.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及时准确判断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病情和正确处理多发伤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首要条件,加强对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新入院患者处置合格率为主题,对新患者入院处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新入院患者处置合格率的因素,作为改进的关键并重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影响合格率的缺失项目进行查找和进行相应的改进后,新入院患者处置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4%提升至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58,P<0.01)。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与活动后住院患者满意度综合评分分别为(92.55±1.65),(97.25±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8,P<0.01)。结论通过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了新入院患者处置的合格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增进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根据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风险种类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病人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窒息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35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风险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常规护理组新生儿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风险管理组新生儿则根据经验总结新生儿窒息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窒息新生儿风险管理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常规护理组新生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89.82%和91.62%,而风险管理组新生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5.77%和97.35%,常规护理组和风险管理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窒息新生儿病死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探讨人性化服务的实施效果,以进一步改进我科护理工作。方法护理部记录备案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每月护理质量评估资料,收集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问卷。抽取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问卷各500份进行分析,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性化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我科对住院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形象,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如何根据护理级别给予患者相应基础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分级护理责任到人实施前后的两组患者,通过调查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比较分级护理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 使基础护理服务落实到位,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1.1%提高到96.4%,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由89.80%提高到96.94%.结论 通过实施分级护理责任到人,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8.21±1.55)和(11.12±1.0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一0.00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费用分别为(3.47±0.19)万元和(4.22±0.34)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47)。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有利于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措施在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动脉栓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64.10%和69.2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92.31%和94.87%,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急性动脉取栓术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收住院的1200例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找出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方法,制定具体方案,并对2007年1月~6月的830例危重患者按制定的方案进行护理。比较方案实施前后患者基础护理达标率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方案实施后,患者基础护理达标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记录及护理操作合格率有所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护士自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基层医院可以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管理等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临床效果,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0%,对照组为86.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应用CNP护理,对照组按呼吸科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痰细菌培养合格率、出院前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及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患者痰细菌培养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CNP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比较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的评价、护士认可程度、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和工作满意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和护理部每月考核平均分数,观察引入该管理模式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护士对晨间护理工作8个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830,-6.082,-5.699,-5.798,-6.259,-6.340,-6.173,-6.340;P均〈0.01);护士对使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后在8个方面认可程度比较,实施后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6,P〈0.01);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的比较[(28.89±4.30)分比(31.56±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7,P〈0.05);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实施后(96.42%)高于实施前(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在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患者晨间护理质量合格率、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方面,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0.77,8.546;t=-9.029;P均〈0.01)。结论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临床护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风险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常规护理组,选取风险管理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给予根据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外伤昏迷患者死亡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人性化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每组38例.常规对照组患儿及患儿家属仅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常规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干预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76.12%和94.74%,而常规对照组和人性化护理干预组患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73.68%和92.11%,两组患儿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有利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在临床中开展的状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65例患者及65名家属就各项需要的满足情况及优质护理服务带来的影响进行调查;对30名护士就其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72.3l%的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服务质量持认可态度,尤其对护士给患者提供的康复帮助满意度达100.00%;饮食、运动方面的健康指导满意度达90.77%,但也认为无家属陪护感到孤独、不能及时与家属沟通等。86.15%的患者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95.38%认为能节约家属时间和精力;81.54%的患者家属认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理费应适当增加。66.67%的护士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提高程度较大,但仅36.70%的护士认为普及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显示出自身价值。结论要进一步增进护患关系,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方便,增强其安全感,以便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