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胃肠黏膜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肠黏膜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与否分为rhGH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0.1 IU/kg/d,每日一次,连续治疗十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于治疗第1、4、7、10天抽取患者血液检测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血浆EGF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人外周血DAO、D-乳酸水平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在第1、4天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第7和1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表皮生长因(EGF)在第1天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第4、7、1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天数逐增,实验组DAO、D-乳酸和内毒素呈下降趋势,EGF呈上升趋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胃肠黏膜损伤患者,总有效率高,可促进肠黏膜屏障的恢复,降低内毒素水平和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分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肠黏膜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和实验组(C组).C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前10 min经SMA注入TGF-β1溶液0.5 mL;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TGF-β1,余同C组;A组单纯分离肠SMA,不做阻断,余同B组.采用HE染色及Chiu评分法判断小肠黏膜形态学损伤程度,检测门静脉血浆中D-乳酸水平.结果:B组肠黏膜损伤较A组严重,C组肠黏膜损伤较B组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Chiu评分和门静脉血D-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490、33.084,P均<0.001);门静脉血浆D-乳酸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病理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81,P<0.001).结论:TGF-β1可以减轻小肠L/R损伤,血D-乳酸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进而评价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现立  汪雁明  卫利民 《医学争鸣》2006,27(19):1761-1764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白鼠胆总管并应用rhGH,观察其回肠黏膜形态学、回肠液sIgA改变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壁呈现肌层变薄,黏膜厚度减少[(232±22)μmvs(362±43)μm],肠绒毛变短[(158±22)μmvs(254±39)μm],变细或绒毛融合等形态学改变;回肠液中sIgA浓度减少[(70±14)mg/Lvs(162±32)mg/L]及细菌移位例数增加(3/12vs0/15).应用外源性生长激素1wk后,回肠黏膜厚度增加[(308±34)μmvs(232±22)μm],肠绒毛增粗、增长[(216±29)μmvs(232±22)μm],结构保持相对完整,回肠液中sIgA浓度回升[(114±18)mg/Lvs(70±14)mg/L],细菌移位减少(2/15vs3/12).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损,给予外源性rhGH可以较好地保护受损的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常元 《医学综述》2012,18(8):1201-1204
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败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是主要原因。梗阻性黄疸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小肠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破坏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免疫屏障、生物屏障以及机械屏障的破坏。实验研究表明梗阻性黄疸时通常出现小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有小肠肠壁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氧化应激反应、肠壁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每组再分为7,14d组.分别于术后7,14d采集门静脉血,取回肠末端小肠组织.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给小肠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及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分析手段检测并判定肠黏膜IL-18含量.[结果]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及梗阻性黄疸组肠黏膜损伤较假手术组明显严重(P<0.01);随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性黄疸组肠黏膜损伤呈加重趋势,不同时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肠黏膜损伤程度较梗阻性黄疸组明显减轻(P<0.05).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及梗阻性黄疸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梗阻性黄疸组明显降低(P<0.05).重组人生长激素组及梗阻性黄疸组肠黏膜IL-18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重组人生长激素组肠黏膜IL-18表达水平较梗阻性黄疸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可减少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IL-18的表达,可保持肠黏膜结构完整,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组织IgA+、TGF-β+及IL-8 mRNA+细胞数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探讨梗阻性黄疸时损害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用Wistar雄性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及梗阻性黄疸组,并于术后4、7和14d分别测定大鼠门静脉血内毒素及结合胆红素含量,取小肠组织测定IgA+、TGF-β+及IL-8 mRNA+细胞数.结果 梗阻性黄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内毒素含量明显增加,梗阻性黄疸组内比较随梗阻时间延长内毒素浓度增加更加明显.梗阻性黄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gA+、TGF-β+及IL-8 mRNA+细胞数明显减少.梗阻性黄疸组组内相比,IgA+、TGF-p+及IL-8 mRNA+细胞数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 梗阻性黄疸致小肠黏膜固有层内IgA、TGF-β及IL-8 mRNA的表达减少,使之成为削弱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导致和加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解除胆道梗阻,胆道引流,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乌司他丁,10万U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为7 d。测定术前1d、术后3 d、术后7 d 2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术前1 d、术后7 d 2组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L/M)比值。结果 2组术前1 d,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和尿L/M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2组内毒素水平、DAO活性均较术前1 d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7 d,2组患者尿L/M比值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75.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肠通透性,减轻肠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肠黏膜屏障能保持肠黏膜正常防御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梗阻性黄疸可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导致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及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OJ组制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7 d后各组同一时间点取材。观察肠黏膜上皮组织形态变化,检测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含量。结果 OJ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结构受损,门静脉血内毒素、D-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性受损,是发生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通透性和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设计?胆总管结扎后获得梗阻性黄疸(阻黄)动物模型?60只SD大鼠被随机平均分成6组:第1组,健康对照组,生理盐水1.5 ml/d 灌胃;第2组,假手术对照组,生理盐水1.5 ml/d灌胃;第3组,阻黄组,生理盐水1.5 ml/d灌胃;第4组,阻黄+谷氨酰胺[0.2 g/(kg·d)灌胃]组;第5组,阻黄+生长激素[2 U/(kg·d)皮下注射]组;第6组,阻黄+谷氨酰胺[0.2 g/(kg·d)灌胃]+ 生长激素[2 U/(kg·d)皮下注射]组?术后第9天每只大鼠给予双糖灌胃,第10天收集24 h尿液及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下腔静脉血标本并分别行乳果糖/甘露醇(L/M)检测?细菌培养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第1组与第2组之间,以及第4组与第5组之间L/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所有组间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6组细菌移位率比第4组或者第5组小(P < 0.003 3),而第4组与第5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03 3);第4组细菌移位率比第3组小(P < 0.003 3);第6组细菌移位率比第1组或者第2组大(P < 0.003 3),而第1组或第2组间无明显变化(P > 0.003 3)?结论:在梗阻性黄疸中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在减少肠道高通透性和细菌移位率上明显比单独应用任意一种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与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关系。方法:复制大鼠胆道梗阻-再通模型,对胆道再通前1d、术后1,3,7d的浆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内毒素、肝功能及前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假手术组(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胆道梗阻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并与黄疸程度、内毒素水平、前白蛋白相关(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存在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与营养障碍、内毒素血症引起的生长激素受体表达受抑有关,并可进一步加重营养障碍和内毒素血症,是介导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用四氯化碳(CC 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防治组在造模后1h始以山莨菪碱7.0mg.kg-1.d-1腹腔注射。大、小剂量治疗组造模后第4周始腹腔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14.0mg.kg-1.d-1和7.0mg.kg-1.d-1。第10周末测定血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βRⅠmR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山莨菪碱给药组大鼠血清ALT和H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该药还能抑制纤维化肝组织中TβRⅠmRNA的表达和TGF-β1蛋白的表达。结论:山莨菪碱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OR组)、单侧输尿管梗阻手术组(UUO组)和冬虫夏草治疗组(CST组)。无菌条件下UUO组及CST组均进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手术,而SOR组仅分离左侧输尿管但不结扎及剪断输尿管。于手术当天开始CST组予冬虫夏草菌粉,SOR组及UUO组予蒸馏水,均每天一次性灌胃。于术后第7、14、21、28天分别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梗阻肾组织行HE染色,ELISA测定表皮生长因子-β1(EGF)及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值于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T组HE染色见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UUO组减轻;CST组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明显低于UUO组(P<0.05),EGF的表达明显高于UUO组(P<0.05)。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调节TGF-β1及EGF的表达而减轻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败血症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E.COLI复制大鼠败血症模型。4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败血症组(S组)及RHGH治疗组(T组),S组及T组又依观察时点再分为1D、3D两个亚组(T1D,T3D,S1D,S3D)。应用RT-PCR、免疫组化、放射免疫等方法,动态观测肝组织IGF-1MRNA表达情况、肠粘膜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菌移位、血浆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肠道形态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RHGH能明显减轻败血症大鼠肠粘膜结构损伤,减轻肠道细菌移位。2T组大鼠肠粘膜BCL-2表达水平(T1D:2441±117;T3D:3628±235)明显高于S组水平(S1D:321±36;S3D:1873±57)(P<0.01)。3T组大鼠血浆GH水平〔T1D:(1.28±0.24)ΜG/L;T3D:(2.14±0.48)ΜG/L〕显著高于S组水平〔S1D:(0.74±0.12)ΜG/L;S3D:(0.60±0.18)ΜG/L〕(P<0.01)。4T组大鼠血浆IGF-1水平〔T1D:(168.94±65.67)ΜG/L;T3D:(201.56±64.98)ΜG/L〕明显高于S组水平〔S1D:(116.72±13.96)ΜG/L;S3D:(107.50±23.53)ΜG/L〕(P<0.05)。5T组大鼠肝IGF-1MRNA表达水平〔T1D:(0.98±0.20);T3D:(1.76±0.17)〕显著高于S组水平〔S1D:(0.38±0.09);S3D:(0.46±0.10)〕(P<0.01)。结论RHGH可能通过抑制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GH/IGF-1的作用来维护败血症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孙旖旎  费翔  孙赫 《医学综述》2009,15(14):2158-2160
小肠三大黏膜屏障由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构成,以维持肠道内各类天然菌落的平衡,阻止肠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梗阻性黄疸常造成小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肠道内各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至肝、脾、血浆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引发门静脉以至全身血液系统的内毒素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梗阻性黄胆与黏膜屏障的损伤及其修复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些降低肠内细菌移位率的有效药物和方法,并尝试应用微生态制剂来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对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功能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肾功能及肾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结扎法建立尿路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性给药对尿路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RT-PCR法)、血清肌酐(碱性苦味酸法)、尿素氮(尿素酶法)及肾病理组织学(常规He染色)的影响。[结果]1、大鼠尿路梗阻3d,模型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均升高,其中尿素氮升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但血肌酐升高不明显;丹参治疗组结果类似。术后3d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比较,均P〉0.05。大鼠尿路梗阻14d血清肌酐、尿素氮持续升高。丹参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均降低,其中尿素氮降低明显,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尿路梗阻56d,模型对照组血清尿素氮在高位水平,而血肌酐变化不明显;丹参治疗组结果类似。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TGF-β1mRNA呈高表达趋势;丹参治疗组各时点对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未见明显影响,但趋势显示丹参治疗给药可能有轻微抑制TGF-β1mRNA表达。3、病理结果:模型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呈固缩性改变,肾小管广泛坏死;丹参治疗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呈固缩性改变,肾小球个别坏死。[结论]尿路梗阻性肾病大鼠长期注射丹参注射液有助于减少肾小球坏死、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OJ 黄芪组.OJ 黄芪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重,共7d.检测实验鼠血清和肝组织TGF-β1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OJ组、OJ 黄芪组血液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 黄芪组肝组织TGF-β1水平较OJ组显著降低;OJ 黄芪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 黄芪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脏形态结构,减轻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能量提供为630kJ/(kg.d),含氮量1.0 g/(kg.d)。TUNEL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黏膜TGF-β1的表达。结果 OJ+能全素组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低于OJ组(P﹤0.05),OJ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OJ+能全素组大鼠肠黏膜TGF-β1阳性细胞表达与OJ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内营养可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TGF-β1分泌,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防止OJ时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及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任取其中1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及缬沙坦组(Val)各8只。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糖、24h尿蛋白定量。测定血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表达水平及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Val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低于DM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NO水平较降低,下降幅度达79.2%。病理改变轻于DM组,未见有肾小球硬化。结论:缏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肾组织局部NO水平和抑制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F-КB的活化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30只体重为230g~26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三组: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H组)(n=10)、梗阻性黄疸组(obstructivejaundice,OJ组)(n=10)、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组(OJ+PDTC组)(n=10)。建立梗阻性黄疸的动物模型,术后3周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检测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及细菌易位的变化情况,观察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KB的活化。结果:OJ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D-乳酸、TNF-α、IL-6浓度比SH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J+PDTC组细菌易位、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比OJ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回肠黏膜少见NF-КB活化的细胞。而OJ组出现大量核内NF-КB活化,比SH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PDTC组NF-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OJ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КB活化在梗阻性黄疸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