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武强  凌永平  黎向群 《吉林医学》2014,(22):4929-4930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术前内镜活检确诊,其余38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误诊率为63.3%。60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Ⅰ、Ⅱ、Ⅲ、Ⅳ期例数分别为26、18、12、4例。56例行手术切除,4例Ⅳ期单纯活检。随访1年内的Ⅰ~Ⅲ期患者,其生存率达100%,Ⅳ期仅为50%;3年后Ⅰ~Ⅲ期的总生存率为80.0%。结论:为了提高诊断率,对于Ⅰ~Ⅲ病例应行内镜活检及手术检查,并给予手术治疗;Ⅳ期则给予全身放疗与局部放疗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淋巴瘤是淋巴组织的原发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的细胞成分和组织结构分为霍杰金淋巴瘤 (HD)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胸部淋巴瘤常是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侵犯纵隔 ,肺门淋巴结 ,肺实质 ,胸膜和心包等组织器官。作者收集了 6 2例经病理证实的胸部恶性淋巴瘤 ,结合文献资料 ,对其胸部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均为CT导向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胸部恶性淋巴瘤 ,均进行CT扫描。其中HD 15例 ,NHL4 7例。男 4 1例 ,女 2 1例 ,年龄 2~ 76岁 ,平均 4 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手术及病理确诊为PGML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 消化道造影和/或CT检查,2例确诊为PGML,21例误诊为其他病变,误诊率91.3%(21/23).结论 多种影像检查相结合及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PGML误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影  杨正兵 《四川医学》2002,23(9):974-97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总结出最佳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对近年我院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67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病误诊率高达65.7%,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动态观察相关病变,联合应用内镜检查,气钡造影等手段提高诊断率,以免误诊为晚期肿瘤放弃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进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1990年到 1998年所治疗的2 4例病人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并都来源于B细胞。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我们于 1990年至 1998年所治疗的2 4例病人来源于我市一院、二院 ,均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术后均进行了正规化疗、放疗。1 2 诊断 采用Pawson标准 :①无病理性浅表淋巴结肿大 ;②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 ;③胸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④手术时除胃区域性淋巴结受累外腹腔未发现其它大肿物 ;⑤肝脾正常。病理组织学分型 ,基本上按国际标准分类。病期按照修正的AnnArbor分期标准划分。2 结果2 1 临床资料 本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评估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资料。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4例,结节6例(其中多发4例),弥漫性多发片状影8例。14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11例,结节病灶强化明显,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特点是大多有充气支气管征或周围间质浸润,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外淋巴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T和MRI两种影像技术联合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准确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9年4月诊治的6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MRI检查,最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观察研究对象的两种影像学手段的征象表现,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检测、MRI检测、CT及MRI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结果 CT联用MRI诊断相比于单纯采用CT或MRI的准确性更高;MRI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MRI诊断(P<0.05)。结论联合应用CT和MRI检查对于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准确性更高,可提供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ri mary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PGI ML)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9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25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症状、发热等;术前误诊率较高;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其中根治性手术18例,姑息性手术5例,肿块活检术2例;随访3个月~10年,随访19例,10例死于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鼻腔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鼻腔侧壁,鼻底及鼻中隔面,肿瘤可向鼻窦、外鼻、眼眶、鼻咽等处扩展,现将我院CT检查并经活检病理证实的3例鼻腔恶性淋巴瘤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性,患者头痛,两侧鼻塞,鼻出血,鼻部麻胀感半年余。检查:两鼻腔内可见新生物,质软,色红,触之易出血。CT扫描,两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并向后鼻孔、鼻咽部及两侧上颌窦、筛窦内蔓延,两侧下鼻甲、鼻中隔前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8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作1991-07/1997-07收治21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诊治体会林海清周福海我院外科自1990年3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0.8%(15/182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MPR)进一步分析胃肠壁的厚度及周围淋巴结的情况,总结胃肠道淋巴瘤较典型的CT表现。结果胃肠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胃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周围淋巴结较大是较典型的CT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 ,影像学表现复杂 ,笔者收集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分析CT表现 ,进一步认识淋巴瘤的CT改变 ,以期能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42~ 6 9岁 ,平均 5 8 7岁 ,病程 1周~ 1年。CT装置是Elscint2 40 0全身CT扫描机 ,轴位扫描 ,层厚 10mm ,间隔10mm ,冠状位扫描层厚 5mm ,间隔 5mm。 5例平扫 ,7例平扫后加做增强扫描。造影剂用Ominipaque2ml/kg静脉注射 ,注射完毕后立即扫描。结 果本组 12例中 ,…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家驹 《苏州医学》2006,29(2):119-121
淋巴瘤是经常侵犯胃肠道的血液系恶性肿瘤。胃肠道是淋巴结外(下称结外)淋巴瘤的最好发部位,以胃最常见(60%),其次是小肠(30%);大肠最少见(10%)。原发于消化道的恶性淋巴瘤大多为非何杰金病淋巴瘤(NHL),而何杰金病则很少累及胃肠道。在西方社会,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5%;在我国,约占胃和小肠全部恶性肿瘤的1%~2%。  相似文献   

17.
曾以初  吴健 《广西医学》2003,25(3):453-454
鼻腔恶性淋巴瘤较少见 ,以往文献认为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1〕,不易与其他鼻腔占位性病变鉴别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笔者搜集整理 2 0 0 1年 7月~2 0 0 2年 3月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淋巴瘤 5例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病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为 4 3~ 6 1岁 ,平均 5 0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3年。CT设备为岛津TCT - 30 0 0TE ,行俯卧位冠状面扫描 ,层厚 5mm ,层距 5mm ,扫描范围自额窦至蝶窦。5例均为平扫 ,未作增强扫描。 5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CT扫描在纵膈淋巴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收集了本院 2 0 0 0~ 2 0 0 2年间经CT检查并经临床和 (或 )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瘤 1 6例 ,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CT检查对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l 临床资料1 6例患者中男性 1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4-67岁 ,平均年龄 41岁。主要临床症状 :发热1 3例 ,呼吸困难 1 0例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9例 ,面颈部浮肿 7例 ,胸腔积液 2例。1 .2 诊断方法经局部淋巴结活检确诊 9例 ,经剖胸探查确诊 4例 ,经皮穿刺活检确诊 3例。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与核磁共振(MRI)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固始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进行螺旋CT与MRI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MRI总检出率[93.75%(60/64)]高于螺旋CT[75.0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比较,MRI在胃肠道淋巴瘤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IST.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GIST肿块直径2-4.5cm,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增强后强化均匀,CT值增加10~35Hu;恶性GIST肿块直径5-12cm,6例病灶呈类圆形,3例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中7例可见坏死区,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CT值增加45~80Hu。结论:螺旋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及强化特点,有分叶或坏死征象提示为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