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大黄素治疗组,经大黄素治疗糖尿病大鼠2,4和8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脏MCP-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的24 h尿蛋白以及肾组织MCP-1表达显著增加,经大黄素治疗后上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结论糖尿病时MCP-1表达增加,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表达而达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大黄素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N、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糖能够诱导大鼠GMC增殖、上调FN的表达以及促进p38MAPK活化,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GMC增殖、FN表达与p38MAPK活化,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大黄素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敏  王超  邢邯英  王杏 《河北医药》2015,(2):174-176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分为模型组与通心络高、中、低剂量(4、2、1 g/kg)组,每组10只,灌胃途径给药,持续12周;另取10只C57BL/6小鼠作正常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FN、L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FN、L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LN、F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通心络低、中、高各剂量组LN、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LN、FN的表达从而改善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用实验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包括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大鼠麻醉处死,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FN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三酰甘油、胆固醇、LDL、HbA1c、G—LDL,升高HDL,且能降低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可通过调节血脂,抑制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与纤维粘连蛋白(FN)和胶原Ⅲ型(ColⅢ)沉积的关系。方法: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间质TGF-β1、FN和ColⅢ,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肾间质和糖尿病1周,可见FN和ColⅢ,但未见TGF-β1表达,糖尿病2周开始肾小管见TGF-β1表达,并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多。糖尿病1月肾间质中见FN和ColⅢ沉积开始增多,2月时更多,FN和ColⅢ增多与TGF-β1呈正相关。结论:TGF-β1促进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FN和ColⅢ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内皮素-1(ET-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糖尿病(DM)组。其中糖尿病组采用STZ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制模成功后分别于2、4、8、12周处死大鼠,取眼球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ET-1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不表达HIF-1α,DM组2周时有少量表达,4周时阳性细胞数量增多,8周达到高峰,12周时表达已降低,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放免法测定,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仅有少量ET-1,而DM组大鼠随病程延长,视网膜组织中的ET-1含量呈进行性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与其下游基因ET-1在DM病程中的表达变化提示二者可能与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有关,并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巨细胞病毒(KRV)感染大鼠脾淋巴细胞中Vβ13mRNA和Treg细胞的表达,以及海藻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与KRV组合的大鼠巨细胞病毒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中的大鼠用海藻提取物每天治疗40天,而实验组给予相同量的无菌盐水。通过RT-PCR评估脾脏中Vβ13mRNA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通过HE染色检测脾细胞中Vβ13mRNA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组中,90%的大鼠患有糖尿病(18/20),平均血糖水平为3.15g / L。实验组Vβ13的表达高于治疗组。实验组中CD25 Treg细胞的比例为6.2%,治疗组为13.5%(P <0.05)。结论病毒性糖尿病早期Vβ13mRNA的表达显着高于实验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较低。海藻提取物增加Treg细胞表达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西洛他唑高剂量(27 mg?kg-1?d-1)和低剂量(9 mg?kg-1?d-1)组。西洛他唑治疗12周后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组织中ICAM-1,VCA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西洛他唑能显著降低ICAM-1和VCAM-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西洛他唑治疗后,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结论:西洛他唑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和VCAM-1表达的作用可能与上调PPAR-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TFGs)对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小板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未治疗糖尿病组和治疗糖尿病组。两治疗组采用TFGs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各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糖尿病大鼠经TFGs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血糖下降,胰岛素水平升高;糖尿病大鼠血小板CD62P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经TFGs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TFGs具有明显抑制STZ糖尿病大鼠血小板活化作用,是一种具有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作用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0.
1型糖尿病患者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1型糖尿病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28、CD80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17例正常对照组及37例1型糖尿病患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CD80、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分子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1)1型糖尿病组外周血CD4^ 、CD4^ CD28^ T细胞的百分率增加,CD8^ 、CD8^ CD28^ T细胞显降低,CD28、CD80、HLA-DR的表达也增加,与正常组比,差异均有显性。(2)经胰岛素治疗6个月后随访,T细胞亚群的失衡、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CD4^ CD28^ 、CD8^ CD28^ T细胞、HLA-DR表达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共刺激分子CD28、CD80及HLA-DR的异常表达、T细胞亚群的异常激活、增殖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监测其变化,为临床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初步证实巴曲酶对IGF-1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再分别于成模后2个月和3个月时腹腔注射巴曲酶进行干预。通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双重检测IGF-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DM造模后2个月时视网膜中IGF-1的含量明显增加,且随时间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而巴曲酶治疗后IGF-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DR大鼠视网膜中IGF-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DR的发病机制。巴曲酶对DR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对IGF-1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个BBR治疗组、依那普利治疗组、消渴丸治疗组。给药8周后取大鼠肾脏,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BR可改善DN大鼠肾脏形态学异常,降低肾组织中FN与CTGF的表达。结论 BBR可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此作用可能与下调肾脏组织FN与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对肝纤维化大鼠纤维连接蛋白(FN)和a.平滑肌动蛋白(a-SM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I.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实验动物模型肝脏中FN、a-SMA表达的情况。结果:柴胡桂枝汤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FN、a-SMA的表达,中药中等浓度组FN和a-SM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柴胡桂枝汤能够有效的控制纤维化肝脏中FN、a-SMA的高表达。抑制HSC活化,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三醇皂苷(PT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糖尿病组及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PTS50mg·kg-1·d-1灌胃,1个月后免疫荧光组化双标检测Nogo受体与RGC特异性标志物Brn3a的共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ogo受体表达,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RGC数量。结果Brn3a与Nogo受体于视网膜内大量共存。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Nogo受体表达上调,MDA含量增加,RGC数量减少(均P<0.001);与糖尿病组相比,治疗组视网膜Nogo受体表达减少,MDA含量降低,RGC数量增加(P<0.001)。结论PTS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RGC内Nogo受体的表达,抑制视网膜氧化应激,从而保护糖尿病视网膜RG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枸杞多糖(LBP)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TNF-α,IL-6,CR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2型糖尿病模型组比较,LBP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1),LBP高、中剂量组大鼠视网膜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LBP高、中剂量组大鼠视网膜CRP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LBP可能通过调节视网膜组织的TNF-α,IL-6,CRP水平,减少血-视网膜屏障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65 mg/kg一次性ip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复方血栓通组(1.05 g/kg)和羟苯磺酸钙组(0.334 g/kg),另设对照组,均ig给药,1次/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共12周.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Ⅳ型胶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 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测定视网膜毛细血管面积密度;透视电镜观察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Ⅳ型胶原mRNA表达升高(P<0.05),VEGF mRNA升高(P<0.01),毛细血管面积密度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视网膜Ⅳ型胶原mRNA、VEGF mRNA表达和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均降低(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能下调视网膜中Ⅳ型胶原、VEGF的表达,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和血管新生,从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吴泽成  刘慎微 《医药导报》2008,27(3):268-271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MO/Mφ)浸润的影响。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单侧肾切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单切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缬沙坦治疗组各10只,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与CD68的表达。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大鼠肾重/体重、Scr、BUN、UAER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肾组织MCP 1的表达及CD68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治疗组可明显下调MCP 1的表达,减少CD68阳性细胞浸润(P<0.01)。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MO/Mφ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活化蛋白-1(A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分子机制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阿托伐他汀治疗组(DA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AP-1(c-jun)、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生化法测定各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24h尿蛋白。结果:DM组AP-1的活性和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阿托伐他汀抑制AP-1活性(P〈0.05)、降低TGF-β1和FN的表达(P〈0.01)、减少24h尿蛋白排泄(P〈O.05)、改善肾功能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AP-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对AP-1和TGF-β1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非降脂性肾脏保护作用的诸多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及大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DM)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大蒜胶囊组,各10只。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等技术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皮质TGF-β1、Col-Ⅳ、FN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变化:大蒜胶囊组大鼠的24hUAER和GFR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大蒜胶囊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M组相比,大蒜胶囊组24hUAER、GFR及肾体质量指数明显降低,肾皮质TGF-β、FN、Col-Ⅳ的表达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TGR5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高糖条件下对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索其在糖尿病肾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高糖(30 mmol·L-1glucose,HG)条件下,用特异性激动剂INT-777激活TGR5,或者对TGR5进行过表达、干扰处理,通过Western blot来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R5的表达情况以及FN、TGF-β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存在TGR5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激活TGR5后,由高糖引起的FN、TGF-β1蛋白水平的上升受到抑制(P<0.01,P<0.05);另一方面,干扰TGR5后,FN、TGF-β1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异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TGR5可以抑制由高糖引起的FN、TGF-β1蛋白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