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大鼠后肢功能及受损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备用.将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8只;B组(PBS对照组),48只;C组(BMMNCs实验组),48只.大鼠术后1d、3d、5d、7d、14d和21d行BBB评分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NT-3的表达.结果:各个时间点BBB评分测试表明A组较B、C组分值高(P<0.05);B组分值较C组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显示各个时间点C组大鼠受损脊髓中NT-3的表达量高于B组(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MNCs能够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NT-3的表达,可能是其修复损伤脊髓,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方法对梗死心肌的治疗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Ⅰ,n=10)、梗死对照组(组Ⅱ,n=18)、细胞移植组(组Ⅲ,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建模后2周分别将10μl MBMCs(6×106)悬液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植入组Ⅱ和组Ⅲ的梗死周边区.用心脏超声观察细胞移植后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MBMCs移植4周后,移植组超声检查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前壁厚度(LVAWT)均较梗死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如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也优于梗死对照组(P<0.05).MBMCs移植6周后,大鼠心肌梗死区有移植细胞存活、增殖,并分化为有心肌细胞特征的细胞.结论:实验证实用MBM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这一效果可能与MBMCs移植相关的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肌修复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72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 mg/kg,1次/d,连续2 d),建立DCM模型.造模成功(注射后2周)后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n=24)、对照组(n=24)和假手术组(n=24),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周,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取注射部位心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移植的MBMCs能在心肌坏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及新生血管,结蛋白排列接近正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P<0.01),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增大(P<0.01);左室收缩压(LVSP)、压力速率最大值及最小值(±dp/dt)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局部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急性心梗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6只Lweis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4)及对照组(n=12),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射到大鼠的缺血心肌中(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无菌PBS),术后4周观察心肌血管数目,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明显降低(P<0.01),压力变化率最大值(dp/dt)明显升高(P<0.01,P<0.05).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有明显血管增生,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血管密度分别为(23.1±1.5)和(10.5±1.8)个/H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明显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缺血区灌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骨髓单个核细胞缺血组织局部移植对血运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缺血组织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胫骨及股骨采集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切断近交系Wistar大鼠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分7点在缺血后肢局部注射单个核细胞悬液(MNC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术后第2,4周测定各组后肢动静脉氧差(AVDO2)并取内收肌制作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血管新生。结果:术后第2,4周MNC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高于PBS组(P<0.01),AVDO2低于同期PBS组(P<0.05)。结论:在大鼠缺血后肢局部直接植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51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伤后24h内血清和脑脊液MBP含量,结合预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伤后24h内即出现脑脊液MBP显著增高,较重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ASIA分级B或C级)伤后24h内也出现脑脊液MBP增高,但各时间点增高幅度完全性损伤组小;较轻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ASIA分级D级)和脊髓震荡不出现脑脊液MBP增高;各组血清检测结果与脑脊液结果一致变化。结论 受伤后24h内血清或脑脊液MBP检测对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以及估计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CD44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emisec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hSCI)位点头尾段的表达,了解它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CD44的表达变化情况.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半横断损伤3天、7天和14天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组织CD44的表达.结果 CD44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中也有分布.损伤后CD44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表达增加的CD44参与损伤后轴突生长被抑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后的分化、迁移情况和损伤后功能的修复.方法:建立SD大鼠T10脊髓节段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o-echst33258标记后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观察迁移情况,并用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移植细胞是否可以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同时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脊髓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移植区脊髓内存活,并有GFAP和NSE阳性表达的移植细胞,移植细胞沿脊髓长轴发生迁移,10周时最多町向脊髓头尾两侧迁移7 mm.BBB评分结果显示,移植组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11.55±1.05)vs (5.93±0.80)]、10周后与对照组相比[(13.50±0.88) vs (8.07±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脊髓损伤的功能修复有促进作用,可能是一种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例1:女性,63岁.因双下肢酸痛、乏力伴双肩酸痛1个月余,于2004年6月21 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臀部、大腿、肩背部酸痛,下肢乏力,行走缓慢,双手上举困难,晨起翻身、起床困难,影响睡眠,酸痛与活动无关,偶有四肢麻木感,无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曾至地段医院就诊,查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ESR)74 mm/1 h,予以双氯芬酸钠、仙灵骨葆等药物口服,全身疼痛略有减轻.  相似文献   

10.
孙林  杨达宽  张戈 《医学综述》2009,15(8):1149-1152
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是指骨髓中的细胞核为单个的细胞总称,是含有多种细胞成分的混合细胞群。目前的研究表明,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使心肌梗死瘢痕区血管和心肌再生,改善缺血心肌血供,改善心脏功能。本文就BM-MNCs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联合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和硫酸软骨素酶ABC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MSCs,调整细胞浓度为2.0×105/cm2备用.取体质量220~240g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制备SCI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C、D组每组6只,分别于SCI损伤区注射5μLMSCs;5μL硫酸软骨素酶(ChABC)和ChABC+MSCs.采用BBB评分法评价伤后1、2、3、7、14d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伤后14d取材行HE染色并计算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行GFAP-CS56、GFAP-GAP-43和GFAP-NF160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神经纤维束的再生情况.结果 损伤后算14天BBB评分结果示,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及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14天时各组均有空洞形成,伤后坏死总面积比较,B、C、D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C、D三组之间D组与前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GFAP反应最强,损伤区空洞明显可见且范围大于其他三组,D组介于B、C组之间;B、C和D组的GAP-43表达增多,且以D组为最:D组损伤区内的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结论 硫酸软骨素酶ABC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Wistar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18只(假手术组)、B组27只(细胞培养基对照组)和C组27只(BMSCs组)。B组和C组脊髓损伤后进行DMEM或BMSCs损伤周围区注射。应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COX-2 mRNA的表达及COX-2蛋白分布情况。结果 COX-2 mRNA在A组大鼠脊髓组织中低水平表达。脊髓损伤移植术后,C组COX-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的B组(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组COX-2仅表达于脊髓内的血管。脊髓损伤后,B组和C组COX-2表达分布则发生变化,主要见于损伤周围区脊髓内的血管和少数脊髓腹侧灰质内的神经元。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的疗效。方法:收集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经腰椎穿刺注入患者体内。结果:治疗后患者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控制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MNCs移植治疗对部分SCI患者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GDN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每组6只动物.移植或手术后24,72 h和7 d,用RT-PCR方法对GDN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移植组GDNF mRNA 24,72 h和7 d时都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P<0.05).结论:BMSCs移植可使损伤脊髓表达GDNF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假手术组,B为细胞培养基(DMEM)对照组,C为BMSCs移植组。B组和C组大鼠进行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制作。脊髓损伤后, B组和C组大鼠分别给予DMEM培养液或BMSCs脊髓损伤周围区注射。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VEGF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VEGF蛋白在A组大鼠未损伤脊髓组织中均低水平表达。B组与A组相比,脊髓损伤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则短暂显著增加(P<0.05)。C组与B组相比, COX-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与手术移植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SCI患者分别采用BMSCs动员、移植联合辛伐他汀、单独辛伐他汀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测定各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并行Barthel指数和ASIA评分,神经电生理及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动员及移植组患者ASIA评分和Barthel指数以及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组(P<0.05)。未出现1例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自体BMSCs联合辛伐他汀治疗SCI,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是治疗SCI安全有效方法。自体BMSCs动员较手术移植更简便、无创,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是一种由外伤、感染、缺血或相关病变累及引起的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传统的营养神经药物、理疗及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已有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有望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研究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现状及最新进展可为脊髓损伤开辟全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和梗死心肌的作用。方法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1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BM-MNC移植组(n=9)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7),分别经冠状动脉移植(3.54±0.90)×108个BM-MNC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对比移植4周时超声心动图、血液动力学、新生血管密度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BM-MNC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侧壁、前间壁厚度、心输出量和 dp/dtmax与细胞移植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细胞移植4周后,LVEF显著降低,室间隔、侧壁、前间壁显著变薄,心输出量和 dp/dtmax显著降低(P均<0.05)。舒张功能的指标在细胞移植前后各组变化不明显(P>0.05)。BM-MNC组缺血再灌注区的小血管数目为(13.39±6.96)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1.90)个/高倍视野(P<0.05)。BM-MNC组总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梗死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区移植的BM-MNC可增加移植区新生小血管数目,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改善心脏收缩功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犬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梗死心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选用含有原始干细胞/多系祖细胞及基质细胞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经冠状动脉移植重建犬梗死心肌,观察其修复、重建梗死心肌及改善心功能的效果.方法:经皮穿刺球囊封堵前降支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并存活约1周的杂种犬10条,平均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前1 d分离MBMC,以DAPI标记,温箱保存过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PTCA,在球囊闭塞前降支条件下注入MBMC(每次4×106个细胞,2 ml),气囊保持充盈2 min后恢复灌注2 min,重复注入3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物放血处死后取心脏前壁和下壁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结果:移植组术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平均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减少、EF和FS增加(P<0.05);对照组则左室舒张末容量和左室收缩末容量明显增加、FS减少(P<0.05).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及舒张内径和梗死长度均较移植前缩小,梗死部位室壁厚度较移植前增加(P<0.05);而对照组梗死区室壁变薄.在细胞移植组前壁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以看到心肌细胞核发黄绿色荧光,发现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移植犬的下壁和对照组的前壁可见心肌细胞核发出光亮较移植组前壁淡的自发黄绿色荧光,而均未发现有带绿色荧光的丝状肌丝肌管.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重建坏死心肌,梗死区域内有移植的新生心肌细胞,且抑制心室的重塑、防止心脏进一步扩大和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