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变态反应是抗原或半抗原作用于机体靶细胞或靶器官,通过免疫学机制而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即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变态反应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四型[1].本文概述四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临床症状以及五类抗变态反应药物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异常增高引起的病理现象,它表现为机体通过吸入、口服、注射或皮肤接触某种过敏原后,出现皮疹、药热、哮喘等异常反应,严重者甚至过敏性休克致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对变态反应研究的深入,抗变态反应药物的种类日益增多,在治疗变态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紫癜灵合剂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皮内注射抗卵白蛋白的抗血清(含IgG)诱导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观察紫癜灵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以磷酸组胺兴奋的豚鼠离体回肠为模型,观察紫癜灵抗过敏介质组胺的作用。致敏豚鼠灌胃给紫癜灵合剂,观察紫癜灵对血清IgG抗体的影响。结果:紫癜灵呈剂量相关性地抑制豚鼠同种皮肤过敏反应,其中高、中剂量组(20,10g.kg-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紫癜灵呈剂量相关性抑制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收缩抑制率可达92.26%;紫癜灵可以降低致敏豚鼠体内IgG抗体含量。结论:紫癜灵合剂具有显著的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组胺活性及减少IgG抗体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丁国华 《医药导报》1998,17(3):195-195
随着临床应用H_1受体拮抗剂的日益增多,抗组胺药物诱发变态反应的临床报道不断增加,本文简要综述如下。 1 阿司咪唑(Astemizole,患斯敏) 是一种新的H_1组胺受体拮抗剂,具口服长效、选择性强、无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无毒安全等特点。1987年我国与比利时杨森公司合资生产投放市场以来,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文献也陆续报道了不少不良反应。其诱发的变态反应最为常见,一般表现为颜面部潮红,全身瘙痒,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有的患者可致血管性水肿,口唇四周、手足背部、外生殖器处等出现水肿,眼睑睁不开,个别患者龟头部位形成固定型药疹,严重者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 2 特非那丁(terfenadine) 最初由美国Marion Merrell Dow药厂1981年研制成功,国内由扬州制药厂开发上市,是一种广谱抗组胺药,首先与周围神经的H_1受体结合,对中枢无明显影响,几乎100%抑制由组胺引起的皮肤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敏颗粒对实验性Ⅰ型变态反应大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形态法观察抗敏颗粒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的影响。结果:抗敏颗粒能明显降低蓝斑皮肤渗出液的OD值及减少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数。结论:抗敏颗粒具有抑制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蛇床子素抗变态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蛇床子素能较强地抑制小鼠被动皮肤过敏(PCA)反应,对整体豚鼠组胺性喘息具有保护作用,对慢反应物质(SRS-A)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以及豚鼠离体回肠的Schultz-Dzle反应呈明显的拮抗和阻断作用,并能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上述作用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敏颗粒对实验性I型变态反应大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形态法观察抗敏颗粒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的影响.结果抗敏颗粒能明显降低蓝斑皮肤渗出液的OD值及减少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数.结论抗敏颗粒具有抑制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免疫疗法是唯一针对变态反应的病因治疗方法,而且可以改变疾病的病程.T细胞肽、选择性野型样重组变应原和基因工程修饰的变应原衍生物在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已取得相当进展.基因修饰的重组桦木花粉变应原能诱导强烈的变应原特异性IgG,并降低季节性增强的IgE水平.  相似文献   

9.
桑寄生的降脂作用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0.
苦豆碱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1.
苦豆碱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警惕中药的变态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杜金山 《天津药学》2002,14(2):42-43
人们普遍认为中药平和、安全,但近年来由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逐年增多,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生命.其类型据专家报道,变态反应占近70%,以皮肤反应为主,占40%以上,其中过敏性休克又占到10%以上[1].  相似文献   

13.
胸腺免疫抑制组分的抗变态反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实验表明,胸腺免疫抑制组分肌内注射1wk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8、20、50和125mg·kg-1)兔Arthus反应(4和12mg·kg-1)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药能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过敏性收缩,IC50为446.7mg·L-1。上述结果表明,胸腺免疫抑制组分有抗Ⅰ和Ⅲ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在气道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及阿魏酸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特异的兔抗豚鼠血小板血清耗竭脉鼠血小板,再予以卵白蛋白攻击后,诱发气道速发型变态反应,发现血小板耗竭后可明显抑制卵白蛋白所致的肺阻力增高,但对肺动态顺应性无明显影响,说明血小板在豚鼠气道速发型变态反应中起主要作用,推测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大气道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剂WEB2086不能对抗卵白蛋白所致的肺阻力增高和肺动态顺应性的下降,而阿魏酸钠对此有抑制作用。但阿魏酸纳入能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气道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政  蒲小平 《中国新药杂志》2013,(4):417-421,446
I型变态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困扰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严重的可致死。现有抗I型变态反应药物存在着各种问题,研制该类新药已成为国际各大制药公司的共同话题。本文将从新药研发的角度,围绕I型变态反应发病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就抗I型变态反应的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及新药研发进展做一综述,并指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的主要包括抗组胺药、减充血药、皮质甾醇、色甘酸钠和异丙托溴铵、其中第二代非镇静肮组胺药、皮质甾醇全身与局部的用药关系、药物的伍用及副作用,以及不同年龄和身体情况下用药特点等受到关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3种桑寄生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及其抗中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胸腺免疫抑制提取物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胸腺免疫抑制提取物(1)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量8mg/kg以上能明显缩短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蓝斑直径。还能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过敏性收缩,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46.7mg/L。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红花桑寄生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红花桑寄生抗肿瘤、抗氧化、强心等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近年来红花桑寄生的研究发展较快,其药理作用为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强心等。然而这些药理作用得不到合理阐释,其临床补肝肾、祛风湿、养血安胎功效,其治疗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痛、胎动不安、产后乳少的药理作用机制不清楚。因此,红花桑寄生的药理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阐明其临床功效的确切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