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些新生儿因产时清理呼吸道,反复挤压鼻腔引起鼻塞,出现哭闹。我院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滴鼻治疗新生儿鼻塞6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滴鼻治疗小婴儿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给予抗病毒治疗,伴细菌感染者联用抗生素,支原体感染者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滴鼻.观察2组鼻塞治愈所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所需时间为(2.73±0.83)d,对照组为(5.96±0.65)d.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9.85,P<0.01).结论 地塞米松注射液滴鼻治疗小婴儿鼻塞疗效可靠,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鼻塞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由于产时窒息需要长时间给氧,刺激鼻黏膜,使分泌物增多;溢乳、胎脂未清理干净等形成鼻垢;冷空气刺激鼻黏膜充血、水肿,均可导致鼻塞.炎症也可致鼻塞.鼻塞容易反复,治疗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手段[1].现对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后发生鼻塞的51例新生儿采用母乳滴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柴胡注射液滴鼻退热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组从1981年10月到1982年7月,用柴胡注射液滴鼻,对60例发热患者进行了退热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均系我科住院患者,凡用本法者均不作其它退热处理。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4岁;体温38℃~39℃者35例,39℃~40.5℃者例35例;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者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它发热(如输液反应等)5例;使用抗菌素治疗者33例,单用中药治疗者27例。用药方法:常规测定腋温后,使患者平卧,取“头后伸”位,用注射器抽吸药液,两侧鼻孔各滴1~2滴后,用拇指及食指轻轻按摩鼻翼,再继续滴完全量。用量:小儿:0.3~0.5毫升,成人0.5~0.8毫升。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36例新生儿呼衰采用CPAP治疗结果:20例治愈,自动出院、死亡16例。鼻塞式CPAP尽早应用,压力一般为0.196~0.392kPa,可与头罩吸氧交替反复使用,注意患儿生命体征监测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13.
张新利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6):359-359
我们自1998~2002年在常规使用蓝光、酶诱导剂、人血白蛋白、激素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例1 男,因生后无自主呼吸2min、气促1h由本院产科转入。体检:体重3.2kg,体温不升,呼吸68次/分,颜面发绀,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头颅CT检查示双额叶、枕叶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予吸氧、抗感染、降颅压、改善呼吸等治疗,同时予酚妥拉明2mg、多巴胺1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滴,每日1次。患儿入院第5天出现皮肤硬肿,酚妥拉明剂量调整至3mg、多巴胺为1.5mg,用法同前。用药后2~3小时患儿出现鼻塞,次日再用同等剂量药后鼻塞进一步加重。将酚妥拉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2%;死亡率为21%;对照组治愈率为20%,死亡率为675%。两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是基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呃逆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多因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痉挛所致。顽固性呃逆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和健康,而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精神负担。我们用氯丙嗪注射液滴鼻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患儿郑×,女,30天,因鼻塞家长给其用0.1%滴鼻净点鼻,每侧鼻腔滴入2滴,约2小时后发现患儿呼吸困难,拒奶,精神差,周身软,于1990年3月28日20:40入院。体温35℃,脉搏82次/分,精神萎靡不振,反应差,呈叹息样呼吸,口唇轻度发绀,心肺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