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住院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2例符合FD国际诊断标准的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用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入选时和入选后第4,12周末,应用消化不良量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入选后第4和12周末2组间比较,研究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住院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2例符合FD国际诊断标准的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按常规用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于入选时和入选后第4,12周末,应用消化不良量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入选后第4和12周末2组间比较,研究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惫感现状,为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设为急诊组,49名门诊部医务人员设为门诊组,37名普通外科医护人员设为普外组,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急诊组总分和专业及工作、时间及工作量、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门诊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急诊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普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工作疲倦感量表评分急诊组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工作成就感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门诊组(P<0.01);门诊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急诊组工作成就感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维度评分与普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倦感现状较为严重,工作成就感明显不足,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刘怡 《护理研究》2007,21(34):3152-315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的影响.[方法]75例门诊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组、综合治疗组3组,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6周精神心理进行评分,计算减分率,同时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电节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周心理干预组及综合治疗组FD病人情绪障碍评分减分率较高,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电节律紊乱得到有效改善,综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FD病人心理及情绪障碍评分减分率,改善胃电节律紊乱,可以作为治疗FD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社区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心理干预.治疗4w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干预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P<0.05).结论 对FD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心理支持、社会家庭支持的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抗抑郁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9例,口服奥美拉唑治疗,乙组30例,口服西肽普兰治疗.两组均予以常规心理干预,观察4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筛查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量化指标评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严重程度.结果 72.9%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后乙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量化指标积分均显著低于甲组(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抗抑郁剂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心理防御机制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在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FD的患者80例,匹配正常对照组80例,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表(MMPI)对其进行测评,将10个临床基本量表和心理防御机制量表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所有FD患者的疑病症(Hs),抑郁症(D),癔症(Hy),精神衰弱(Pt)和偏执狂(Pa),女性的精神分裂(Sc)、精神病态(Pd)量表原始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FD患者组的临床量表T分(不加K校正)高于60的有三个,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Hs、Hy、D;女性FD患者的Pt也高于60,正常对照组各因子T分均低于60.②F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量表T分高于60的因子有转移和退缩,正常对照组各因子T分均低于60.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较多的疑病、癔症样表现及抑郁焦虑症状;FD患者在遇到困难应激时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及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御方式,心理防御机制和FD的心身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8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指导。于入院时、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消化系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正念减压疗法能够减轻F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FD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或其他证据的一组疾病,其中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便秘(FC)是3种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辅助治疗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及评价抗抑郁药对FD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FD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1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65)给予抗消化不良治疗:法莫替丁20mg,3次/d,多潘立酮(吗丁啉)5mg,3次/d,加服抗抑郁药舍曲林治疗;对照组(n=64)单给予相应的抗消化不良治疗,不加舍曲林;观察8周疗程。于入组时、4周末、8周末分别进行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疗效评定,分析FD与心理因素(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及心理因素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与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等因子分、HAMA总分及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1—0.337,P&;lt;0.05~0.01),治疗好转后相关性下降,尤以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研究组的疗效(86%)显著高于对照组(52%)(X^2=18.04,P&;lt;0.01);研究组的量表分下降幅度更大、显效更早(P&;lt;0.05~0.01)。结论:FD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抗抑郁药对FD有辅助治疗作用,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参加演习官兵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功能性胃肠病罗马(Rome)Ⅲ的诊断标准中的症状自评量表,对参加演习的1000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FD发生率为19.7%,其中焦虑者76.26%、抑郁者86.96%,高于非FD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FD与非FD官兵SAS得分χ^2=5.2157,FD与非FD官兵SDS得分χ^2=5.4728,P〈0.01);FD患者参加训练压力大,并不能耐受,与非FD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49.4804,P〈0.01);FD患者完成作训任务难度大,与非FD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5367,P〈0.01);症状居首位的是腹部不适(53.81%)。结论参加演习官兵FD发生率较高,与训练紧张引起焦虑、抑郁有关,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条件,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保持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保定市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健康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识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康奈尔健康问卷对保定市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工作压力来源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2.45±0.67)分,其次是患者护理方面(2.38±0.68)分。保定市临床护士的健康状况一般,护士群体常感到疲劳、容易愤怒、抑郁和紧张。工作压力源各因子与健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和患者护理方面。婚姻状况、职称和科室是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p〈Q05)。结论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脑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38名脑外科护士和38名内科护士进行测评。结果:脑外科护士SCL-90各因子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和中国常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科护士除了抑郁、焦虑两个因子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以外(P〈0.05),其余SCL-90因子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外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既比内科护士严重,又比一般人群更加突出,应针对脑外科护士的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除职业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平丽  贾林  黄耀星 《新医学》2012,43(6):359-361
目的:评价米氮平在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治疗地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5例顽固性FD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FD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米氮平15~45 mg/d或帕罗西汀10~30 mg/d,疗程共6周。观察3组FD症状、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①米氮平治疗6周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有明显改善,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FD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4.0±1.2、6.7±1.7、8.7±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米氮平治疗6周后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7±3、8±3、20±5,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此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米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眩晕、头昏(16%)、体质量增加(16%)、疲乏(8%)和嗜睡(8%),上述不良反应均轻微,无需特殊处理。未发现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及阳性体征。结论:米氮平在抗抑郁的情况下亦有助于缓解上消化道症状,治疗顽固性FD伴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特点,以及儿童FD不同亚型的胃排空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167例FD儿童以问卷形式询问病史,按症状给予分型。通过B超了解胃液体排空功能,通过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FD儿童167例,Hp阳性71例,阳性率42.5%。167例中动力障碍型101例,Hp阳性率56.4%;溃疡型38例,Hp阳性率21.0%;非特异型23例,Hp阳性率26.1%;反流型5例,Hp阳性率0;动力障碍型H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障碍型Hp阳性组胃液体排空率慢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FD中以动力障碍这一亚型最常见。Hp与动力障碍型FD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The nurse practitioner role incorporates enhancing access to health-care services, particularly for populations that are underserved. This entails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with colleagues across multidisciplinary teams and emphasizing a nursing model of practice within the nurse practitioner role. In Australia, the added value associated with establishing mental health nurse practitioner (MHNP) positions bas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is emerging. This paper presents qualitative findings from a study using a mixed-method design to evaluate an ED-based MHNP outpatient service in Sydney, Australia. One component of the evaluation involv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a random selection of study participants and a stratified sample of ED staff. This is the second of a two-part paper that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data derived from the staff interviews (n = 20). Emergency staff were very supportive of the outpatient service, and perceived that it enhanced overall service provision and improved outcomes for patients. Moreover, staff expressed interest in receiving more formal feedback on the outcomes of the service. Staff also felt that service provision w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additional mental health liaison nurses working in the department, especially after hours. An ED-based MHNP outpatient service expedites access to follow up to individuals with a broad range of problems, and supports ED staff in the provision of safe, effective, and more holistic ca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护士分为车班组和门诊输液组,根据各组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能力等状况设置岗位层级、岗位系数;绩效考核将绩效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岗位工资占50.00%,主要体现岗位和层级;效益工资占50.00%,主要以工作量为基础,考核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护士综合素质等指标。结果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护士对绩效分配制度的满意度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管理与绩效考核可提高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和护士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18.
门急诊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7.12%门急诊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锐器损伤,年人均损伤2.19例次,针头刺伤占50.39%,发生锐器损伤后按正常程序上报者占3.30%。护士锐器损伤后没有任何担忧者占13.19%。造成损伤的主观原因占30.06%,客观原因占69.94%。结论门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护管理、教育及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工作场所暴力定义设计调查表及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6名急诊科护士在半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42.16%发生在深夜凌晨,心理暴力发生率为72.55%,患者和患者家属是主要肇事者,暴力事件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患者或家属的要求未得到满足、对服务不满意、肇事者酗酒。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急诊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76,3.745,2.892,8.236,2.796,8.012,5.177,23.801;P〈0.05或P〈0.01)。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急诊室工作环境对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庞爱华 《护理研究》2005,19(9):825-827
[目的]了解急诊室工作环境对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4名急诊护士(研究组)及非急诊护士(对照组) 60名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急诊室环境与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急诊护士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较对照组差,其中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结论]长期进行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生活质量较非急诊护士差,医院需重视急诊护理工作,改善急诊环境,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