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雄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老年男性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测定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并检测血清睾酮(T0)水平。结果100例老年男性患者中,66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T0水平[(4.52±0.82)μg/L]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56±0.92)μg/L,P<0.01],IMT与T0水平呈负相关,T0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雄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雄激素补充治疗可能为降低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期产物(AGEs)与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90例老年CRF患者及9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AGEs浓度,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依据IMT将老年CRF患者分为非IMT增厚组(21例)、IMT增厚组(56例)及斑块形成组(13例)。结果老年CRF患者血清AGE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且非IMT增厚组、IMT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GEs水平升高与老年CRF患者颈动脉A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睾酮(T)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有斑块组(n=56)和无斑块组(n=34);另选取80例健康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浆T水平、颈动脉IMT,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有斑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MT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浆T水平均低于这2组(P〈0.05或P〈0.01);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浆T水平与颈动脉IMT之间均具有相关性,血浆T水平与SBP、DBP、IMT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T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性相关,其血浆T水平可为疾病评估、激素替代治疗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6月-2016年12月住院和门诊诊治高血压患者280例为高血压组,根据血压水平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3个亚组: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8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水平,统计分析钙卫蛋白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钙卫蛋白、IMT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钙卫蛋白、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逐渐上升。在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颈动脉IMT亚组的钙卫蛋白水平存在差异,IMT增厚亚组和斑块形成亚组高于IMT正常亚组,斑块形成亚组又高于IMT增厚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卫蛋白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5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卫蛋白水平(B=0.285)、年龄(B=0.237)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钙卫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和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性激素和雄激素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性激素和雄激素受体与糖尿病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调查老年男性492例,其中健康对照组104例,平均年龄(71.4±5.2)岁;非糖尿病对照组259例,平均年龄(71.5±5.0)岁;糖尿病组129例,平均年龄(73.0±6.3)岁.测定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水平. 结果糖尿病组TT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分别为(17.1±6.1)、(15.8±6.0)nmol/L和(13.8±4.7)nmol/L(P<0.01),FT、SHBG、AR阳性率、AR荧光强度健康对照组、非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组3组间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町见TT、E_2,E_2/T,SHBG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SHBG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TT和AR阳性率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Logistic多元同归分析示年龄、腰臀围比、FSH、SHBG、AR阳性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低水平的TT、SHBG和AR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老年男性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相关性,以及是否有性别差异。方法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长期随访研究"的研究对象中,172例7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内膜中层厚度(IMT)1.3mm诊断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根据有无斑块及斑块回声的特点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扁平斑块和硬斑块)和易损斑块组(软斑块和溃疡型斑块)。同时测定hsCRP、血脂、血清肌酐、尿酸。结果颈动脉斑块组(n=131)血清hsCRP为(3.2±2.5)mg/L,显著高于无斑块组〔(2.0±1.8)mg/L,n=41,P=0.005〕。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血清hsCRP水平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RR=1.299,95%CI=1.052~1.604,P=0.015)。进一步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为(4.2±2.5)m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2.5±2.2)mg/L〕和无斑块组(P0.001)。后两组之间血清hsCRP则无显著差异(P=0.278)。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血清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相关,易损斑块者的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斑块者和稳定斑块者;并且这种相关性在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都存在,未观察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9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斑块及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测血清PAPP-A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15例,稳定性斑块组2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44例,比较各组血清PAP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PAP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IMT与血清PAPP-A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718,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PAP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超声证实患有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旨在初步了解雄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11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无AS组)患者43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患者7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测定患者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AS组患者的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无AS组患者(均为P<0.05);睾酮水平与年龄(r=-0.305,P=0.049)、腰臀围比(wHR)(r=-0.376,P=0.014)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r=0.401,P=0.008)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睾酮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31,P=0.056);以有无颈动脉AS为因变量,一般临床资料和性激素水平为协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6,95%CI:1.019~1.132,P<0.01)、wHR(OR=1.81,95% CI:1.721~1.965,P<0.01)和睾酮(OR=0.924,95%CI:0.912~0.987,P<0.01)进入回归方程,提示年龄、wHR和低水平的睾酮可能是颈动脉AS的危险因素或预测因子。结论生理范围内的较高水平的血清睾酮水平可能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AS的发展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Vit)B12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及Vit B12水平较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较高(P0.05)。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患者血清Hcy水平:无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多发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612,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及颈动脉IM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02例与体检健康者(对照组)96例,分别检测分析两组血清Cys C等生化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再根据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健康无颈动脉斑块组(73例)、高血压无颈动脉斑块组(35例)和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67例),比较分析三组血清Cys C、生化指标、年龄及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Cys C和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ys C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血清Cys C、年龄显著相关(r=0.26~0.3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 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B=0.48,P0.01);在调整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Cys C与IMT的相关性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r=0.20,P0.01)。结论血清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IMT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其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3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cy的10μmol/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n=59)和普通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组,n=78),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Hc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炎症细胞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B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人类软骨糖蛋白(HCGP)-3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五聚素(PTX)3、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明显高于C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baPWV、IMT水平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P0.05)。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HCGP-39、hs-CRP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性(r=0.724、0.761、0.658、0.635,均P0.05),与斑块稳定性指标Lp-PLA2、MMP-9、PTX3、FGF23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性(r=0.672、0.694、0.729、0.643,均P0.05),与baPWV、IMT呈正相关性(r=0.795、0.806,均P0.05)。结论血清Hcy介导了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和斑块稳定性,早期检测血清Hcy可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斑块检出,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对149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99例和非冠心病组50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t=2.578)、斑块指数(t=3.182)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及早预测冠心病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5月江苏省荣军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9)和稳定斑块组(n=33)。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的高脂血症占比、脑梗死家族史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斑块积分、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Lp-PLA2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积分(OR=2.735,P=0.015)及血清Lp-PLA2 (OR=3.380,P=0.001)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Lp-PLA2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性斑块进行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251.42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7%(41/49)和66.67%(22/33),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45~0.913)。结论 血清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睾酮与脂联素、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共90例,男性35例,女性55例。根据体内脂肪含量(BFC)均数,分为男性高脂肪含量组和低脂肪含量组、女性高脂肪含量组和低脂肪含量组。评价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脂联素和血清睾酮水平。结果男性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女性组(P<0.05),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和血清睾酮水平高于女性组(P<0.05)。男性高脂肪含量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女性低脂肪含量组(P<0.05),两组BFC差异无显著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睾酮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与脂联素呈负相关。结论高睾酮血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低脂联素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癌去势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32例老年前列腺癌睾丸全切患者为研究组(CAS组),同期单纯前列腺肥大局部前列腺切除患者32例(PH组),30例年龄匹配的非前列腺癌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FMD)、硝酸甘油介导的(%NID)的舒张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体质量(BMI)、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 (FT)、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脂联素水平等指标,分析内源性睾酮缺失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平均年龄、吸烟史、BMI、血压、空腹血糖、ET-1和%NID组间无差异;CAS组与对照组比较,TT、FT明显降低,WHR显著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颈动脉IMT增厚,%FMD减低.相关分析显示%FMD分别与TT和FT正相关;IMT分别与FT和脂联素负相关、与ET-1正相关,此外脂联素与TT、FT正相关、与IMT负相关.结论 内源性睾酮缺失引起血管舒张功能减弱及颈动脉IMT增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对162例住院和门诊的受试者,应用多普勒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斑块性质,根据超声检测结果分为3组:颈动脉IMT正常组32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9例,颈动脉斑块组91例。对各组受试者分别测定血清Hcy、MIF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57例。分析3组组间血清Hcy水平与IMF水平的差异,以及稳定斑块亚组及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cy、MIF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cy、MIF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cy、MIF均明显较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斑块形成组血清Hcy、MIF亦明显高于IMT增厚组(P0.05);与稳定斑块亚组比较,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Hcy、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IMF与IMT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604,P均0.05。结论血清Hcy、MIF水平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Hcy、MIF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及AAS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172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文献方法计算AASI,以AASI<0.55或AASI≥0.55分为两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的差异,以及与AAS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比较,在AASI≥0.55组中,其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水平显著高于AASI<0.55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IMT(r=0.560,P<0.001)、颈动脉斑块指数(r=0.591,P<0.001)、MAU(r=0.538,P<0.001);控制年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血肌酐水平、eGFR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ASI仍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均与AASI独立相关,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60、0.252、0.337,P<0.001。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与IMT、颈动脉斑块指数及MAU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ASI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雄性激素水平对老年男性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将60例中老年男性分为动脉硬化组32例,对照组28例.检测所有入选病例的血压、体重指数.清晨采集血样标本,离心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浓度,酶法测定血脂浓度.比较两组之间血清性激素水平、血脂的差异;分析两组血脂与雌、雄激素的相关性.数值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Student检验,血脂浓度与雌、雄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动脉硬化组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硬化组血浆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硬化组男性血浆睾酮水平与TC和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雌二醇水平与TC、LDL-C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LDL-C浓度呈负相关(P<0.01),血清雌二醇水平与LDL-C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男性血清睾酮水平与血浆TC、LDL-C水平呈负相关,血清雌二醇水平与血浆LDL-C水平呈正相关.动脉硬化组睾酮降低,提示内源性的雄性激素可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