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与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39例ACS患者按血清尿酸浓度高低分为A、B、C3组,以健康人群体检共31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NO的变化。结果:尿酸值越高NO值越低,尿酸大于421μmol/L时更为显著,P〈0.001。结论:血清尿酸升高与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70例ACS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Hcy进行测定,比较两组Hcy含量和异常检出率。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清Hcy含量为(39.18±5.23)μ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含量为(14.97±2.91)μmol/L。ACS组血清Hcy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70例中仅有1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4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中有44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2.9%。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测定血清Hcy含量对于ACS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58例ACS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的血清Hcy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两组Hcy含量和异常检出率。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血清Hcy含量为(38.77±5.18)tx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含量为(15.08±2.81)μmol/L。ACS组血清Hcy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58例中仅有1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7%;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8例中有37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3.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cy的含量测定对于ACS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卫权  方方  胡芬  周勤  金悦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98-239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尿酸(uA)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ACS患者、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并随机挑选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UA水平与ACS、SAP发生是否有相关性。结果ACS、SAP患者的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与ACS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变化及其对于A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ACS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含量和Hcy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ACS组hs-CRP含量为(16.28±11.75)mg/L,有66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82.5%。正常对照组hs-CRP含量为(3.28±0.79)mg/L,有4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为5.0%。ACS组Hcy含量为(22.17±5.93)μmol/L,有52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65.0%。正常对照组Hcy含量为(13.79±3.58)μmol/L,仅有2例Hcy异常,异常检出率为2.5%。经统计学处理,ACS组血清Hcy和hs-CRP含量和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直线相关分析,ACS组的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13,P〈0.01)。对照组的Hcy水平和hs-CRP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和Hcy含量均异常升高,两指标都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AC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肌钙蛋白T(cTnT)的检测。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ACS患者,随机挑选12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析血尿酸水平、肌钙蛋白T与ACS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ACS患者的cTnT与U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尿酸、肌钙蛋白T与ACS具有密切的联系,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不同方法评价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冠心病组分别按照SYNTAX评分等级及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评价病变程度,分别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与不同病变程度组的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尿酸水平冠心病组(347.23±88.10)μmol/L,正常组(359.99±100.79)μmol/L,两组间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YNTAX评分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准而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SYNTAX评分值作为标准分组,高危组(399.42±128.48)μmol/L均高于正常组的(347.23±88.10)μmol/L、低危组的(348.39±80.16)μ mol/L、中危组的(399.42±128.48)μ mol/L(P<0.05);而造影结果正常组、低危组、中危组间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以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作为标准分组,造影结果正常组(347.23±88.10)μmol/L、单支组(342.79±89.38)μmol/L、两支组(368.49±98.72)μmol/L、多支组(364.01±108.35)μ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脉SYNTAX评分高于正常尿酸水平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独立地影响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而单纯按照冠脉病变支数评价,未能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尿酸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118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测定血清尿酸(uric acid UA)、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留取入院后次日24小时尿液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mALB〈30 mg/24 h者入选mALB阴性组(男48例,女25例),平均(63.2±9.8)岁;mALB〉30mg/24 h者入选mALB阳性组(男30例,女1 5例),平均(64.7土8.7)岁。结果 mALB阳性组UA值[(398.6土35.7)μmol/L]显著高于mALB阴性组UA值[(334.8±32.4)μmol/L](P〈0.01);mALB阳性组TG、LDL-C均显著高于mALB阴性组(P〈0.05);而HDL-C显著低于mALB阴性组(P〈0.05)。在调整TG、LDL.C、HDL-C等因素后回归分析显示:UA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及氯沙坦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随机被分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组,观察治疗前后UA变化,并比较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清尿酸浓度。结果①CHF患者心功能Ⅰ~Ⅱ、Ⅲ、Ⅳ级者UA分别为(344±105)μmol/L、(417v112)μmol/L、(488±123)μmol/L;心功能Ⅳ级明显高于Ⅰ~Ⅱ级患者(P〈0.01);②氯沙坦组治疗后UA水平显著降低,(414Ⅰ112)μmol/L、(273±99)μmol/L(P〈0.05);依那普利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UA水平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明显升高,氯沙坦在改善心功能同时具有降血清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4JD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4例(SAP组)、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可溶性TIMP-1及MMP-9水平,辛伐他汀治疗后复查TIMP-1及MMP-9水平变化。结果ACS组血清MMP-9水平(930±127)μg/L高于SAP组的(619±114)μg/L及对照组的(417±105)μg/L(均P〈0.05),而TIMP-1水平(73±14)μg/L显著低于SAP组的(121±17)μg/L及对照组的(151±24)μg/L(均P〈0.05);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ACS组血清MMPO水平为(641±123)μg/L、TIMP-1水平为(114±1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AP组治疗后MMP-9水平为(546±122)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MP-9及TIMP-1可能与ACS发病密切相关,监测其血清水平对ACS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尿酸与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以男性血尿酸﹥420μmol/ L,女性血尿酸﹥360μmol/ L 为尿酸增高的标准,将高尿酸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尿酸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尿酸水平,并根据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血尿酸水平为(452.6±16.1)μmol/ L 高于对照组的(312.7±19.5)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未治愈及死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之一,早期血尿酸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CSFP患者为冠脉慢血流组,30例冠脉有病变者为冠心病(CHD)组,30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量三组血UA水平。对冠脉慢血流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侧冠状动脉TIMI帧计数(TFC〉值,并分析冠脉慢血流组患者平均TFC值与血UA之间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侧冠状动脉TFC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5);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UA水平为(340.79±79.40)μmoI/L,对照组UA水平为(220.45±82.34)μmol/L,CHD组UA水平为(426.25±87.02)μn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冠状动脉慢血流组血uA水平与冠状动脉TFC值呈正相关(r=0.943,P=0.007)。结论血UA水平的升高与CSFP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5例患者作为ACS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心内科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0例作为SA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Hey水平。结果ACS组105例患者血清Hey为(44.56±3.58)μmol/L,SA组60例患者Hey为(26.85±4.17)μmol/L,对照组60例患者Hey为(13.67±3.91)μmol/L。ACS组Hey水平较SA组高,SA组Hey水平较对照组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犁半胱氡酸水平较正常要高.可作为该疾病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清尿酸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立7170S全自动分析仪以酶比色法测定患者入院后次日空腹尿酸.结果 测得76例急性脑梗死的血尿酸值为(442.29±20.17)μmol/L,其中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的尿酸值分别为(397.34±22.43)μmol/L,(472.65±18.16)μmol/L及(453.38±24.77)μmol/l,与对照组(223.15±7.45)μmol/L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轻型与中重型脑梗死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型、重型脑梗死的尿酸值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清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相关因素,尿酸水平的高低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轻重的评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同型半光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标本,检测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IMT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uA分别为(303.85±78.59)、(372.30±95.35)和(436.51±61.16)μmol/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EH患者UA及HCY水平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相关性。斑块形成组的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显着高于内膜正常组和中膜增厚组(P〈O.05),血尿酸亦与同型半胱氨酸里正相关(FO.45,P〈0.01)。结论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病情发展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按比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40例门诊体检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检测血清hsCRP、U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sCRP、UA心肌梗死组为(34.67±12.18) mg/L、(412.46±68.93)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7.21±8.39) mg/L、(274.19±46.62)μmol/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25±1.40) mg/L、(297.41±37.43)μmol/L,健康组为(4.96±1.24)mg/L、(279.64±34.78)μmol/L,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hsCRP、UA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与UA间存在正相关(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不同预后心肌梗死患者hsCRP与UA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UA明显升高,与病情发展相关性,高水平的hsCRP、UA常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不同程度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另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18例作对照,观察各组间血清MMP-9、hs-CRP浓度差异以及与冠状动脉积分、hs-CRP浓度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MMP-9(20.29±12.02)μg/L显著高于SAP组(P=0.032)和对照组(P=0.002),ACS组hs-CRP(24.89±20.89)mg/L显著高于SAP组(P=0.021)和对照组(P=0.000).后两组间MMP-9和hs-CRP水平比较无差异.结论 血清MMP-9的测定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并可一定程度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严重程度,多种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为A组(≤420μmol/L)、B组(4202013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为A组(≤420μmol/L)、B组(420480μmol/L)、C组(≥480μmol/L),同时测定3组患者血脂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血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C、HDL-C、LDL-C在3组患者中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与TG呈正相关。结论尿酸水平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尿酸及血脂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2.1岁,根据出院诊断分成3组,即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非缺血性胸痛(NICP)组,另选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00岁,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IMA浓度,对比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效能。结果:ACS组的IMA值为(50.10±28.35)μg/L,明显高于NICP组(23.53±21.34)μg/L和健康对照组(20.30±11.05)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MA可用于疑似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行血清IL-6及TNF—α检测。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0.67±0.05)μg/L、TNF-μ(65.1±13.2)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0.74±0.08)μg/L、TNF—±(73.6±12.0)μg/L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IL-6、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性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